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成 敖义鹏 韩永刚
(1.陕西省留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留坝 724100;
2.陕西省汉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汉中 723000)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念成1敖义鹏1韩永刚2
(1.陕西省留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留坝 724100;
2.陕西省汉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汉中 723000)
仔猪腹泻是仔猪生产培育过程中的常见多发病,给种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它可导致初生仔猪成批死亡、生长发育缓慢停滞(僵猪),断奶窝重下降及饲料报酬降低等。仔猪主要于1~3月龄发生腹泻。以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和断奶后15 d内的仔猪多发,部分阶段的规模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死亡率15%~30%,腹泻造成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做好仔猪腹泻预防可以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1.1.1 母源性因素 母猪饲料(原料)及营养成分的突然变更或母猪应激引起的母乳营养成分的变化可引起仔猪的腹泻;母乳中防腹泻的相关母源抗体含量较低或种类不够全面,通过母猪体表、乳汁异常等病因均可引起仔猪的腹泻。
1.1.2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消化不良 仔猪在出生前其肠道是无菌的,在出生后由于与外环境的接触,仔猪的肠道内开始逐渐出现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菌群的定植,形成了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程度免疫保护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常、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减少有害细菌产生肠毒素的作用,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系统紊乱与腹泻。由于仔猪消化道机能不健全,消化液(特别是盐酸)分泌不足,不能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侵袭,并且胃肠道脆弱,对从外界摄取的食物的消化适应力较差。一旦出现饲料突然变更、应激等不良因素就可导致病原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使胃肠道内菌群失衡而导致腹泻。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1.3 营养缺乏 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的营养状况也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1.1.4 饲养管理和应激 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腹泻。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O℃,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大时都会引起仔猪的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突然变更,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
1.2.1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肠胃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该病近年来在我国呈地方性流行,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病毒传播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播。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不能再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而易感。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
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发病率高。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
(2)分散控制:所谓的分散控制是报警联动管理平台兼容市面上主流厂家的产品,各个子系既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子系统主要包含视频监控、报警器、玻璃破碎报警器、红外探测、红外幕帘、水浸传感器等,这些子系统能够独立进行工作,互不干扰。
1.2.2 细菌性腹泻 猪痢疾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出现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
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整窝发病。该病在农村散养户中尤为严重。
仔猪白痢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呼吸次数增加,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病程短的2~3 d,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但多数病例有反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仔猪副伤寒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仔猪红痢由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2~4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一般在20%~100%,发病急,通常没有治疗的时机。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仔猪由于肠粘膜炎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3 寄生虫性腹泻 猪球虫、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圆线虫等常寄生于肠内损伤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而腹泻。对10~60日龄的仔猪危害较大,病畜主要表现为腹痛、水样腹泻、粘液性或血性下痢,衰弱,脱水,发育迟钝,时有死亡。
仔猪的腹泻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加强对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畜合理的营养,搞好及环境控制工作,对哺乳仔猪重点是“抓三食,过三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开食,过好补饲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对断奶仔猪做好“两维持,三过度”即:维持原圈舍饲养,维持原饲料饲喂,做好饲料、饲养制度、饲养环境的良好过度。做到科学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加强环境控制,减少应激和不良环境因子对机体的影响,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搞好环境卫生,按规定程序和免疫途径正确接种有效疫苗,有计划的进行药物预防、定期驱虫,做好猪只的保健工作,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疫病发生。
2.1.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引起腹泻的综合防治
2.1.1.1 添加酶制剂可以弥补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保证仔猪的正常消化功能,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2.1.1.2 添加有机酸和高活性益生菌,可以降低pH值,增加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有利于胃肠道内乳酸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的繁殖,保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减少腹泻的发生。
2.1.2 营养缺乏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对有效控制仔猪腹泻、提高其生产性能,维生素E在保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B1对促进胃肠道蠕动效果明显,利于消化吸收;维生素C对提高机体抵抗力效果明显等这些维生素的适当添加对防止仔猪腹泻都有作用。如补充乳酸锌、葡萄糖酸锌、硫酸锌、亚硒酸钠、右旋糖苷铁、铁钴合剂等。
2.1.3 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引起腹泻的综合防治
通过建立合理的饲养管理程序,减少断奶应激反应。如采取早期补料、逐步断奶、合理调整母猪泌乳量、仔猪饮服电解质水溶液等措施。注意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工作,保持猪舍的干燥、清爽。猪场要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尽量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做到全进全出,搞好环境消毒。
2.2.1 对症治疗
腹泻易导致大量体液及钾离子、钠离子丢失,引起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因此,在消除病因的情况下,采取强心补液、预防脱水、维护心功能、解除酸中毒、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等对症治疗原则。临床上多用 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进行腹腔补液或口服补液盐。同时应将病猪隔离至良好的环境中,采用抗病原微生物性药物治疗,投食活性碳,治疗过程中注意正确选择药物和正确用药,合理交替用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2.2.2 病毒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对症疗法、口服微生态制剂,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选用敏感抗菌素、抗病毒类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母猪产前20 d应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后海穴注射预防等。
2.2.3 细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主要从环境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个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在产前14~21d注射大肠杆菌疫苗,3 ml/头,仔猪生后1~7 d注射仔猪副伤寒-水肿二联苗1.5 ml/头,14~20 d注射2ml/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头孢噻夫、长效恩诺沙星等进行保健。出现腹泻症状的猪通过药物治疗,如:庆大霉素、复方新霉素、阿米卡星、乳酸诺氟沙星等与硫酸阿托品配伍,口服3~5 d能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在仔猪黄痢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预防性投药一周。猪痢疾的防治可用痢菌净治疗,剂量为2.5 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每个疗程7 d,喂1~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3 d。再喂3个预防量疗程,预防剂量为120 mg/kg饲料。
2.2.4 寄生虫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技术
制定合理的保健、驱虫程序。一般,仔猪1月龄进行首次驱虫,65~70日龄进行一次加强,适繁母猪一般在空怀期驱虫,其他猪群每年驱虫2~3次。经常保持猪圈清洁。将猪粪集中储粪池进行生物发酵,消灭虫卵、幼虫或卵囊切断传染源。
综上所述,由于引起仔猪的腹泻的原因较多,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治疗上要坚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上重点是加强对仔猪的保育工作,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三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