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政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与腰骶部疼痛,难以忍受,严重的甚至出现呕吐、恶心、腹泻、小腹憋胀,称之为痛经,亦叫“经行腹痛”。如果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腰骶有轻微的不适,此为正常,不属痛经。
本组痛经患者42例中15~30岁30例,31~42岁12例;原发性痛经40例,继发性痛经2例。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地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有小腹胀痛、挛痛、绞痛、隐痛,较严重的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手足厥逆、脉象沉伏、突然晕倒等。
患者俯卧位,用28号1寸针先后刺入骶部双侧次髎穴,先右侧后左侧,得气后,施苍龟探穴手法,分别施以轻、重刺激,使痛缓解或停止,之后行针20min,同时分别用单指推拿手法重力点揉双侧合谷、三阴交穴,使其得气,行术10min。对于气血亏损的虚证,加点揉双侧脾俞、肾俞与关元、气海穴,行手法10min。每个月经周期前2日施术1次,经期施术1次,经后施术1次。
疗效标准:痛经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1年以上无复发者为痊愈;偶尔在某一月经周期出现痛者,不属痊愈,为显效。
治疗结果:42例痛经患者,1个月经周期治愈5例,2个月经周期治愈26例,3个月经周期治愈9例,显效2例(皆为继发性痛经)。2个周期内共治愈31例,占73.8%;3个周期内共治愈40例,占95.2%;显效者2例,占4.8%。总有效率100%。
患者,2008年夏日在教室听课,突然晕倒在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大汗淋漓、脉象沉伏,余即刻停讲,进行抢救。将患者仰卧,重掐人中,片刻苏醒。诉说月经来临,小腹剧烈绞痛难忍。让患者俯卧,取28号1寸针,急刺入右侧次髎穴,施苍龟探穴手法,重刺激三度后拔针,又刺入左侧次髎穴,继续施苍龟探穴手法,重刺激三度,片刻腹痛缓解,同时以单指推拿重力点揉双侧合谷穴、三阴交穴各10min,行针20min后经痛即止,遂收针。给患者喝水,患者渐渐面唇返红,大汗收止,六脉平和,精神转佳,起来谈笑欢声,接着又听了第二节课。此患者痛经治疗1次即痊愈,此后月经正常。
42例痛经患者中症状类型不同,有挛痛、绞痛的实寒证,有胀甚于痛的气滞证,有痛甚于胀的血瘀证,有绵绵隐痛的虚寒证。四类证型中实寒、气滞、血瘀三型皆为实证,虚寒证则属虚证。治疗中无论实证虚证,刺次髎穴皆能快速止痛,实证点揉合谷、三阴交,虚证点揉脾俞、肾俞、关元、气海,皆得佳效。
次髎穴是行经止痛的特效穴,位于膀胱经第二骶后孔中。《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灵枢·经脉》篇云:“膀胱足太阳之脉……络肾属膀胱”;《灵枢·五音五味》篇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王冰曰:“然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三歧也”。以上经文阐述了膀胱与肾、肾与督脉、督脉与冲任脉的密切关系,贯通了膀胱与肾、督、冲、任的相维关系,故单刺次髎可以激发肾中阳气与命门真火,以温暖胞宫,血脉得行,通经止痛。据现代医学研究,次髎穴内有第2骶神经后支,单刺次髎穴即可刺激骶神经,调节、抑制与降低子宫内膜和血中15-甲基前列腺素F2α的含量,从而缓解子宫的痉挛与强烈收缩,减轻宫腔内压,改善子宫平滑肌的血供,而使痛经停止。
配用推拿手法单指重力点揉合谷、三阴交,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针灸大成·通玄指要赋》曰:“于是泻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其胎应针而落。”可见三阴交配合谷可以下恶血堕死胎,依此之理,故重力点揉三阴交、合谷穴活血祛瘀,使经痛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