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伟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467000)
老年性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内服炙甘草汤且外用艾灸及中药硬膏治疗86例老年性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所观察的病人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43例,女43例;对照组85例,男42例,女43例。两组年龄均65~90岁;病程均3个月~5年。入选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的诊断依据及证候分类的心脾两虚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自觉心搏异常,过缓,呈阵发性,神情紧张,心悸不安。②伴面色㿠白,失眠健忘,头晕乏力,有胸闷不适,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偶见晕厥。③脉缓细或弱或结代,舌质淡红,苔薄白。④常因劳倦、饱食、饥饿所诱发。⑤所入选的病人血常规均正常,T3、T4、TSH均正常,心电图均显示为慢性心律失常但不是心房纤颤,X线胸部摄片无特殊要求,入选患者血压正常或为高血压患者,如果为高血压患者仍继续服用原降压药。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①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组方:炙甘草10g,人参9g,生姜9g,麦门冬12g,生地黄15g,大枣15g,火麻仁15g,桂枝6g,阿胶10g。人参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加入其他药汤内,阿胶宜烊化后服用。胸部窒闷加沉香2g,檀香3g,降香6g,研末吞服;胸痛甚加乳香10g,没药10g,蒲黄(包煎)10g,三七粉(研末吞服)10g;大汗出者,加煅龙骨(先煎)30g,煅牡蛎(先煎)30g,山萸肉10g;失眠多梦严重者加合欢皮15g,夜交藤30g,柏子仁15g,莲子心10g;纳呆腹胀加陈皮6g,麦芽15g,神曲15g,山楂15g,鸡内金10g;心悸烦闷、精神抑郁加柴胡10g,绿萼梅6g,佛手10g,香橼10g;血瘀较重加丹参15g,川芎10g,红花10g;有瘀热者加赤芍15g,牡丹皮12g,郁金12g。②外用法:用上方3剂研末后加酒制成药膏,贴敷于神阙、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位,先用乙醇棉球将穴位消毒擦净,将药放置于专用敷贴穴位的特制敷料里,将药贴于穴位之上,然后将灸盒放置在穴位上,较大的灸盒可同时艾灸以上四穴,每日1次,每次灸40min,灸后敷贴6h左右去掉。
对照组:运用心宝丸,每日3次,每次2丸,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心悸”的相关标准。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及心律失常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心电图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及心电图检查无变化。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4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43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69.41%。两组疗效及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治愈率为37.21%,对照组治愈率为18.82%,两组治愈率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临床老年性慢性心律失常从西医的角度治疗方法有限,口服药物有时副作用较突出,不得已安置起搏器。临床观察用炙甘草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尚可,值得临床参考借鉴。老年慢性心律失常多气阴两虚,故用炙甘草汤益气养阴治疗。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大枣健脾益气;麦门冬、生地黄、阿胶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进而益气通脉;火麻仁防止人参之温燥。配合外用之法加强疗效,一方面根据“外治法即内治之法,不同者法耳”的理论,用中药贴敷穴位同样起到益气养阴安神作用,并通过温热作用起到通经温阳作用。取关元温肾益精,回阳补气;气海益肾固精,升阳补气;神阙培元固本,回阳救逆;中脘健脾和胃。诸穴配合以扶正、益气固本,共同作用以调节脏腑气血,鼓舞正气,养心安神。同时应注意调护,慎起居,畅情志,勿劳累,积极而适当锻炼,低脂低盐饮食,忌辛辣肥甘厚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