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文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畜牧水产局,张家界 427000)
湘西黄牛的特征及选育技术探讨
于建文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畜牧水产局,张家界 427000)
湘西黄牛是巫陵牛的一个品系,主产于湖南湘西南至湘西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大部分地区。该牛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方品种中,个体最大,生产性能最好。它体型中等,骨骼粗壮,肌肉丰满,被毛短密,富有光泽,皮肤较厚,富有弹性,具有耐粗饲、适宜山坡放牧、免疫力强等特点,湘西黄牛肉质优良、肉味鲜美、脂肪少,营养价值高于一般牛肉,是理想的肉类食品,是一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黄牛品种。
湘西黄牛的形成是与当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工选择的影响密切相关的。虽然有人认为湘西黄牛是从川黔东引进的,川西北又与陕西接壤,据此推测湘西黄牛可能是秦川牛的后裔。其实不然,我们在调查时,当地老百姓反映,这里黄牛古已有之,虽然解放前不少牛贩子也常常由贵州的思南、印江等地贩牛来卖,但绝大多数是阉牛,因而,可以确定湘西黄牛是当地老百姓根据生产需要,有目标地对当地黄牛进行长期选育的结果。产区水利条件差,砂质土壤的保水能力不强,抗旱能力十分薄弱,很多山旱田由于缺水常常是3年2不收。年成的丰欠甚至有无主要取决于年降雨量,为了抢住雨水突击犁田,没有强的劳役牛是不行的。湘西山高坡陡石头多,以致“水在地下流,滴水贵如油”,“有牛就有水,无田可以佃,无牛把眼看”。就是湘西地区牛在当时农业生产中重要地位最生动的描述。这种苛刻的生产条件,促使当地农民十分注重耕牛选育,形成了湘西黄牛善于登山爬坡,行动灵敏,役用突击力强和持久力好等优良特点。
湘西黄牛体格中等,各部发育均称,体躯较短,前高后低,肌肉发达,骨骼坚实,皮肤富有弹性,湘西黄牛的头大小适中,头顶稍圆;公牛头短额宽,母牛头较秀长,眼大有神,眼眶稍突出,有少数的牛上眼睑和嘴四周有黄白色毛,俗称“粉嘴画眉”。耳薄鼻镜宽,鼻孔大,嘴岔深;角形以“龙门”、倒八字形势。公牛颈粗短而雄伟。湘西黄牛的颈部垂皮较发达,前胸开阔,鬓甲丰圆。公牛肩峰明显,背腰平直短宽,腹大而不下垂;
母牛乳房不发达,公牛睾丸显露,大小匀称;四肢端正,蹄质坚实,蹄以黑色居多;尾较长,尾根较粗且着生部位高、帚毛密而多,越过飞节。全身毛色以黄色者最多,占60%以上,粟色、黑色次之,杂色很少,一般体躯上部毛色深,腹胁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浅,俗称“白漂裆”。
1.2.1 役用性能 湘西黄牛行动灵活,适于山地耕田犁土,母牛平均挽力83.05 kg,最大挽力1 210~1 235 kg,为体重的3.37倍,长距离拉车试验中,载重535 kg,行程34 km,往返时间7 h53 min,其呼吸幅度平均在84~91次/min。
1.2.2 繁殖性能 湘西黄牛的性成熟期,公牛的性成熟期平均为518 d(416~550 d);母牛的性成熟期平均为476 d(379~539 d)。初配年龄,湘西黄牛母牛平均为2.5岁,公牛平均为3~3.5岁。湘西黄牛母牛的发情周期母牛平均为21.05 d(15~28 d)。发情持续期平均为42.34 h,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在37~48 h之间。湘西黄牛母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81.83 d(270~296 d)。母牛产后第1次发情平均为79.38 d(21~155 d)。母牛发情季节,以6月下旬~11月中旬的密度最大。理论上母牛的繁殖周期,为6年5胎;实际生产中平均为3年2胎,犊牛初生重平均为15.4 kg,犊牛断奶重为63.6 kg,犊牛成活率为92.5%。繁殖年限,母牛一般为15岁,公牛为9~10岁。
