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梅 曹志国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食品局河市办事处,达州 635002)
达县农村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建议
吴 梅 曹志国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畜牧食品局河市办事处,达州 635002)
近年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呈高发态势。为了保障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倍受各级政府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防控措施不断加强,防控投入逐年加大,防控体系日渐完善,防控效果亦明显好转。但由于畜牧业快速发展,跨区域引种和动物调运频繁,传播动物疫病风险加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严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仍是达县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
1.1.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乡镇管理者认为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县畜牧食品局直管,工作是部门的事,与政府无关,在免疫实施过程中的宣传、组织、管理上存在不力、不做的现象。
1.1.2 投入有限 部分乡镇几乎没有投入,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抢救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等防控工作经费难以保障。
1.2.1 现阶段的村级防疫设施极为落后 与专业化、现代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要求不相适应。动物的各种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疾病,其发生、传播、流行错综复杂,与其相对应的预防、诊断、控制技术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加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等环节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能及时对病例进行准确诊断,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同时,从事操作的防疫人员,大多是赤手空拳,不穿隔离衣,不戴口罩,没有必备的保护设施。他们是第一道防线,始终和各种病毒近距离作战,如果没有必要的设施,不做好自我保护,很可能被各种细菌、病毒感染。
1.2.2 人员防护设施不足 大部分养殖场业主已充分地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整个养殖过程都主动防疫,自动购买消毒。但是养殖业主对自身防疫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畜禽动物饲养圈舍、养殖场出入口未设立消毒设施或消毒设施不符合动物防疫要求,达不到消毒防疫的目的。二是有的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简陋,粪便随处堆积,使蚊蝇、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加快了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蔓延,导致畜禽生产环境的恶化,使畜禽产生应激和疫病,加大了各类药物使用量,使畜产品中的激素和药物残留问题日趋严重。
动物防疫工作已开展了几十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思想认识跟不上,存有侥幸心理,不愿意给畜禽进行预防注射,即使同意也不与防疫员配合,增加了防疫员工作难度,增加了防疫员的劳动强度,挫伤了防疫员的积极性。由于畜禽疫病种类繁多,有些群众认为只要打了防疫针就可“包防百病”,一旦发病,就对防疫工作产生了怀疑,以后不再接受防疫。另一方面,由于畜禽个体差异,个别畜禽对某些疫苗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热、慢食、注射部位肿胀、疼痛、流产、甚至导致死亡,养殖户找防疫员的麻烦,并向周围群众做反面宣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群众对防疫产生抵触情绪。
1.4.1 村级防疫员任务繁重 动物强制免疫每年需进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平时对抗体不合格的畜禽和新增的畜禽必须适时补免。在春秋集中强制免疫期间,需1个月之内要完成1个行政村所有畜禽的免疫、消毒工作,同时注射3~5种疫苗,佩带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等,加大了动物防疫员的工作量,完成各类防疫免疫任务的难度大。
1.4.2 村级防疫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现任村防疫员要么是跟师学艺,要么是村委会直接指派人员,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较少,专业技能较差,知识老化,思想陈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难以掌握,不能适应新科技时代的要求。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由于本行业社会地位低,防疫不收费,防疫员报酬低,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生不愿意去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导致许多村防疫员外出务工挣钱,农村动物防疫队伍出现老龄化、文化层次低、专业人员较少、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残缺不全等现象。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把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责任、强化措施,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防疫经费投入并做好协调工作,保护防疫员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把动物防疫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养殖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强化广大养殖户防疫观念,改变传统养殖陋习,大力配合政府部门组织的防疫工作,减少动物疫病发生。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和兽医人员的法律学习,通过学法让各级领导、干部、兽医人员真正了解和掌握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防疫。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建议要有计划地增用年轻动物防疫员,适当提高防疫员待遇,对村级防疫员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医疗保险,使村级防疫员无后顾之忧,使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得到调整充实,彻底改变乡镇站“青黄不接”、后续无人的局面。在继续加强现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的基础上,设立村级防疫室,逐步建设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逐步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筑牢基层动物防疫网络屏障,切实解决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县级财政应拨出相应专项经费,由县动物防疫控制中心制定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培训计划,邀请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专家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针对农村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实用性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广大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山区农村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
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