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东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恶性尿道黑色素瘤1例报道
李舒东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吉林 132001)
恶性;尿道;黑色素瘤
恶性尿道黑色素瘤临床上非常罕见,我们收治1例并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8岁,已婚,汉族。因尿道外口部肿物发现5个月,于2012年4月23日以“尿道肉阜”入院。患者5个月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尿道外口部触及一绿豆大小肿物,因无任何不适感而未诊治。5个月来该肿物渐增大到黄豆大小,无触压痛,无破溃流脓及出血,有排尿偏向、分散,但无排尿困难和尿痛,尿色正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2℃,脉搏: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0/70mmHg。全身皮肤无病变,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外阴形态正常。尿道外口部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于7点位见0.8cm×0.8cm的乳头状肿物,呈不均匀淡灰红色,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其基底部软,宽约0.5cm,向尿道内延伸0.8cm;于5点位见0.3cm×0.3cm ×0.2cm的锯齿状肿物,无蒂,呈均匀黑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其基底部软,无触压痛;于3~4点位尿道黏膜凸凹不平,呈灰白色,触之有所变硬。阴道、肛门部未检出异常。于2012年4月27日骶麻下行尿道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尿道外口5点、7点、3~4点位)切除送检物形态学图像示为恶性黑色素细胞瘤,瘤组织濒临外科手术切缘。免疫组化:MART-1(+),HMB45(+),S-100(+),CK15(—),NSE(—)。病理诊断:恶性尿道黑色素细胞瘤。因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拒绝根治性手术治疗,故术后给予留置导尿2周;经阴道尿道局部用Ir—192源近距离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每3d给500cGy,共6次,总量3000cGy;并用人工加热器在放射治疗前深部热疗,将局部温度升高到42~43℃达40min;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U/m2,静脉滴注,连用5d,停药10d。现术后8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排尿及尿的异常。全身皮肤、尿道外口、阴道、肛门部未检出异常。CT、MRI检查结果双肺部、腹股沟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未发现有肿瘤转移。患者定期来院复查,严密随访中。
黑色素细胞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嵴,后迁至表皮、真皮、脑脊膜、视网膜等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来自黑色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因迄今不明,发病可能与种族、家族遗传、局部外伤、日光照射、慢性刺激摩擦等因素有关。也有报告认为可能与妊娠、内分泌有关。MM绝大部分发生于暴露部位皮肤,如头颈部、颜面部、眼、躯干和四肢部位,发生于粘膜者较少见,可发生于阴道、鼻、口腔黏膜及唇部和肛门等处。原发性恶性尿道黑色素瘤非常罕见,发生在尿道外口的文献报道极少,有人认为排尿、性交、妊娠或反复泌尿系感染对尿道的刺激可能成为一些尿道癌的诱因。在临床上仅靠症状难以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多数是被镜下发现而确诊。临床上需注意与尿道肉阜、尿道息肉、尿道其他恶性肿瘤(如鳞癌、移行细胞癌、腺癌等)相鉴别。治疗原则上,MM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易发生血行和淋巴转移、预后极差,病死率高,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彻底治疗。对于尿道恶性黑色素瘤,由于临床病例数有限,尚没有一个公认的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MM早期最佳的治疗措施,手术切除越早越好。经典的根治术为:尿道全切(包括阴道前壁和膀胱颈部)、部分外阴、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肌瓣代尿道。以手术切除为基础,再结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因尿道癌开始时症状不明显,早期不易发现,且容易被忽略。任何尿道外口部赘生物应警惕癌的可能,特别是中老年人,定期全面的健康检查是必要的,一但发现尿道部肿物,及时到医院接受详细的检查,必要时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以免延误治疗。
R737.15
:B
:1671-8194(2013)07-0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