1.2.3 产肉性能 湘西黄牛在农家饲养的条件下,屠宰率与净肉率阉牛最高,分别为52.45%和43.11%,公牛次之,平均为49.79%和39.13%,母牛最低,平均为46.49%和36.91%,总平均屠宰率为49.58%,净肉率39.72%,骨肉比为1:4.28,眼肌面积阉牛平均为51.28 cm2、公牛46.45 cm2、母牛42.53 cm2、总平均46.75 cm2。湘西黄牛生长速度较快,育肥日增重可达800 g以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湘西农民群众对湘西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选配,积累了丰富经验。湘西杂粮等作物秸秆、藤壳来源丰富,草场辽阔,牧草丰茂,是育成湘西黄牛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饲养上,多采取春、秋、初冬季节合群放牧,分户饲养管理,除冬季舍饲外,为避免蚊蝇、蜱螨对牛的侵袭和保护庄稼等原因,在夏季亦采取割草舍饲,直至秋收后放牧,有习惯“九月重阳抛放牛羊”,以充分利用结籽牧草和冬闲地再生草丛。冬季以稻草为主,在春耕、寒冬或产犊后哺乳期,补喂精料,添加黄豆浆或大米浆,农民总结为“春耕补劳冬保膘,生崽母牛看儿膘”。在管理上,讲究栏舍建筑,牛栏多建在住房旁边,通风向阳,一般以厚木板铺成隙缝式栏面,以保持栏内干燥,牛体清洁;并做到:1岁分栏饲养,2岁使役调教,3岁母牛配种,非种用公牛4岁去势,5岁时视公、母牛的繁殖好坏和役力强弱,决定其取舍,归纳为“一岁分栏两岁教,三配四割五选挑”。
湘西黄牛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目前存栏100万头,能繁母牛达40万头。但由于保种选育工作滞后,局部地区品种近亲繁殖严重,品种有所退化,个体减小。民间有“湘西黄牛,一担挑两头”的说法,所以科学选育,势在必行。
湘西黄牛选育时的总体要求为:“黄红毛衣闪金光,粉嘴画眉白漂裆,团头鼓眶荷包嘴,扇子耳朵龙门角”;“前山(甲部)峰高超后山,膛宽肋密肚大圆”。对公、母牛则要求:“尾长根粗能遮羞(羞指阴户),十胎牛儿九不丢,母牛过胖多蒙东(指不孕牛),公牛垂肚难逞雄;鞭筒(指包皮)贴肚不垂松,蛋子大圆无雌雄(蛋子指睾丸)。袋子(指阴囊)夏吊冬缩紧,十回配种九不空。”;对产肉性能则认为牛“脚高躯长肉膘好,膛宽股圆出肉多”。
当地至今流传着:“留牛崽看牛娘,好母还靠访牛郎”的谚语。少数农民有牵母牛远地择配,付以重酬的习惯,从而为选种选配奠定了良好的民间基础。种公牛的留种按10%选留,具体操作是初生进行登记、6月龄进行初选、1岁时选留种群的60%、1.5岁时选留种群的30%、2岁选留种群的10%。种母牛选择要求基本具有本品种的体型外貌特征,生长发育良好,繁殖力高,泌乳性能强,体型较高大,乳房发育好,四肢端正,后腿深而丰满。
种母牛选配实行以优配优的原则,严禁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公母牛的血缘必须在5代以上;禁止引入外血或开展品种改良,每3年更换1次种公牛(在本县境选择或异地调入)。
湘西黄牛为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具有繁殖力强、乳脂率高、役力好、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宜山地放牧,肉质好等特点。但也存在后躯发育差,泌乳量低,生长速度慢等缺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湘西黄牛的役用需要逐步减少,选育应向肉用方向发展,即通过保种,保存湘西黄牛品种基因库及基础群;通过提纯复壮,充分挖掘湘西黄牛的生产性能,使整体生产性能全面提高;同时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资源,导入德国黄牛、西门塔尔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从而获得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肉率高的商品肉牛,并可通过保种选育为开发利用湘西黄牛提供品种资源,逐步实现保种选育为开发利用提供条件,开发利用为保种选育提供资金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张振莘.大庸县志[M].中国地方志丛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5.
[2] 贺宋文,田清武,杨晓青.对湘西黄牛保种工作的一点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07,(7):15.
[3] 秦茂,李冬萍.湘西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试验[J].湖南畜牧兽医,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