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诗余教授百会合四神聪穴应用经验

2013-01-23 19:01刘麒麟向诗余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太冲百会风池

刘麒麟,向诗余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430065;2.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430014)

向诗余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武汉市中医院脑病学科带头人,从事针灸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善于以百会、四神聪穴配合其它相关腧穴治疗多种疾病。现笔者将跟随导师多年临床学习所得,简述如下。

1 颈性眩晕

患者张某某,女,49岁,工人,2011年6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发作头晕2年余,未予诊治。近1周来感头晕加重,常因颈部活动诱发,伴头闷头重、颈项强痛,时有视物旋转、恶心欲呕、纳少、大便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滑。行颈椎X线片示“颈椎病”。该病例辨证为“风痰上扰”,治当以醒脑开窍、熄风定眩为法。穴取四神聪、百会、风池、天柱、大杼穴,平补平泻,取双侧天柱及大杼穴予以电针刺激,每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治疗5次,诸症消失。

按: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发病机制责之于颈部活动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气血不能上荣,脑失所养。该患者脾虚,痰湿内生,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头昏、头重,痰湿挟风上扰清窍见恶心欲呕、视物旋转等症,故针刺取穴以百会、四神聪醒神健脑,风池善治内外之风,可熄风定眩,大抒、天柱穴舒筋活络改善颈椎情况。

2 老年性震颤

患者陈某某,女,70岁,退休教师,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自3年前起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抖动,持物不稳,继而逐渐累及头部,长期口服心得安,疗效不显。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头摇动不止,双上肢及下颌不自主颤动,吐词不清,精神紧张或疲劳时症状可有加重,伴腰膝酸软,心悸失眠,健忘。查体见舌暗红无苔,脉细数,四肢肌张力正常。辨为“髓海不足”证型,法当填精补髓、育阴熄风。穴取四神聪、百会、血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曲池。足三里、关元穴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后患者肢颤头摇明显好转。

按:老年性震颤,又称特发性震颤,病属中医学“风证”、“颤证”等范畴。该患者年老体衰,肝肾阴虚,髓海不足,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肝风内动。针刺穴取百会、四神聪通督补髓、醒脑开窍;足三里、关元扶正固本;太溪、太冲分别为肝经、肾经元穴,调补肝肾;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血海穴生血、活血,“血行风自灭”;曲池穴疏通双上肢气血。

3 失眠

患者周某,男,45岁,商人,2011年9月26日初诊。患者约2年前逐渐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夜难入寐,服用艾司唑仑片1 mg后可睡约5 h。近1月来失眠加重,入睡困难,且睡后易醒,醒后难再入寐,每晚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可勉强睡3 h左右,甚至彻夜不能入睡。伴有心烦懊恼,盗汗,精神萎靡,腰痛隐隐,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心肾不交”,治以调和阴阳、交通心肾为法。穴取四神聪、百会、太溪、神门、申脉、照海、三阴交。申脉宜泻,照海宜补,其余诸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40 min,隔日1次。治疗2次后,心烦盗汗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20次后停用艾司唑仑可睡近6 h。

按:该患者长期情绪紧张,工作压力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心失所养,心藏神,“神不安则不寐”。百会、四神聪镇静安神,调和一身阳气,引阴入阳,使阴平阳秘;太溪、神门为肾经、心经原穴,可协调两经经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通调三经气血;照海、申脉分别通于阴跷和阳跷脉,补阴泄阳,使阴阳调和则不眠自愈。

4 癫痫

患者赵某某,男,23岁,学生,2011年11月18日初诊。其父有“癫痫”病史。患者从12岁开始出现癫痫大发作,每月发作1~2次,每次发作时间约2~3 min,诊断为“原发性癫痫”,先后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发作时突然昏仆,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每次持续约2 min。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辨为“风痰闭阻”证型,针刺治当化痰熄风、开窍定痫。穴取四神聪、百会、合谷、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足三里予补法,合谷、太冲、丰隆予泻法,其余各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40 min,隔日1次。行针刺治疗初始2月内癫痫仅发作1次,随后坚持治疗半年内未再复发。

按: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痰聚气逆,风痰闭阻,横窜经络,蒙蔽清窍,神机失用,元神失控发为本病。四神聪穴养神解痉、醒脑开窍;百会穴调神开窍;合谷、太冲“开四关”以疏肝熄风;丰隆为豁痰化浊要穴;三阴交调肝补肾,兼之久病必虚,加用足三里以益气养血、调补正气。

