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娜 陈海文
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直接关系临床治疗的效果和用药的安全。为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药的差错。
1.1 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和专业知识不够 中药调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的调剂差错主要原因是药师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①部分中药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边操作边聊天,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非常容易导致配错药。②有些药剂人员在称量中药饮片时只想图快省事,随手估量抓药,导致剂量不准确。估量配方将直接影响药剂的疗效,使主药辅助药颠倒,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原则,不利于正确发挥方剂的功用。比如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药味相同,而用量不同,则治疗的疾病各不相同[1]。③有些调剂人员调配后不先自我复核或者复核徒于形式;④有一些药典规定的需捣碎的饮片,如荔枝核、郁李仁、砂仁、杏仁、莱菔子、紫苏子等,对应该捣碎的品种不予捣碎,违反种子类药物“逢子必捣”的应付原则[2]。⑤对处方中的先煎、后下、布包入煎、冲服等没有另包配好,或配好了忘在配药的桌子上没有拿去发药台;有时考虑到体积膨松的药材先称会影响配方速度,会放在最后调配,这就很容易留下隐患;⑥有些中药师专业知识不够,处方中常配伍使用的饮片或一些功效在某些方面有共性的饮片,摆放位置相邻,调配时因药物与名称对不上号含混不清而配错药[3]。还有些调剂人员基础理论不够扎实,对处方应付模糊,如写山萸肉应付生山萸肉,却错误的付给制山萸肉等。
1.2 加错药柜或者混药 加药人员加药时没有注意而把药加到错的药柜上,如把“泽兰”错加为“佩兰”,“桑叶”错加为“苏叶”等[4]。加药时加错药的规格,如把15 g每小包的生麦芽中药饮片加成10 g等等。还有些装一些草药的药桶,不同的药并排敞开口放在一起,在加药时或药师配药拿药时很容易把药物混到其他药桶上;另外加药太满,上抽屉的药很容易掉到下抽屉,这些等都会造成差错的发生。
1.3 工作强度大,工作疲劳 我院属于患者流量较大的三甲医院,特别是专家集中出诊的时间,处方量比较大,中药师的工作强度很大,连续工作数小时以上,得不到充分休息,很容易造成疲劳而出现调剂的差错。同时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地从事单一重复的调剂工作,工作敏感度降低,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出现差错。
2.1 严格执行中药调剂制度 完善的中药调剂制度是保证中药调剂质量的关键因素。严格执行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的调配制度。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服药方法有误、毒性药品违反规定等处方,应向处方医师说明,如确实超常规使用,应签具知情同意书,双签名送药房,方可调配。总之,加强对中药调剂每个环节的规范,严格执行调剂制度,最大程度地防范调剂差错,保证调剂质量。
2.2 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加强中药学专业的继续再教育,不断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方面的人才,不断壮大中药工作者的队伍,这是降低调差错,全面提高中药房服务水平的前提[5]。医院更应该重视培养药师的专业知识,可以适时举行一些中药调剂方面知识的培训。只有调剂人员的专业知识过硬,才会及时发现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才能够向患者详细地介绍煎药方法、饮食禁忌等,这样才能避免差错的产生,使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差错降低到最低点。同时建立并认真落实处方调配差错奖惩制度,对调配差错按登记记录的次数多少、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奖惩处理,加大管理力度,以提高配方人员的责任心。
2.3 加强核对力度 核对是调剂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要求每位调剂人员对所调配的处方先自行核对,再由另一名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到位的中药师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发药,坚决杜绝差错出门。
2.4 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 中药调剂劳动强度大,且处方分布不均,有时非常集中,容易造成调剂人员工作疲劳,而差错往往就在此时发生[6]。因此建议中药房加强人员管理,合理安排人手,取药高峰期多安排调剂人员上班,清闲时可安排部分人员休息,这样工作能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精力与体力,更好地保证调剂质量。
2.5 经验分享,及时总结经验 每月应进行调剂差错的统计和分析,及时记录,定期归纳,总结原因,让大家认识到发生差错的后果及危害,知道如何避免类似差错发生;应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让工作表现好专业知识较强的药师跟大家交流工作经验。
我院中药调剂管理虽然已经比较规范,但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管理。调剂人员必须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调剂差错,保证用药安全,推动药学服务的提高和完善。总之,防止中药调剂差错任重而道远。
[1] 左红.中药调剂的配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56-157.
[2] 刘会中.中药调剂过程中存在问题浅析.北京中医,2005,24(4):234-236.
[3] 邓叶芬.某院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7-19.
[4] 王圣泉,洪利琴.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差错原因浅析.中国药事,2005,9(19):545-546.
[5] 崔敬,杨毅恒.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5:60-62.
[6] 乔德兰,李玉芬.中药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青海医药杂志,2008,38(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