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平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4)
患某,女性,43岁,2011年5月10日初诊。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1月”。1月前散步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左踝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左腓总神经损伤。予以中频脉冲治疗后左踝关节肿胀消失,但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未有改善,左踝关节处也仍有疼痛感。体检:患者左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压痛,左小腿外侧及左第一趾蹼皮肤感觉减弱并有麻木感。左踝关节及左拇趾不能背伸,行走呈跨越步态,无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测结果示:左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腓总(腓骨小头处)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左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胫骨前肌检肌重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峰值电位降低。诊断:左腓总神经损伤。予(1)针刺加红外线治疗:取穴足三里、丰隆、阳陵泉、绝骨、解溪、行间、太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毫针刺入,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电针,足三里、阳陵泉1组,丰隆、绝骨1组,解溪、太冲1组,选用疏密波,时间为30 min。同时将红外线灯照射在患侧下肢上方,定时在左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移动,时间为30 min。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1 周。(2)中药泡洗:桃仁 15 g,红花 6 g,川芎 15 g,桂枝15 g,艾叶15 g,伸筋草15 g,络石藤15 g,千年健15 g,川牛膝15 g。置于锅内加水5000 mL煎沸后,将药汁滤出在脚盆里,左足浸泡在药汁中,药汁没过脚踝,同时将浸过药汁的毛巾外敷于左小腿外侧,每日1剂,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3)西药治疗:甲钴胺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30 d。后改用甲钴胺片0.5 mg口服,每日3次,每次1片,连续2个月。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左小腿外侧及左第一趾蹼皮肤感觉恢复正常,麻木感明显改善,左踝关节及左拇趾背伸力增加,行走基本无障碍。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患肢的疼痛、麻木完全消失,左踝关节及左拇趾背伸功能恢复。
2.1 解剖学基础及病因分析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主要分支,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进入腓骨长肌内,分支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向下先走在腓骨长、短肌之间并发出肌支支配此二肌。继而走在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浅出成皮支,分布于小腿下外侧及足背皮肤。腓深神经穿过腓骨长肌和前肌间隔进入前骨筋膜鞘,继而穿过趾长伸肌在骨间膜前面与胫前动脉伴行。神经初在动脉的外侧,中段在动脉的前面,到下段绕至动脉的内侧,直达足背。其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和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一趾蹼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腓总神经由腓骨头下方越过时,因接近体表,甚易损伤[1]。本例突然扭伤踝关节,腓深神经支配的小腿前外侧肌被过度牵伸,而腓总神经行程在腓骨颈处相对固定,腓总神经受到很大的牵张力,其在进入腓骨长肌两头之间的肌性弓状间隙处易受到牵拉性压迫或卡压而损伤。
2.2 综合治疗的选择腓总神经损伤在祖国医学中属“痿证”范畴。又据《素问·痿论》篇中“治痿独取阳明”。足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治下肢痿痹诸证。故取胃经“合”穴足三里、胃经“络”穴丰隆、胃经“经”穴解溪以扶正培元、通经活络;阳陵泉为“筋”会、绝骨为“髓”会,可补肝肾、强筋骨;行间、太冲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通过针刺能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神经水肿吸收,促进肌力恢复。且电针能消炎、止痛,有一定的刺激和兴奋作用。疏密波能克服单一波形产生适应的特点,并能促进代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等作用。红外线照射可温经通络,消炎化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神经功能。中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行血中之气;桂枝、艾叶温经通络;伸筋草、络石藤、千年健祛风通络止痛;川牛膝引经下行,使诸药直达病所。中药泡洗患处,可使患足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药物透过皮肤吸收,消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产物吸收。甲钴胺-维生素B12新型制剂对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理在于它在神经细胞合成DNA和蛋白时,在甲基转移过程起着辅酶作用;另外,参与卵磷脂、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而卵磷脂对于神经髓鞘形成有重要作用,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因此甲钴胺对修复神经病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有良好作用[2]。在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十分注重治疗的整体性,施以针药综合治疗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严振国.实用骨伤外科解剖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04-105.
[2]麦建章,林延德,刘剑萍,等.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1996,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