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娇梅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95)
中西医结合诊治肉芽肿性乳腺炎80例临床观察
陈娇梅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95)
目的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8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肿块期23例(28.75%),脓肿期33例(41.25%),溃后期24(30%);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随访76例,比率为95%,随访时间为1~85个月,平均时间为23个月,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肉芽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肿块期治疗注重化痰散结、消散肿块、疏肝清热;脓肿期注重提脓祛腐、脱毒外出;溃后期主要是托毒生肌、调养气血。治疗的重点在于局限病灶、控制炎症及手术切除。选择手术方法的原则是将病灶充分切除,同时兼顾手术后患者的乳房外观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诊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乳腺上的慢性炎性反应病变,主要特点为:非干酪样坏死、非细菌感染仅发生在乳腺小叶,导致肉芽肿形成[1]。依据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中医将将其归于乳漏、乳痈范畴。该病属于良性疾病,目前未发现死亡案例,但尚未能明确其发病机制与病因,临床表现有乳房出现肿块、脓肿及疹管等,经影像学检测没有明显的特征。通常发病急促,病情变化快,若不及时治疗,可给治疗与预后带来不良影响。临床诊断中易误诊为乳房结核、乳腺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疾病。该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的8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现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比例约占同一时期乳腺疾病住院总人数的1.3%。病程为8d~11个月。年龄最小22岁,最大60岁,平均为(33.32士5.97)岁,6例<24岁,69例年龄为24~36岁,3例为37~56岁,2例57~60岁。74例已婚,73例有流产(生产)史和哺乳史。既往病史:9例有乳腺炎病史,4例有口服精神类药物史,4例精神病史,2例口服避孕药史,6例乳腺外伤病史。
1.2 症状与分期
75例单侧乳房发病,59例左乳发病,16例右乳发病,5例双侧乳房发病;31例病变涉及象限多于2个;54个病灶于外上象限,11个病灶于内下象限,12个病灶于内上象限,8个病灶于外下象限,14个病灶于中央区。65例乳房有肿块,15例形成痰管、窦道,40例乳头凹陷,31例伴发腋下淋巴结肿大,20例乳头伴有分泌物或溢液,10例伴有发热现象。临床分期:23例患者处于肿块期,33例患者处于脓肿期,24例患者处于溃后期。
1.3 辅助检查
1.3.1 血常规检测
所有患者均给予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数量出现增高者17例,中性粒细胞含量比例升高者22例。30例患者实施血沉检测,正常者18例,升高者12例。25例患者进行催乳素测定,正常者16例,升高者9例。25例患者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棒状杆菌感染3例,表皮葡萄菌感染5例,剩余患者未发现细菌感染。
1.3.2 影像学检查
38例患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其中24例患者出现局部密度改变,5例乳腺发生钙化,5例患者出现高密度的肿块影,4例患者无明显病变。74例患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肿块期患者中20例出现低回声或者低回声肿块。脓肿期患者中31例出现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区,并且区内出现液性暗区。溃后期患者有23例腺体水肿并出现片状的低回声区呈弥漫性分布。
1.3.3 病理学检查
6例患者行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组织慢性炎3例,脂肪坏死1例,2例确诊为乳腺增生疾病。10例患者行实施针吸细胞学检测,全部都发现有嗜中性粒细胞,发现瘤细胞患者4例,其中出现异型性1例,发现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患者3例。
1.4 治疗方法
1.4.1 手术治疗
肿块期:2例切除皮下腺体,4例行肿块切除手术,17例行腺体区段部分切除手术。肿脓期:8例患者的皮下腺体以予切除,3例患者实施单纯的肿块切开引流手术,21例患者在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手术的前提下对腺体区段进行部分切除。溃后期:12例切除皮下腺体,13例切除部分腺体区段。
1.4.2 中药治疗
肿块期常用中药方药组成:生甘草、桔梗、夏枯草、瓜萎、柴胡、僵蚕、赤芍、浙贝母、白芍、香附。脓肿期:败酱草、生黄蔑、甘草、瓜萎、双花、蒲公英、当归、陈皮、天花粉、皂角刺、连翘、桔梗。溃后期:甘草、黄茂、白芷、党参、白术、双花、太子参、皂角刺、桔梗、当归、获荃、赤芍。
1.4.3 辅助用药
既往已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者65例,症状未出现改善者59例;疼痛出现缓解,而肿块变化不明显者6例。接受治疗后,术前静脉滴注奥硝哇或甲硝哇联合头孢菌素类的患者包括9例肿块期患者、21例脓肿期患者、14例溃后期患者;术后应用浓度为0.1%的庆大霉素创面清洁的患者有:11例脓肿期患者、11例溃后期患者。围术期6例肿块期、16例脓肿期、11例溃后期应注射丹参注射液,6例溃后期使用生脉注射液。
1.4.4 对症处理
2例服避孕药患者停服;泌乳素高者4例,垂体发现微腺瘤者2例,给予手术切除;采用溴隐亭进行治疗者2例;10例患者行乳头手术矫正发育不良的乳头。
随访时间为1~85个月,12例患者出现复发,占总数15%。复发患者包括:2例溃后期患者、4例脓肿期患者、6例肿块期患者,复发时间分别是术后1~7个月。
3.1 病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不多见的慢性炎性反应病变,肉芽肿性炎症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故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曾用名有乳腺瘤样肉芽肿、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小叶炎[2]。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避孕药的长期服用有关,因乳腺组织受到避孕药的刺激从而造成分泌物增多,腺泡或者导管的上皮发生变性及化生,脱落进入管腔并分解成化学物质渗入周围的间质中,致使肉芽发生慢性肿反应。
3.2 诊断要点
①该病常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大部分为经产妇,年龄为18~45岁,平均年龄为35岁;②乳腺多为单侧受累;以乳腺的外周围部常见,肿块部位处于乳腺内实质内,界限不完全清晰,微痛或无痛觉,质韧硬,常与周围组织或皮肤粘连,同侧腋下可伴有淋巴结肿大。③患者是否有外伤史、既往有使用过雌性激素类等药物。④常见的合并症为窦道形成。⑤手术前宜进行细胞学检测,以辅助医师的诊断。⑥手术中需取脓肿组织作冰冻病理检查。⑦将术后石蜡切片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⑧病理的主要特点:病灶仅位于小叶内,可看见微小的脓肿,由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构成。⑨与脂肪坏死、乳腺癌、乳腺结核、肉芽肿性血管脂膜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结节病等进行区别。
3.3 治疗
笔者认为本病是一种慢性炎症,但是给予单纯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理想,确诊后,应及早行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采用中药与抗生素药物对炎症进行控制,可有效改善预后。本组患者随访12个月,12例复发,占15%,与文献报道相符[3]。该病在临床中较少见,临床资料较少,缺乏以循证医学作为指导的随机对比、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需进一步研究完善治疗方案及诊断方法。故需加强该病的发病机理、病因及治疗等方面研究,降低误诊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1] 王憬.肉芽肿性乳腺炎7例治疗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 (2):153.
[2] 蒋爱梅,青竹玛.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伴脓肿的诊治报告[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4):135-136.
[3] 李晓琴,徐敏,顾成章,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高频超声表现[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6):344-346.
R271.44
B
1671-8194(2013)17-02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