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 冰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5 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治疗,患者术后 TIMI 3 级血流95.56%(43/45),TIMI2 级血流 4.44%(2/45),患者 30 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 6.67%(3/4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5.56%(7/45)。结论 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 PCI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 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 TIMI血流,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
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血管得到再通,但常因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而导致远端血管栓塞产生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而影响梗死心肌迅速恢复有效的再灌注[1]。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PCI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
4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医患者,发病在12h以内或者虽≥12h但患者仍有缺血性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可见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闭塞段呈截断状,闭塞部位血栓长度>5mm,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45例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9~68岁,平均61岁。如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介入及旁路移植手术、瓣膜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则不入选本组研究。
1.2 治疗方法
4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以计算机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系统测量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根据冠脉病变特点行PCI术,均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600mg,静脉注射肝素5000U,PPCI前追加肝素4000~5000U。行标准PCI方法,并在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后,经导丝直接送血栓抽吸导管至血栓部位远端,持续负压抽吸,抽吸充分后3min内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注射替罗非班500微克并植入支架,再持续静脉滴注替罗非班0.1ug/(kg·min)12h治疗。术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一日一次,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日一次,服用12个月。术中记录治疗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的变化,观察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冠脉血流情况。
1.3 疗效评定
按术后患者TIMI血流分4级评定。0级:无灌注(无对比剂通过);1级:对比剂穿过伴微量灌注(少量对比剂通过病变,但不能使远端动脉血管床充分显影);2级:部分灌注(对比剂可使远端血管显影,但流经狭窄段的速度较近端缓慢,且狭窄远端对比剂排空延缓);3级:完全灌注(对比剂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床,血流到达远端血管床速度与近端的血流速度一样,对比剂排空正常)。
治疗结果:4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血流: TIMI 3级血流95.56%(43/45),TIMI 2级血流4.44%(2/45)。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45例患者发生3例,均为心绞痛,发生率为6.67%(3/45)。出血并发症:牙龈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咯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3例,发生率为15.56%(7/45)。
为了使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减少,预防发生“无复流”现象,提高临床疗效,在PCI手术过程中临床上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包括应用远端保护装置、联合血栓抽吸及同时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来避免“无复流”现象。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阻断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与凝血因子Ⅰ的结合,使血小板黏附、聚集有效地减少,使血小板聚集得到更彻底地抑制,最大程度的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减轻病变部位的血栓负荷,减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过程中发生微血栓脱落或微栓塞,能够显著减轻血管闭塞患者的血栓负荷、改善微循环灌注。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由于血小板内这些酶不可再合成,所以此抑制作用尤为显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临床上应用可防止血栓形成,防止术后的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选择性也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lllb/lll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它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在本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PCI介入治疗中,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95.56%, 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6.67%,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6,疗效理想,由此可见,应用替罗非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
[1]李志娟,张薇,董平栓,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 425-42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88-292.
R542.2+2
:B
:1671-8194(2013)04-02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