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红霞
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5~15岁的儿童[1]。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肺部体征不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儿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以临床检验结果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支原体肺炎确诊至关重要[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检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评判标准。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3.7±0.9)岁。婴幼儿42例,学龄期儿童40例,学龄期儿童38例,病程在3 d~2个月之间,发病时间:春季有48例,夏季有8例,秋季有44例,冬季有20例。患儿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及阵咳,发热以高热常见,伴咽痛、咳痰、气喘、胸痛等。载线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为主要表现,其中17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特征。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1.2.1 血清学检验 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约2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呈阴性的患儿于1周后进行复查。
1.2.2 微生物培养 取无菌的棉拭子,于患儿口腔、咽喉等部位反复捻转数次,置于融化后复温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将采集到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将装有上述咽拭子或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的培养瓶置恒温培养箱中,于37℃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4 h观察培养基颜色经培养,培养基的颜色由初始时的红色转变为黄色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培养基保持透明,颜色未发生改变者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120例病例均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均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红霉素130 mg/(kg·d)静脉滴注,每Et 1次,连用14 ~21 d;或阿奇霉素10 mg/(kg·d),1 次/d,连用7~10 d。重症患者辅以短疗程地塞米松。经过治疗后,门诊随访1~2个月。
本组12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98例(81.7%,Mp-IgM>1∶160)。痰培养支原体阳性22例,细菌阳性8例,其中肺炎链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2例,阴沟肠杆菌1例,卡他莫兰汉1例。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小儿支原体感染目前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也趋于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这可能与近年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3]。准确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误诊误治率、避免并发症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12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98例(81.7%,Mp-IgM>1:160)。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使被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肺炎支原体抗原进行反应,该法仅需2 ml血清即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快速诊断,方法简便,伤害较小,易于被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快速生长因子加快病原微生物的分解增值速度,在分解增值的过程中大量的糖类被分解生成氢离子,降低了培养基的pH值,指示剂由红色变成了黄色,从而对肺炎支原体进行鉴别。快速培养法最快仅需4 h就可以观察到阳性结果,而一般方法需要连续培养24~48 h之后才可观察到阳性结果。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较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更具有敏感性,因而为临床快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合理的选择检测方法。
[1]严小光,朱彦,冯亚青.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回顾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7):38-39.
[2]苗敏.支原体临床检验的方法及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27-1028.
[3]张战军.1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3(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