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艳红
(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医科,广东 珠海 519055)
笔者近读《下病上刺3则》一文,文中作者认为下肢伤痛是较为多见的疾患,在临床上采用“下病上刺”法治疗,取穴少,奏效快[1],联想到笔者身处基层,深感于当地老百姓劳于生活、苦于诸多关节疾患,遂将“下病上刺”“取穴少、奏效快”牢记于心,并翻阅《黄帝内经》,以备急用。在临床遇到两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针刺治疗如下。
例1:周×,女,42岁,2019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左足踝关节酸痛反复发作约5 a,加重约3个月。现病史:2014年冬季不慎从两级台阶上摔下,左侧足背外侧先着地,瞬间左踝疼痛难忍,难以站起,幸得旁人扶持,站起后,左足不能着地,坐一刻钟左右,因长途车不能久停,遂单足跳上车,回湖南后,左足踝关节外前象限肿胀明显,但痛渐减,可以慢行,考虑未伤及骨头,遂未就诊于医院。其后每逢气温突降时左足踝关节即作酸痛,不影响行走。2019上半年珠海多雨,左侧踝关节肿痛明显,行走欠利,遂前来就诊。现症:左足踝关节外上侧肿、痛,喜按,按之软,局部皮色不变,左足跟肿胀明显,食欲可,二便调,夜寐佳,舌质淡红,舌下络脉瘀曲,苔薄白,脉右略涩,左略弦,LMP 5月4日~10日,经可。诊断:筋伤-踝关节扭伤。
取穴:考虑患者左足内翻、左足背外侧着地,多损伤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根据《灵枢·始终》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的针灸理论,遂从右手手腕开始,向上沿着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往肘关节方向,寻找压痛点,最后在右少海穴处寻到最强压痛点。
操作:嘱患者端坐于凳上,右少海穴常规局部消毒,用毫针(规格0.25 mm×50 mm)针刺,得气后,嘱缓慢活动左足踝关节,活动幅度要逐渐增大,且与缓步行走交替进行,留针30 min,出针后,肿减痛缓。1个月后回访,患者诉天气转变时左侧踝关节稍有酸楚不适,肿痛未再作。
例2:唐×,女,40岁,2019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左足踝关节扭伤2 d。现病史:患者在自家楼顶晾晒衣服时,不慎跌倒,左侧足背先着地,站起后,左足踝关节、左足背疼痛难忍,行走困难,昨天在医院经X检查显示:左足踝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现症:左足踝关节内翻时,左足踝关节、左足背外侧痛不可忍,左足背偏外侧肿胀显,局部色紫暗,摸之不热,踝关节活动不利,食欲可,二便调,夜寐一般,舌质淡,苔薄白,脉略细弦,左尺弦甚,LMP 6月1日~7日。诊断:筋伤-踝关节扭伤。
取穴:原理同上,同样在右少海穴处寻到最强压痛点。操作:嘱患者靠坐于椅上,右少海穴处常规局部消毒,用毫针(规格0.25 mm×50 mm)针刺,得气后,嘱活动左踝关节,患者恐惧疼痛拒之,经鼓励后,试着将左足内翻,瞬间觉疼痛明显缓解,接着鼓励患者站起行走,可行走。嘱患者端坐逐渐加大踝关节的活动幅度、站立行走交替进行,30 min后,出针,患者左踝关节、左足背痛显减,左足背肿胀见减,皮肤紫暗色略减,满意而归。1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述针刺1次后未做其他治疗,现已肿痛不显,局部皮肤颜色明显改善。
按语: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无骨折、错位、皮肉损伤等情况,多由于超负荷剧烈运动或负重时姿势不当或意外跌倒或过度扭转关节等原因,导致踝关节的肌腱和皮肤受损,气血阻滞使经络不通,出现扭伤部位疼痛,关节屈伸活动不利,继而出现肿胀,扭伤处肌肤因扭伤程度不同而发红或青紫[2~3]。
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有明显的优势,可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起到调节气血、畅通经脉、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进而促使损伤部位气血流动运转,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亦能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对患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4]。
笔者之前均以针刺局部穴位治疗诸关节疼痛病症,效果有速有缓。近针刺少海穴治疗新、旧踝关节扭伤各1例,效果均佳,实属偶得。
以“少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找到10余篇文献,多以治疗冠心病、脑梗死、中风后遗症为主,且均多穴同用,暂未见公开报道的少海穴用于治疗踝关节疾患的相关文献,但《针灸大成》言少海:“主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
鉴于此,笔者将继续观察少海穴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效果,以期能速愈此疾,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