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建生
山西省交通技师学院医务处,山西 太谷 030800
从理脾论治内伤杂病的探讨
院建生
山西省交通技师学院医务处,山西 太谷 030800
诊治内伤杂病是中医内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引发的诸多疾病。当人体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时,体内的水湿代谢发生障碍,痰湿内生;脾阳不振,虚寒内生,脏腑功能低下;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寒、湿、痰、虚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证候表现,在其治疗中当以理脾为要。
内伤杂病;理脾;内科
中医内伤杂病[1]是中医内科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内科疾病的范围甚广,但大致可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内伤杂病主要是指 《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记述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类疾病。该类疾病病因大多以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逸失宜、禀赋遗传、他病损伤等内伤原因为主,辨治方法大多按照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类证治。在临床中以脾气虚和脾阳虚引发内伤杂病较为多见,方药众多,辨证施治的内容丰富。
脾虚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及年高体弱或病后失调养所致。脾虚主要包含有脾气不足和脾阳虚衰,当脾气不足日久,中阳虚衰,脏腑功能低下,虚寒内生,脾阳不足,运化无权,痰湿内生;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在脾阳虚的发病过程中寒、湿、痰、瘀、虚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证候表现:①寒:脾阳虚衰,寒从内生,可引起吐酸、胃痛、腹痛、呕吐、虚劳、便血、泄泻等多种疾病的发生。②湿:脾阳不足,运化不力,湿浊内生可引发起水肿、泄泻、黄疸、鼓胀、湿阻、痞满、多寐、痢疾等多种病症。③痰:脾阳不足不能升清化气,聚湿成痰,有形之痰居于肺,无形之痰滞于络,可引起痰饮、哮证、喘证、肺胀、眩晕、不寐、痴呆、颤震、厥证、健忘、胃痞等病候。④虚: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则见:虚劳、内伤发热、便秘、嘈杂、紫癜、内脏下垂等病候。
2.1 辛温振脾 适用于外感寒湿或脾运不足,寒湿内阻,日久伤及脾阳之证候。
①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用于脾胃气虚呕吐、脾虚湿滞湿阻、寒证吐酸。方药: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炙甘草。
②藿香正气散:散寒化湿,芳香化浊。用于湿阻湿困脾胃、寒湿内盛证泄泻。方药:藿香、紫苏、白芷、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甘草、大枣、生姜、橘皮、桔梗。
③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阳虚呕吐、脾阳虚虚劳、脾胃阳虚呃逆。方药:附子、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
④实脾饮:温运脾阳,以利水湿。用于脾阳虚衰鼓胀和水肿。方药:附子、干姜、白术、甘草、厚朴、木香、草果、槟榔、茯苓、木瓜、生姜、大枣。
2.2 苦温燥脾 适用于寒湿中阻,脾运失健,或脾气不足,日久损伤脾阳,中虚脏寒及痰湿内生之证候。
①连理汤:温中清肠。用于痢疾脾阳虚衰。方药:黄连、干姜、白术、人参、炙甘草。
②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降逆。用于痰浊头痛,痰湿眩晕。方药:陈皮、半夏、茯苓、生姜、天麻、白术、甘草、大枣。
③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健脾和胃。用于寒湿阻遏证阴黄。方药: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炙甘草、肉桂。
④二陈汤合平胃散:健脾化痰。用于痰湿内困多寐、痞满、痰湿蕴肺咳嗽。方药:苍术、厚朴、橘皮、生姜、甘草、大枣、半夏、茯苓。
⑤涤痰汤:健脾化浊,豁痰开窍。用于痴呆痰浊蒙窍。方药:制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制南星、人参、石菖蒲、甘草、生姜。
⑥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温中化饮,和胃降逆。用于痰饮内阻呕吐。方药:半夏、生姜、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⑦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用于冷秘。方药:大黄、附子、细辛。
2.3 甘温补脾 适用于脾气不足,或日久脾阳亏虚,中虚脏寒及气血不足之证候。
①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胃痛。方药: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②归脾汤:补中健脾,益气养血。用于尿血、紫斑、吐血、血虚嘈杂、心脾两虚健忘和不寐。方药: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③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化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泄泻和痿证。方药: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④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用于虚劳脾气虚证,嘈杂胃虚证。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⑤黄土汤:健脾温中,养血止血。用于便血脾胃虚寒证。方药: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白术、黄芩、阿胶、炮附子。
⑥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腹痛中虚脏寒证。方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2.4 酸温益脾 适用于脾阳虚弱,中虚脏寒所致证候。
①乌梅丸:温脏安蛔、用于蛔厥证、久痢久泻。方药;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细辛、干姜、蜀椒。
②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用于久泻久痢。方药:肉豆蔻、白术、人参、木香、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罂粟壳、诃子。
2.5 辛甘助脾 适用于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及脾阳不足,寒饮内停证候。
①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升清降浊。用于胃痞脾胃虚弱证,尿浊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癃闭脾气不升证,颤震气血亏虚及内脏下垂。方药:人参、白术、当归、陈皮、黄芪、升麻、柴胡、甘草。
②举元煎: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血崩,脱血,胎元不固。方药:人参、黄芪、炙甘草、白术、升麻。
③苓桂术甘汤:温脾化饮。用于痰饮脾阳虚弱证。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内伤杂病主要是指 《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记述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类疾病。该类疾病病因大多以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逸失宜、禀赋遗传、他病损伤等内伤原因为主,辨治方法大多按照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类证治。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外联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以经络为通道的有机整体。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输布必须在脾的参与下才能正常进行,当脾气不足或脾阳虚衰时,气血津液生成、运行、输布发生障碍,运化无权,则痰湿内生;脾阳不振,虚寒内生,脏腑功能低下;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寒、湿、痰、虚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证候表现,在其治疗中通过辛温振脾、苦温燥脾、甘温补脾、辛甘助脾、酸温益脾的方剂[2]进行理脾用药。
[1]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
[2]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8-424.
R228
A
1007-8517(2013)13-0037-02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