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2013-11-12 07:20张振宇程红球姚展成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5期
关键词:腮腺炎利巴韦腮腺

张振宇 程红球 姚展成 孙 鹏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笔者近年对流行性腮腺炎分别用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干扰素(运德素)、抗病毒口服液进行治疗并对比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所有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11岁,平均6.22岁;临床表现发热51例,腮腺肿大60例,颌下腺、舌下腺肿大8例,头痛9例,恶心、呕吐7例;以腮腺肿大为首发症状53例;以颌下腺舌下腺肿大为首发症状5例。按接诊先后为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对照组共4 组各15例。4 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A 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B予干扰素α1β(运德素)10 μg 肌注,每日1次;治疗组C 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予抗病毒口服液10 mL口服,每日3次。各组均治疗7 d。观察退热时间、肿痛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Excel 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腮腺肿大消退,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有效:治疗后腮腺肿大减轻,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好转。

2 结果

见表1。结果示各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C 疗效最好。各组有效病例腮肿及发热消退时间比较见表2。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B、C 发热及腮腺肿大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3个治疗组中治疗组A 退热时间最快(P<0.05)。

表1 各组疗效比较(n)

表2 各组有效病例腮肿及发热消失时间比较(d,±s)

表2 各组有效病例腮肿及发热消失时间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B、C 比较,*P<0.05。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减毒活疫苗上市前,腮腺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年发病率为100/10~1000/10万,未接种疫苗人群几乎每人都感染过腮腺炎,感染常伴有并发症。在已经开展大规模预防接种的国家,腮腺炎的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

本病属中医学“痄腮”范畴,由感受风温邪毒所致,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于耳下腮部而发病。根据辨证常见温毒在表、热毒蕴结证,其中温热在表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痰热清注射液有明显的抗病毒、调整免疫及解痉退热作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A 在退热、减轻腮腺肿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有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率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推荐为临床资料流行性腮腺炎的首选用药。

猜你喜欢
腮腺炎利巴韦腮腺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治腮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