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星
(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 益阳 413500)
3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刘灿星
(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 益阳 413500)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配合要点,以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 28 例(93.33%)死亡 2 例,死亡原因:其中 1 例为创伤性休克,1 例为重型颅脑外伤。结论 科学、规范、程序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并为其后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发伤;急救;护理配合
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致伤因素的打击下,同时或相继出现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损伤[1]。其临床特点是伤情既相互作用由彼此掩盖,并发症多且严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外伤、腹外伤、骨折、休克等[2]。稍一延误或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能为其救治创造有利条件,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30例,现将其急救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8例,锐器伤者4例,爆炸伤5例;损伤部位:以颅脑损伤为主者12例,以胸部为主者8例,以腹部为主者7例,以脊柱和四肢为主者3例,其中2个部位受损者19例,3个部位受损者8例,4个及其以上部位受损者3例;同时伴有创伤性休克或失血性休克者1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者3例。
1.2 护理配合
1.2.1 伤情评估
接诊患者后,迅速判断有无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危急因素[3],配合医师按照A(气道)、B(呼吸)、C(循环)、D(神经)、E(肢体)的顺序立刻进行伤情评估,尤其是加强循环、神经、肢体等方面的排查,以便准确评估伤情,确保不漏诊重要伤。如以颅脑损伤为主者,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单侧瞳孔缩小者多为小脑幕裂孔疝的早期表现;单侧瞳孔散大且固定者多为同侧颅内血肿等引起的小脑幕裂孔疝;双侧瞳孔散大者多提示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濒死状态等。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
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导致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应迅速清除呼吸道中异物,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稠痰及分泌物等,托起下颌并将后坠的舌牵出,为防止误吸,昏迷患者应头偏向一侧,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提辅助呼吸。同时予以高浓度氧气,以纠正缺氧,保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含氧浓度,特别是避免脑组织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
1.2.3 确保有效循环
心脏骤停患者应迅速给予心脏复苏,可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2。但心脏外伤、广泛性肋骨骨折、胸廓严重畸形及血气胸等患者严禁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1.2.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均存在血容量不足和微循环障碍,因此,应紧紧抓住急诊抢救的“黄金1h”,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为后续救治创造有利条件[5]。可采用18~22号静脉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行静脉切开或深静脉置管,以便大量快速地进行输液。头、胸部及上肢创伤者宜建立下肢静脉通道;腹部、下肢创伤者宜在上肢或颈外建立静脉通道,以防输入的液体在损伤处分流,加重损伤部位的水肿;休克患者由于血压过低往往造成静脉穿刺成功率极低,可先采用热毛巾热敷进针部位,以提高血管充盈度,或先用一根止血带在进针部位以上4cm左右进行结扎,再在其上方5cm处结扎另一条止血带,已达到促使血管充盈的目的。但对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无休克征象的多发性损伤患者,应限制液体的输入量。
1.2.5 及时控制出血
多发性创伤性患者,尤其是伴有严重血管损伤或内脏破裂的患者均同时合并有大出血,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血容量锐减而导致休克死亡[6]。因此,必须迅速判断出血来源,并给予恰当处理。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对出血处进行加压,并抬高伤部。对四肢血管破裂患者可采用橡胶止血带或充气式止血带止血,但应注意每小时放松止血带1次;对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或腹部大血管损伤者,应立即协助医师行剖腹探查术。
1.2.6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可采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7],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密切注意患者的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向医师提供最新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为医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1.2.7 加强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由于病情危急,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神志清醒者或意识清醒后往往出现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有的表现为恐惧不安、情绪紧张,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有的表现为极度惊恐、胡言乱语。护士接诊后,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蔼耐心地询问病情,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与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用语言技巧排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正确的工作方法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
1.2.8 完善抢救病历
由于抢救工作是争分夺秒的,在抢救过程中往往只能在向医师汇报的同时简单地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抢救措施及抢救用药,因此,应在抢救结束后的6h内完善抢救记录,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本组治愈28例(93.33%)死亡2例,死亡原因:其中1例为创伤性休克,1例为重型颅脑外伤。
严重多发性创伤具有损伤部位多、伤势严重、病情复杂而且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急诊抢救时应冷静沉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定的预见性,能够根据患者的伤情果断准确地采取一些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并能沉着冷静地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8]。在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护理配合过程中,必须体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的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并给予充分供氧,以纠正缺氧,保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含氧浓度,特别是避免脑组织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确保有效循环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以有效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及时控制外出血及隐蔽性出血,为手术及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不间断地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和尿量;加强心理护理,以增强患者的求生欲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科学、规范、程序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并为其后期治疗,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王晓华.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3): 135-136.
[2]甘日金.严重多发伤急诊急救中的护理配合[J].医学文选,2006, 25(1):99-100
[3]徐勤环.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 (28):20-21.
[4]狄云峰,陈丽萍.严重多发伤早期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1):74-76.
[5]温世玲,刘天惠.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17):142-144.
[6]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7]陈玉华.240例严重创伤病人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0,7(1):202-203.
[8]梁英莲.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杂志,2010,8 (17):111-112.
R473
:B
:1671-8194(2013)04-03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