5 偏头痛

患者李某,女,22岁,学生,2012年1月9日初诊。发作性右侧偏头痛6年,常因精神紧张、疲劳等原因诱发,自行休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2天前头痛再次发作,呈持续性右侧额颞部剧烈跳痛,时可牵掣至巅顶部,经卧床休息1天后头痛未见明显缓解,伴双目涩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证属“肝阳上亢”,治以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穴取四神聪、百会,左侧率谷、角孙、头维、太阳、足临泣、合谷、太冲。诸穴均用泻法,首次留针1 h,取针后患者感头痛明显减轻,而后每次留针40 min,隔日针1次,针刺3次后诸症消失。后偶有再发,均针1次后即头痛消除。

按:该患者头痛发作与情绪、劳累相关,且心烦易怒,此为肝失调达、肝火上炎之象。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可安神定痛、疏通局部经气,从经络辨证上来看,该患者疼痛部位与少阳、阳明、厥阴经相关,故而治疗上可近取率谷、角孙、头维、太阳等穴,远取足临泣、合谷、太冲等以远近配合通调诸经气血。

6 面肌痉挛

患者廖某,女,34岁,家庭主妇,2012年2月20日初诊。患者反复左眼睑不自主跳动2年余,未予治疗,近1月来症状加重,逐渐累及左侧口角及面颊部,出现左侧面部不自主抽动,且发作频繁。平素感神疲乏力,头身困重,喉中有痰,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证属“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穴取四神聪、百会、合谷、太冲、足三里、丰隆、风池及左面部局部穴位。合谷、太冲、丰隆施以泻法,足三里用补法,风池、百会、四神聪平补平泻,局部穴位浅刺激,隔日1次,每次留针40 min。治疗3次后患者感发作频率及程度减轻,继续治疗10次后症状消失,后为巩固疗效再续治疗10次,随访3月未再发作。

按:胞睑属脾,脾主肌肉,该患者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养,脉络空虚,风邪趁虚而入,与内生之痰湿合而为病。现代研究表明,面肌痉挛的发作与情绪密切相关。百会、四神聪不仅可以祛风邪活气血,亦为调神镇静之要穴,当为本病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配以肝经原穴太冲“开四关”以疏调气血、平肝熄风;风池熄风止痉,丰隆化痰祛湿,足三里补益气血、扶正以祛邪。诸穴合用,其病自愈。

7 体会

百会穴因位于巅顶,可贯通诸阳经而得名。其名首见于《针灸甲乙经》,该书记载:“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元中,陷可容指”,目前主流的取穴方法出自于《十四经发挥》:“直两耳尖,可容豆”,即在两耳尖直上与头部正中线之交点其下有“容指”的凹陷处取得该穴。《资生经》载:“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百会穴主治颇广,上可升阳举陷,下可平肝潜阳,开可醒脑开窍,合可温阳固脱,为治疗风证、神志疾病、阳气虚损病证之要穴。

四神聪穴,原名神聪,为经外奇穴,其名最早见于《银海精微》,原说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因有四穴,故统称为“四神聪”。今时为诸医家所公认的四神聪取穴出自《太平圣惠方》,其书有云:“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去同身寸一寸。是穴,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左主如花,右右主如果。针三分”。前后神聪位于督脉之上,督脉“入络于脑”,且为阳脉之海,故前后神聪穴善于调神补髓,并可调节一身阳气;左右神聪旁及肝经支脉,尤善镇静解痉。其四穴分位于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与百会合用,可加强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平衡阴阳、祛风邪、活气血之功用。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可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能有效的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1],改善脑部的供血、供氧[2],同时可改善脑细胞代谢,对损伤的脑神经修复起到促进作用[3],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向诗余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百会及四神聪穴有深刻的体验。此五穴均位于巅顶部,沿头皮针刺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多将其合用,向后平刺0.3至0.5寸,并配合其他相关穴位,用于治疗各种神志病、风证及头部局部病症每每获效。

[1]王晶余,许建华,徐忠信.针刺诱导脑缺血耐受与GDNF表达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2):1580 -1581

[2]公维军,刘宝华.针刺脑梗死患者头穴以TCD观察脑血流速度变化[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47 -48

[3]陈杰奎,刘振寰.针刺促进大脑神经发育与修复的新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7(1):56

猜你喜欢
太冲百会风池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