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天津 300300)
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秋季多发。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潜伏期2~3 d。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
3.1.1 最急性型 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死亡。体温高达41℃~43℃,呼吸急促,多在24 h内死于败血症。
3.1.2 急性型 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至40℃~43℃,呼吸急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 d死亡。
3.1.3 慢性型 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
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致死。
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
剖检可见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及出血,喉头、气管充血,常有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边缘有黑红色出血性梗死区。胃和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肾肿大、充血和出血,脑膜充血和出血,有的脑切面可见针尖大的出血点。
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个别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
剖检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胨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做出诊断。
如果病猪不表现症状突然死亡,发现高烧、耳和鼻发绀、呼吸急促、神经症状,部分有关节肿、跛行等症状的,均可怀疑为猪链球菌病。在这种情况下,需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
5.2.1 涂片镜检 组织触片或血液涂片,可见革兰氏阳性球形或者卵圆形菌体,无芽孢,有的可形成荚膜,常呈单个、双连的细菌,偶见短链排列。
5.2.2 分离培养 该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接种,37℃培养24 h,形成无色露珠状细小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现象。镜检可见长短不一链状排列的菌体。
5.2.3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PCR)方法 进行菌型鉴定确定为链球菌。
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猪链球菌弱毒菌进行免疫。
全群预防可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三种药中任意一种,添加按700 g/t饲料,连用7 d。
6.3.1 局部脓肿时,涂鱼石脂软膏,加快成熟变软,切开排脓,用双氧水冲洗脓腔,并涂紫药水。
6.3.2 体温升高时,用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5~10 ml,肌肉注射,2次/d。2.5%蒽诺沙星注射液,0.2 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或0.5%诺氟沙星注射液,0.5 ml/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或青霉素,2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3 d;或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20 kg体重仔猪,5~10 ml,成年猪20~30 ml,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 d。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
疫情发生后,应尽早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减少疫情扩散。可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法。病猪尸体需要运送时,要做好运输用具的消毒,防止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