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布局及特色分析

2013-01-26 05:56朱堂林
自然保护地 2013年2期
关键词:义乌市城镇街道

朱堂林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办事处 322000)

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布局及特色分析

朱堂林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办事处 322000)

森林城镇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阐述了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的现状和规划背景,提出了森林城镇建设思路和建设布局,并对后宅街道森林城镇规划与建设的特色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森林城镇建设与推进提供借鉴。

森林城镇;建设特点;对策

森林城镇是森林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从"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提到了新的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森林城镇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目前浙江各地的创建森林城市活动正在积极有效开展中。浙江省有1215个乡镇,在森林城镇建设中如何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千镇一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森林城镇建设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森林城镇建设概况及规划背景

1.1 建设概况

后宅街道位于义乌市西北部,距市区8公里,街道总面积67.88平方公里。后宅街道地处义北丘陵区,山脉隶属浙中山系,地势南低北高,东北、西北多丘陵,南部为平原,现街道共辖12个居委会,有48个行政村,总人口11.7万。后宅街道土地面积101820亩,林地面积4879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9%,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597亩。全镇活立木总蓄积14501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8%,林木绿化率43.2%。根据《义乌市域总体规划》和《义乌市后宅街道分区建设规划》所确定的后宅街道建成区范围,建成区内有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5大类绿地,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52.9亩,生产绿地面积357.1亩,防护绿地面积178.5亩,附属绿地面积669.0亩,其他绿地4594.2亩。建成区绿地面积5951.7亩,人均公共绿地7.3平方米,建城区林木覆盖率25.4%,绿化覆盖率达26.1%。

1.2 规划背景

规划工作自2010年5月开始,在详细调查后宅街道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国家与地方近年有关城镇森林建设的政策、形势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定位与布局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证,形成《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此后,邀请规划专家、林业生态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鉴定。并对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和公园绿地建设工程做了进一步补充完善,从而保证了项目具有特性鲜明和较强可操作性的特点。规划初步实施后,后宅街道李祖村被评定为浙江省首批森林村庄之一。

2 森林城镇建设技术路线

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理念,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为核心,积极保护后宅街道现有森林资源,按照“二轴二片一核多点”的总体布局,优化森林生态格局,构筑林种、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屏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后宅街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使后宅成为义乌市的休闲花园。

①城乡一体,协同推进。规划以建成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根据不同片区功能结构配套建设相应的森林体系,提升和加强建成区森林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同时,下属各中心村开展森林村庄建设,整体协同推进。加强城市路网和周边丘陵山地生态林建设,实现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格局,达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

②提升森林质量,建设森林花园。通过中幼林抚育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同时进一步扩大公益林面积和比例,增加珍贵树种和彩叶观赏树种,形成优质高效的森林景观屏障。

③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构建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加强德胜岩森林公园、红豆杉保护小区、黄檗山风景名胜区等的建设和管理,挖掘义乌起源文化、江南山水文化、名人文化、森林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使其成为承载义乌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构建具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

④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产业体系。利用区域林业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效益林业和生态林业,重点做好花卉苗木、珍贵树种、义乌大枣、杨梅、竹子等的林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形成较为完备具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产业体系。

3 森林城镇建设布局

后宅街道森林城镇的建设布局,依据浙江省森林城市(城镇)主要评价标准的要求,结合后宅街道地形地貌等自然区域特征、森林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情况,及森林城镇的发展目标,确定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体系构成为“二轴二片一核多点”的综合森林生态体系。

①二轴。“一轴”主要指后宅境内的东北西南走向的杭金衢高速公路、浙赣铁路及新建的杭长铁路间防护绿地组成的生态景观轴。此轴接近东西向,不仅是义乌市对外的交通要道,更是浙江省的交通动脉。其景观建设要与沿线的地形地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分别建设高标准生态防护隔离带。

“二轴”主要指后宅境内的城北路,为贯穿南北的一条主要通道,其景观建设不仅要高起点、高品位,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功能,绿化种植更应层次错落有致。

