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荣 高林花 姜成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01)
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9例
王玉荣 高林花 姜成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起病缓慢且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的同时也给家庭、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为探讨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笔者2011年3月~2012年3月用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59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59例患儿均来自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门诊,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5岁。症见上腹痛、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刮痧穴位:躯干部:天枢穴、章门穴、中脘、血海、大椎穴、悬枢穴、脾俞穴、三焦俞穴;四肢:四缝穴、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蠡沟穴、三阴交、太冲、行间穴、胃反射区、脾反射区。
操作方法:用水牛角刮痧板、凡士林油,刮前先涂润滑剂,用刮板刮匀,选择合适体位,运用腕力,刮板与皮肤呈45°,用刮板后1/2刮,刮拭面尽量拉长,采用单向反复刮动,运用边刮法和角刮法由上而下、由躯干向四周,力量均匀、适中,视病情轻重用力。可见轻者皮肤鲜红,痧点散在分布;重者皮肤暗红,痧点密集成团、块状,甚至呈现紫色肿疱。由于患儿的反应和刮拭部位的不同,刮后未出痧的切不可强求出痧,可在重点穴位和压痛点用刮板棱角按压。刮时必须遵循“刮前刮后,阴阳对刮”、“宁失一穴,不丢一经”的原则。
观察指标:主要观测食欲变化情况,记录刮后12h、24h、36h、48h和72h的食欲、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以及伴有的精神症状有无缓解等。
59例患儿中治愈(食欲正常、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伴发精神症状消失)44例,显效(食欲明显好转,其他症状亦好转)12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4.9%。治疗过程中患儿无其他不良反应。
刮痧是一种外治法,它是通过特制刮痧板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刮拭,常选择十二皮部,通过对皮部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气血脏腑之目的。刮痧出痧再消散的过程也是人体自身溶血的过程,是一个良性弱刺激过程,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从而达到防治目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大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长。中医认为,病久易致瘀,致使气血流通不畅,新陈代谢功能较差。刮痧可使局部皮肤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组织细胞及时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强了机体抵抗力,可以减少发病次数,促进患儿的康复。小儿稚阴稚阳、“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脏虚弱”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不调,而经络穴位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所以通过刮痧的调和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学认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根源在于脾胃虚弱、肝脾不调,属于“腹痛”、“郁证”的范畴。刮痧疗法可疏肝健脾、益胃养阴,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恢复肠胃的正常运作,促进胃排空,对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效果。治则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特效部位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该穴是脾经气血汇集之处,又是肝经上的重要穴位,刮拭该穴可以疏肝健脾,促进肠蠕动,对于缓解腹胀有奇效;特效部位四缝穴,该穴为经脉奇穴,是治疗厌食、疳积的经验效穴。用点压法按压位于双手手指关节处的四缝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化痰祛湿、调和脏腑、通畅百脉、解热除烦的功效。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酸药、抗分泌药和促动力药物来治疗。因本病用药周期长,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差,容易半途而废,且由于药品昂贵,家庭负担也重。本组临床观察表明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2012-10-30)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