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民 薛 靖 崔志锋
(陕西省延安市草原站,延安 716000)
“牧鸡治蝗”工程及发展策略
魏建民 薛 靖 崔志锋
(陕西省延安市草原站,延安 71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牧业生产方式及产品品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肉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具有安全、绿色天然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草原牧鸡”的饲料是以牧草、草籽、昆虫等为主,“草原牧鸡”既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无公害食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
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草原蝗虫较多,蝗虫面积不断扩大,给农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破坏草原生态。而“草原牧鸡”的饲料是以牧草、草籽、昆虫等为主,既可以保护草场,又可以把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又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无公害放牧养殖,既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无公害食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
为保证“牧鸡治蝗”达到理想的效果 必须挑选了适应本地气候及复杂的地理环境、食性杂、肉蛋品质好、易饲养等许多优点的优良品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确保“牧鸡治蝗”的效果,从春季开始批量孵化雏鸡,经过信号调驯饲养,体重增至200~300 g,达到蝗虫防治要求时,将牧鸡运到蝗害发生地啄食蝗虫。具体做法:(1)信号训练。每次饲喂、饮水、移槽都要以固定哨声给以信号。应勤给水,料要少喂勤添,并定时移动饲料槽、饮水器。饮水器、饲料槽移动距离可逐渐加大,由室内向室外,扩大雏鸡活动范围,使鸡群逐步适应野外生活环境,听从信号指挥。(2)坚持放养定人,每日喂料饮水定时定点。(3)勤观察。注意鸡粪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病弱鸡,并对其隔离观察和治疗。刮风下雨停止室外驯练。经过48~68 d的驯养,体重达到250 g以上,鸡群便可进入草地驯养。
草地驯养好坏是“牧鸡治蝗”成败的关键。先在草地上搭建鸡舍,雏鸡运抵草地后,再进行15 d左右的草地驯养,逐渐适应自然温度。雏鸡已生长到85~105日龄,体重达到350 g左右,鸡群即可闻讯即来,听讯即归,即可进行放牧治蝗了。
“牧鸡治蝗”区要搭建鸡舍(帐篷),要求鸡舍保温、通风,又能防风、防雨、防暑、不积水等。
根据历年虫灾发生情况及上年秋季、当年早春虫情调查测报情况,将预计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以上的草地确定为治蝗区。同时,“牧鸡治蝗”适宜选择在放牧草场或株高在25~40 cm较低的打草场进行。
在治蝗区蝗虫孵化出土后搭建鸡舍,时间应为5月底或6月初。鸡舍搭建可分固定和活动式2种。按草地走向,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昼夜温度变化不大的平地中间,搭建坐北朝南鸡舍,四周设排水沟。同时,选场时也应考虑水电的正常供应,以保证照明、供水等需要。搭建的鸡舍要求能够防风、通风换气、防雨、保温、防暑、不积水。
鸡舍建好后,将驯养好达到标准的雏鸡运至治蝗区,使其提前适应野外生活环境。当蝗虫进入2~3龄,开始出牧。放牧时以每群400~500只为宜,每群配备放牧员2人,昼夜守护鸡群。出发时1人在前通过信号引导,1人在后慢慢驱赶,鸡群之间做到群群衔接,疏而不漏。上下午各出牧1次/d,每次出牧3~4 h。为避开中午前后炎热天气,上午早出早归,下午晚出晚归。出牧前不得补喂饲料,只给饮水,以利提高蝗虫扑食量。出牧中间要送饮水。每晚鸡群回舍后补给少量饲料、充足饮水、布设灯光诱虫。活动鸡舍要设置在草场中间,有利于鸡群的覆盖面积达到最佳,减少转场次数,有利于出牧鸡群与鸡舍的距离缩短到最小,有利于放牧人员对意外事故的及时处理,如大风、暴雨、鼠、蛇、鹰、狐狸等对鸡的伤害。当虫口密度下降到2~5头/m2即可转场。
加大对“灭蝗牧鸡”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农牧民开展“牧鸡治蝗”,走“农户+企业”产业化模式,在牧鸡产品的销售、深加工、创建特色品牌上做文章,逐步把牧鸡灭蝗培育成一种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产业。
由于牧鸡对不同种类蝗虫的捕食能力有一定差异,且不同日龄个体的日捕食蝗虫量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推广工作中加以定量研究。另外,选择好适宜的“牧鸡灭蝗”时间,对防治效果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虫情的预测、预报必须准确、及时。
“牧鸡治蝗”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是,“牧鸡治蝗”对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牧鸡灭蝗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扩大和跟风。牧鸡灭蝗的防治速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蝗虫大面积、高密度暴发时,应采取速度快、效益高的化学防治措施。
要分清草原“养”鸡和“牧”鸡的区别,每年定期对参与“牧鸡治蝗”的农牧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放养管理水平,减少死亡率,提高育成率,以取得更大的效益。同时要避免进入野外养鸡的思想认识误区,要分清“养”鸡和“牧”鸡的区别,我们进行“牧鸡灭蝗”的出发点和初衷是进行草原虫害防治,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不是野外饲养家禽及追求经济利润,如果忽略了虫害防治这个前提,那么草原放养牧鸡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总之,“牧鸡治蝗”工作,要在取得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逐年加大牧鸡灭蝗的力度,扩大牧鸡灭蝗面积,利用牧鸡灭蝗,既可以灭蝗减灾,又无农药残毒,还减少了草场牧场的污染,又可以给草原增加有机肥料。以牧鸡灭蝗为手段,达到生态灭蝗的目标。既提供了绿色鸡肉食品,又在保护草原的同时,给广大的农牧民增加了一项收入,提高了农牧民参与治蝗的积极性。从而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灭蝗工作中,起到了一举多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