②两片。后宅街道的城镇范围依据其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两大片区,中部和南部地势平坦,是以农田和城镇建设区为主的平原生态绿化区,规划按照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确定的农田林网建设控制比例要求和有关省级森林城镇评价标准,对后宅街道平原区域的路、溪、沟、渠、堤等地段的其它宜林地,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营造各类防护林带(网)和城镇生态景观林。坚持点、线、带、面结合,针阔叶混交,常绿落叶合理布局,建骨架、配网格,使平原区域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东北和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后宅街道的山地森林屏障区,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规划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通过实施生态森林工程,使后宅街道森林的森林总量、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加强,森林景观更加优美,提高优质林果产量,建立以林木为主体,集约式动态发展的稳定、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③一核。是指后宅街道建成区范围内的以其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部分。该区域是绿化实施的重点和核心。其景观建设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要注重品位,满足绿、美、洁、畅的要求,展现出后宅核心区的优美风貌。

④多点。“多点”主要指森林村庄的创建,义乌市体育休闲公园、义乌市小乌山生态林地、北站小区、后宅二小绿地等建设,通过这些森林斑块的营造,大大提高了生态休闲绿地的规模和档次,可开展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活动,对促进后宅街道丰富森林景观资源,提高森林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居住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森林城镇建设特色分析

4.1 森林城镇与城市建设协同,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

森林城镇建设以城镇和村庄绿化等为主要目标,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前提下,考虑到后宅街道位于义乌市东北侧,濒临浦江县,区域内地势北侧高耸,南侧平坦为城市规划区,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突出生态建设、城乡一体的城镇建设理念,通过城镇森林规划与建设,把义乌市城市建设与城镇森林建设有机结合,做好义乌市体育公园、国际会议中心、站前景观公园等市级绿化项目及03省道、义浦二线、高速公路等枢纽绿廊建设,从而提高后宅与义乌市区森林资源的关联与整体生态效能,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后宅街道和义乌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明确定位,提出城郊型森林城镇的生态建设模式

我国的森林城镇多以单纯的独立型为主,四周青山环绕,村镇相依,而城郊型的城镇,由于地处城乡交结特殊位置,目前国内已实施森林城镇可借鉴的极少。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以生态景观学原理和现代林业规划理论和为指导,提出了城郊型森林城镇的切实可行的生态建设模式。规划的城乡生态廊道林、环村林、城郊生态休闲公园、上方村观光循环农业等主导项目是当前城乡协调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规划坚持高效、生态,努力弘扬我国的森林文化,使之成为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的森林城镇建设示范基地,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科技配套设施齐全,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城郊型森林城镇的规划设计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开拓和探索。

4.3 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突出森林村庄特色

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森林城镇建设理念,突出了城镇村庄绿化工程建设,使后宅街道成为义乌市的特色后花园。项目建设区为提高纯林的生态效能和景观效果,增加生物多样性,发挥原有资源的作用,方案规划在村庄周围山地松林区进行林相改造,并对公益林区进行森林抚育,结合浙江省珍稀树种规划,增加珍贵阔叶树种和景观效果较好的色叶树种;村庄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桃、柿树、枇杷、柑桔、杨梅等果树的名特优品种,形成春季鲜花漫舞,秋来硕果压枝的迷人景象;发挥义乌市花卉苗木之乡的优势,沿村道两侧收集和展示矮生红花继木树桩、小叶赤楠、五针松等富有义乌市地方特色的盆景作品,从而提高项目建设区的整体景观效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4.4 传承历史文化,着力弘扬绿色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五位一体前所未有的高度。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着力突出了城镇生态文明的建设,将森林城镇建设与城镇历史文化相结合,与文化古迹保护相结合,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强寺前村古樟树等古树名木和各类风景点森林的保护,强化体育休闲公园、德胜岩森林公园、小乌山生态林地等场所科普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顺应现代城镇居民生态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以“三八林”、“共青林”等各类纪念林、湿地公园、盆景园为代表的文化林建设,促进城镇人文生态与城镇自然生态良性互动,再造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文化与文化荟萃的人文生态的有机平衡,丰富了森林文化内涵,弘扬绿色文明,使城镇森林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S731.7

:B

:1004-7743(2013)02-0062-03

2012-12-25

猜你喜欢
义乌市城镇街道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热闹的街道
文化边城镇远
街道生活
人口与就业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风居住的街道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