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气一元论”

2013-01-24 15:09杨晓彤吴元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医学概念笔者

杨晓彤,吴元黔

(1.贵州省交通医院,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

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第9期刊载的王雷等的《“气一元论”解析》一文(以下简称“王文”),王文分别从中医学、多学科(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基因学)和身心医学角度,对“气一元论”进行解析,使人颇受启发。但笔者认为,王文中一些提法不够严谨,或不够准确,有必要进行辨析,以有利于对中医一些传统基本理论观点的正确理解,有利于中医现代化在基础理论建构方面的进步,遂引出以下文字,谨请方家批评指正。

1 “气一元论”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关系

“气一元论”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这样说大体是正确的,但说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物质基础”就不对了。因为“气一元论”是一种理论或学说,是当时人们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认识,它不是物质,怎么能成为“中医学的物质基础”呢?

一元论是人们对世界本质认识的理论,从当代主流观点而言,有唯物和唯心之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论;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则是唯物论。如果说一元论就是唯物论,那就简单化了。“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显然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但“气一元论”对气的认识还比较粗浅、比较宏观、比较笼统,因此我们说“气一元论”是朴素唯物论。

中医学理论诞生距今已两千年以上,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医家丰富的临床实践,二是吸收了当时的多种哲学理论作为说理工具。《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集大成之作,笔者认为,历代医家给中医学理论添砖加瓦,多有建树,尤其在涉及临床的部分,但大体上并没有根本改变《黄帝内经》和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所建构的框架,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气一元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哲学思想,但必须明确指出,它只是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具,说不上“奠定了中医学的物质基础”。

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史发展的角度讲,人们把自然科学还没有从哲学当中分离或独立出来的时期称为自然哲学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理论认识往往比较笼统,不够明晰,甚至存在很多主观臆测(也许是天才的臆测),但无疑有很多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学说。早期的中医学理论应当属于这种“自然哲学”的理论,这种看法最先是钱学森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1次关于医学发展方向的讲话中提出来的,笔者赞成这种观点,不认为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贬损。那时的传统中医学理论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理论,故而“哲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杂糅于一体”[1]是很自然的,世界上各种传统文化(或曰文明)均如此,不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 传统中医学理论中“气”的概念需要发展

“气一元论”的思想被引入中医理论后,与阴阳、五行等学说相结合,成为中医认识人体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动现象的一种工具,“气”成为中医学理论最主要、最核心的基本概念之一。仅就《黄帝内经》而言,据王文统计“描述的‘气’多达2997种,笼统言‘气’者近800处,更有19篇直接以‘气’冠名”[1]。很明显,这么多“气”并不是同一的概念,它们属于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层次(如阴阳、寒热、脏腑、经络、六淫、六气等),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含义,这种不确定性或模糊性显然是不符合现代自然科学对科学概念定义。笔者认为,对古人当然不应苛求,但不能再继续停留在两千年前古人的水平上,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是中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今天的中医理论工作者通过切实的工作,使中医学理论的概念符合现代自然科学对概念的基本要求,这当然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对“气”这一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需要仔细辨析,“注重分层归类”,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这不是“忽略了此概念的统一性”。王文说“中医学‘气’的概念,既有微观特征又具有宏观内涵,既有本身的统一性,又有不同的层次性”[1],但其“微观特征”是什么? “宏观内涵”是什么?却又语焉不详,而这恰恰是最需要深入讨论并予以阐明的,而且不能仅停留在宏观的层面,继续保持笼统、模糊的特点,而应深入到中观、微观,使之能具体地指导中医的临证实践和医学基础实验,并尽量客观化、定量化。

3 《黄帝内经》中“气”的基本含义[2]

“气一元论”的核心概念是“气”。气,本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导致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中医学接受了这种基本观点,并用来说明人自身的生命活动现象,发展出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中医气学理论,成为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中医气的概念含义很广,笔者认为对其应当进行分类分层次的辨析,这是一种繁杂但很有必要的工作,能让人执简驭繁,有利于对其真实含义的理解。据笔者初步考察,《内经》中对气的描述无论怎样多、怎样纷繁复杂,其含义概括起来不外两种:一是指构成人体各种脏腑器官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精微物质,实际上是指一种能找到基本形态结构的极小的物质微粒,此乃所谓“有形之气”;二是指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它的表现看得见但摸不着,故常被称为“无形之气”。

从现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观点看,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进化[3]。作为宇宙巨系统中一个微小子系统的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生、长、壮、老、已亦无一不是以上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中医学理论中作为整个生命活动现象基础的气,其本质亦不外三要素而已,笔者上述两种“气”的基本含义中,第一种就是物质,第二种即是能量和信息的现象。人体是自然大系统中的一个闭环子系统,物质及能量代谢和信息反馈对保持系统自身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整个人体与外界生活环境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交换和转化,这种传递、交换和转化如果停止,生命之火也就熄灭了。用中医的话讲,就是王文所说的“气聚则生,气壮则长,气衰则老,气散则死”[1]。

4 结语

与王文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4]的观点不同,笔者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高度分化,但另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在互相渗透,尤其是医学,于光远先生认为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是很正确的。在当代,医学模式已不再是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代的医学研究不再仅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应用很多人文学科的方法。现代的人文社会学科,也引入了很多自然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很多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都引入了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是典型的事例。作为推动中医现代化的中医理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引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不管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的。但要注意识别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谎言,防止上当受骗,受到蛊惑而误入歧途。

[1]王雷,赵桂芝,李春巧,等.“气一元论”解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962.

[2]吴元黔.对中医学气和经络传统理论的一些新认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3):83-86.

[3]许永年.气功信息控制系统浅议[G]∥北京气功研究会.气功新功法功理详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350.

[4]王雷,赵桂芝,李春巧,等.“气一元论”解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962,978.

猜你喜欢
中医学概念笔者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老师,别走……
幾樣概念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