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2013-01-24 04: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源性尿量脊髓

肖 源

湖南省常宁市人民医院,湖南 衡阳 421500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

肖 源

湖南省常宁市人民医院,湖南 衡阳 42150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 (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连续治疗1月后对比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均有明显上升,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验证。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针刺;膀胱功能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 (SCI)后常见并发症,由此诱发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是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建SCI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间歇导尿或连续引流、药物治疗、膀胱训练和扩张等非手术疗法或手术方法,但疗效尚不稳定[2]。2010年1月以来,对35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效地促进了膀胱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康复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骶段以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69例。所有患者均有脊髓损伤病史,并经CT明确诊断,临床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或虽知尿意,但控制排尿困难;尿动力学检查均示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B超检查提示膀胱容量减少,有多少不等的残余尿量。且均排除泌尿系结石、肾积水及感染患者。根据纳入观察的先后排序,将69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37.8±8.7)岁;病程0.5~6个月,平均(2.5±1.4)月。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8.5±8.9)岁;病程1~6个月,平均(2.8±1.3)月。经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均进行SCI常规电动起立床训练、双下肢关节被动运动、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ADL训练、心理辅导等综合性康复治疗。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间歇导尿:无尿路感染或尿路感染基本控制的患者,治疗师为其制订饮水导尿计划,每天饮水量控制在2000m l以内,时间与三餐同时,每次饮水400~500m l,每4~6h导尿一次,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当患者自动排尿大于每2h一次或排尿后残余尿量<100m l以下,而膀胱容量在250m l以上,且始终无感染可终止导尿;②激发排尿训练:寻找SCI患者腰髓皮肤神经节段附近的扳机点,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刺激诱发排尿,如轻轻叩击耻骨联合上、牵拉阴毛、挤压阴蒂/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等方式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另外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浴等可作为辅助措施,以提高训练效果;③手法排尿[3]:对于逼尿肌无反射,而尿道括约肌无痉挛的患者采用Crede手压法,双手拇指置于患者髂嵴部,其余手指在耻骨上用力挤压下腹部,也可凹握拳挤压,将膀胱内尿液压出,部分患者还可采用Valsalva屏气法,患者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作排便动作帮助尿液排出。

观察组在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取穴:肾俞 (双)、会阳 (双)、八髎。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1.5寸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穴位,接G6805电针仪,每侧导线上下连接肾俞和会阳,波形选择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6次治疗后休息1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月后疗效分析。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并监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泌尿系统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77.1%)、20例(58.8%)患者能自行排尿,自行排尿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中各有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经膀胱冲洗并应用抗生素后,3~5 d症状消失,两组均未见患者发生泌尿系结石,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均有明显上升、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P<0.05),见表1。

R245.3

A

1007-8517(2013)13-0060-02

猜你喜欢
源性尿量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