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

2013-01-24 02:29胡艳丽孟凡征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重影阻络风池

胡艳丽,孟凡征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南开医院,天津300100)

患者,徐某,女,56岁,于2012年4月23日初诊。主诉:左眼睑下垂伴复视12日余。病史:患者于2012年4月11日下午受风后出现左眼睁眼困难,次日出现左侧眼睑下垂,视物重影,于外院就诊,行头颅MRI、DSA示头颅无异常,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给予静脉点滴神经妥乐平,口服VB1、VB12,症状无明显缓解,故到我院就诊。

刻诊:左眼睑下垂,睑裂约3~4 mm,左眼瞳孔略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眼球处于外斜位,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受限,视物重影,伴头晕,纳可,眠可,舌淡苔白腻,脉浮滑。查体:血压:136/82 mmHg,心率78次/min,律整,两肺(-),肝脾未触及,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西医诊断:眼神经麻痹。中医诊断:眼睑垂缓,属风邪阻络证。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祛风通络、通督调神之法进行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双)、颈夹脊(双颈5、颈6、颈7)、印堂、百会、攒竹(左)、阳白透鱼腰(左)、瞳子髎(左)、四白(左)、丝竹空(左)、太阳(双)、合谷(双)、中渚(双)、外关(双)。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75%酒精常规消毒,所选穴用0.3 mm×40 mm毫针常规刺入20~30 mm,风池、合谷、中渚、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日1次,10次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日,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经治疗4次后,病人自述重影逐渐减小且睑裂逐渐变大;10次后重影消失,左侧睑裂略小于右侧,眼球转动稍差;15次后患侧睑裂与对侧基本相同,眼球转动灵活,后巩固治疗5次症状完全消失而告痊愈,随访两月无复发。

按语: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多由眼外伤、脑外伤、糖尿病、颅内感染、脑梗死、脑肿瘤等损伤或压迫动眼神经而致,亦可由交感神经麻痹所致,如颈部交感神经受伤。本病在中医学中属“眼睑垂缓”、“睑废”、“风牵偏视”范畴,可由先天禀赋不足、眼肌发育不全、胞睑乏力所致,亦可因后天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无力抬举胞睑或风邪阻络,胞睑经脉迟缓引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灵枢·口问》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经络与眼有着密切联系,眼的正常视觉功能实现,离不开经络不断输送的脏腑气血的濡养。此患者证属风邪阻络,治疗应祛风通络,故选取患侧攒竹、瞳子髎、四白、丝竹空、阳白、太阳通调局部气血,疏调足三阳经筋;风池、颈夹脊穴疏风通络,并可调节颈交感神经;百会、印堂升提阳气、通督调神;合谷、中渚、外关为远部取穴;诸穴合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使麻痹消除而愈。

猜你喜欢
重影阻络风池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重影轻波
重影轻波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改进加权融合在消除图像拼接重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