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讨(附23例报道)

2013-01-24 08:42何春兰夏炳兰崇梅红蔡凤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9期
关键词:浆细胞乳腺炎瘘管

何春兰 夏炳兰* 崇梅红 蔡凤林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甲乳科,江苏 扬州 225000)

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讨(附23例报道)

何春兰 夏炳兰* 崇梅红 蔡凤林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甲乳科,江苏 扬州 225000)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期患者2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6例患者因合并急性感染形成脓肿,施行局部切开引流术,炎症消退后行象限切除,10例形成瘘管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组织,3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炎症消退后行肿块活检,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合并乳腺癌,同时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23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施行再次手术切除而痊愈。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效果理想。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治疗方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又叫导管扩张症,中医叫粉刺性乳痈,简称浆乳[1]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次手术,破坏乳腺腺体和外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心理。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3例。本组患者男性1例,女性22例,年龄17~62岁,平均42.8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2.5年;患病部位中左乳10例,右乳11例,双侧2例。未婚者3例,已婚未育者2例,已育有哺乳史者16例,已育无哺乳史者2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乳腺癌。

1.2 临床表现

①急性期患者8例,症状类似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房红、肿、热、痛,乳腺皮肤水肿,乳腺内触及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无畏寒发热及血像升高。炎症多位于乳晕及其周围部分,有多次反复发作、多部位病变的特点。②亚急性期,急性炎症表现消退,主要表现为局部炎性肿块或硬结。也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溃疡以至经久不愈的窦道。③慢性期,乳房肿块缩小、大小不一、与皮肤粘连、或形成乳管瘘,多位于乳晕周围。追问病史,本组病例早期均有急性期表现,以肿块或硬结就诊者占78.3%(18/23),系多数患者早期多在当地治疗,等到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效果不好才转来我院,这也为选择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

1.3 治疗方法

急性期患者2例,采用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联合静脉点滴的治疗方法,炎症消退后中药口服温阳化痰,消肿散结,取得显着效果。有脓肿形成者6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红肿基本消失、肿块明显缩小后,行病灶部位的象限切除术,创面在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并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腺体组织,皮下缝合切口。10例形成瘘管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组织。3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肿块活检,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同时行改良根治术。

2 结果与随访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急性期患者2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6例患者因合并急性感染形成脓肿,施行局部切开引流术,炎症消退后行象限切除,10例形成瘘管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组织,3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同时行改良根治术。伴乳头发育不良者17例(73.9%),手术同时行乳头外翻矫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23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施行再次手术切除而痊愈。

3 讨 论

3.1 PCM的发病因素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2]:①大乳管阻塞导致乳管排泄不畅。引起乳管堵塞的原因主要有乳头内陷、乳头发育不良。乳腺炎症、外伤及乳晕区手术等累及乳管。②感染:乳管通而不畅可继发感染,部分学者认为本病伴有厌氧菌感染[3],病程从无菌性炎症转化为化脓性炎症。病变初期可仅为局部红肿,后侵入皮下,波及乳管,与乳管穿通后形成瘘管慢性反复发作后可形成窦道。③局灶性自身免疫[4]:浆细胞作为吞噬细胞,广泛存在于异物性炎症及自体免疫病灶内,且有学者发现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3.2 PCM的发展过程及临床特点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突然,发展快。患者感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肿块,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特点:①与妊娠哺乳无关,即不是在哺乳期发生。②多数患者伴有乳头的各种畸形或导管扩张。③乳头常分泌有臭味的粉刺样或油脂样物质。④可有急性乳腺炎表现,溃破后形成瘘管。 ⑤反复发作,长久不愈的乳晕旁瘘管或慢性炎性肿块。有1例病史长达8年。

3.3 PCM的鉴别诊断

根据PCM的临床表现,辅以超声、乳腺钼靶检查和组织活检,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容易误诊的疾病是:①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最容易混淆,应着重鉴别[5]。可以从发病因素及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鉴别。病理检查是区分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主要方法。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切片可见乳腺导管扩张症,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含脂质的分泌物,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尤以浆细胞浸润为主。肉芽肿性乳腺炎镜下观察见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小叶的末梢导管或腺泡大部分消失,病变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构成。肉芽肿性乳腺炎镜下观察见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病变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构成。②与乳腺结核相鉴别,尤其是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病例,应常规行空芯针穿刺活检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③以乳晕旁肿块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必须与乳腺癌鉴别[6]。乳癌常无典型炎症症状,也无增大、缩小反复发作的病史。X线检查的钙化为细小沙粒状,肿块周边有毛刺状改变。本组病例有2例患者浆细胞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炎症消退后应及时行肿块活检,防止误诊,延误治疗。

3.4 PCM的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理变化复杂,治疗较为困难,应根据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彻底、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取决于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是否确当。①急性期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联合静脉点滴的治疗方法,炎症消退后中药口服。B超或临床检查发现脓肿形成时需及时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后再行病灶切除。本组6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二期病灶切除。愈合良好。②亚急性期: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最重要,发作间期,即伤口愈合期是最佳手术时机,伴乳头溢液者,从乳头根部切除病变导管。无乳头溢液者,有结节或肿块形成的,自乳头根部大导管至肿块的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关键是切除病变至正常乳腺组织。③慢性期:形成慢性瘘管者,应在瘘口基本愈合或瘘口分泌物很少的静止期行病灶切除。10例形成瘘管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组织。3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肿块活检,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同时行改良根治术。对于病变占据整个乳房或有窦道形成,伴反复感染患者,保留乳头乳晕有困难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可行乳房单纯切除,后期可以进行乳房再造。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切除瘘管直至乳头处,翻转乳晕,乳头后方的残余乳管断端可用电刀烧灼破坏,注意彻底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宁大勿小,否则术后容易复发。治疗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但治疗的要点是手术切除有病的乳腺导管,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有些病程过长的多数慢性瘘管或乳房严重畸形者,可以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总之,浆细胞性乳腺炎不是一般的乳腺感染性疾病。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要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和采取正确的术式,术中创面的修复和置管引流以及术后积极的抗感染治疗,都是保证患者伤口达到一期愈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1] 朱华宇,司徒红林,林毅,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复杂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4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80-3981.

[2] 葛琪.外科治疗19例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2010,21(6):375.

[3] Rehal RM,de Freitas-Junior R,Paulincll RR.Risk factors for duct ectasia[J].Breast J,2005,11(4):262-265.

[4] 甄林林,韩学东,施建华,等.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2,6(2):132-133.

[5] 李东生.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39(3):203-205.

[6] 陈佩祥,崔国忠,王德斌,等.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2 1例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34(2):58-59.

R737.9

B

1671-8194(2013)29-0077-02

*通讯作者:E-mail: yzsbxbl@163.com

猜你喜欢
浆细胞乳腺炎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