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军
(陕西省西安同济医院,710061)
笔者自2007年至今用中医针法微型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110例,对症状的消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0例中男51例,女59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38年,最短3d。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和CT或MRI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腰痛和不同程度的一侧腿痛、麻木,有部分患者还有一侧小腿萎缩。
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在X线C型臂机下定位突出的椎间盘或者增生部位,取痛侧或下体麻侧的华佗夹脊穴与突出或增生部位水平线的交叉点定位施术点。局部消毒,用2%的利多卡因2ml局麻后,用黄枢发明的斜刃针垂直进针,在C型臂的可视下,达突出部位附近,左右翘拨、上下切割,范围不超过3mm,患者觉施术部位酸、麻、胀、困,并向针侧下肢部位放射。施术者针下有沉紧之感,30s出针,并用创可贴贴敷针眼。术后隔日针灸、理疗7次。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术后1d内觉症状消失,行走自如。随访2个月未复发。好转:术后症状基本消失,1个月后又复发。无效:术后无明显好转,或者3d后复发。
结果:110例患者治愈77例,好转26例,无效7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3.6%。
患者,男,57岁。主诉:反复腰腿痛18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18年前因强力搬物,觉腰痛牵及左腿,当地医生按腰肌劳损予以治疗,1周后好转,因忙于生意,未予继续治疗,后自行消失。1年后因长期弯腰,上病复发,X线片诊断为L3~4腰椎间盘突出症,吃止痛药好转,以后每遇过劳发作,5年前拍 MRI诊断L3~4、L4~5腰椎间盘突出症,做理疗、牵引、按摩、针灸时好时坏。1个月前驾车时间较久,上症复发,前来就诊。MRI复查诊断:L3~4、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患者同意在C型臂机下予以L3~4、L4~5针法微型外科手术,术后上症消失,行走如常,隔日针灸、理疗7次,随访1年未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长期震动、过度负重、外伤等原因引起纤维环变形、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痛、腿痛、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1]。属中医“腰痛”和“痹证”范畴,中医辨证多属于肾虚兼有寒湿、瘀血、气滞[2]。从力学原理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由于腰椎周围力学平衡破坏,腰椎周围受力不均,使椎间盘受到不平衡的挤压,长期的静力学损害引起纤维环变形、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慢性静力学损害,引起局部组织粘连,神经根周围自身的应力性反应,引起神经根化学性压力和机械性压力增强,导致腰痛或者腿痛,甚至麻木[1]。
中医针法微型外科学技术采用了C型臂定位,结合华佗夹脊穴,进针施术,从经络理论角度上讲,夹脊穴内夹脊里督脉,外临膀胱经。督脉其经脉有与足太阳经同行及相通者,其络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夹脊穴的针灸效应是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得以发挥。督脉为“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足太阳膀胱经为巨阳,通过督脉之别络,与督脉之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3]。从西医学的角度看,夹脊穴的穴位解剖可见每穴附近均有脊神经后支通行,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胸、腰、骶神经的后支呈节段性分布,故华佗夹脊穴主治按区划分,由于同一节段背俞穴与华佗夹脊穴的神经支来自同一脊神经后支,支配同一节段骨骼肌,根据神经解剖学研究,交感神经纤维通过交通支与脊神经联系,并随脊神经分布到周围器官和脏器[4]。刃针刺入穴位后,引起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到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介质,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针刀医学原理上讲,刃针从发病部位切割,起松解和减压的作用,改善病变局部静态力学环境,从而解除或者缓解症状[5]。结合自身调节和相关的康复理疗、中药、针灸治疗,部分患者的椎间盘突出或许可以复位。
[1]黄枢 .中国针法微型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5.
[2]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5.
[3]谢云.华佗夹脊穴与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5):52-53.
[4]张慰民,关强,陈昌富,等.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
[5]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