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2013-01-23 08:50罗维宇梅碧琪刘玲中谭永贤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团体受试者疗法

罗维宇 梅碧琪 刘玲中 谭永贤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不断显现出来[1]。它不仅威胁着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质量,也严重影响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怀旧疗法自1963年被Butler根据艾瑞克森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后,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将其运用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尤其老年护理机构、养老院中,用于改善老年人认知、情绪、自尊等方面的研究,其对改善老年人的认知、情绪、精神障碍,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等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2-3]。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1 怀旧与怀旧疗法

现代意义上的怀旧是一种情绪体验,但这种情绪倾向究竟是积极、消极抑或是喜忧参半的,学界还尚未达成一致界定。以 Batcho,Sedikides等[4-5]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怀旧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具有储藏正性情绪、维持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联系、使人具有存在感、统一自我等功能,它往往与过去温暖和快乐的回忆相关联;而另一些学者则强调了怀旧情绪消极的一面,认为人们在怀旧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美好过往一去不复返而对现状感到无奈和悲伤[6];一些学者认为怀旧涉及健康情绪中负面的一部分,是一种失望、压抑且悲伤的情绪[7];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怀旧情绪应该是苦乐参半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快乐体验,它是由积极情绪主导的苦乐参半的体验,而这种苦乐参半的矛盾性极有可能来自于对糟糕现在和美好过去的对比[8]。无论怀旧以何种情绪体验存在,怀旧可以帮助人们省察与说明对过去事件或情境的内在感受或冲突,以增加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协助达到自我完整的目标[9]。怀旧可以是自发或由他人引导,可以是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可以是经策划的或是随意的。

怀旧疗法源于老年精神医学,亦称为回忆疗法,1963年Butler根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Aichley的持续理论提出了怀旧治疗的设想。护理措施分类系统(NIC)认可怀旧疗法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其定义为:通过回顾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10]。怀旧疗法是属于生命回顾过程[11]之一,通过快乐的回忆让受试者不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淡忘幸福,引导其回顾过去痛苦的经历或者一直未能解决的冲突,让受试者通过接受专业辅导,重整对这些事的看法,接纳过去,或者采取行动,与自己的局限和失败取得和解,完成“自我完整”。怀旧疗法的侧重点不是事件,而是在怀旧时是否能持开放、和谐、接纳自我的态度与观点,去正视生命中的阴影,体验走出阴影的力量,进而重整并接纳自己生命的历程。

在进行怀旧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受试者过往的兴趣来制定实施怀旧疗法的具体计划,从而弥补目前正在探索与难以把握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能力和机会上的限制。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常回忆往事,以探索和找出自己一生的意义。Romaniuk等[12]将怀旧疗法按过程分为内心独白类怀旧和人际交往类怀旧,相对应有个体和团体两种组织形式。

2 怀旧疗法的基本原则

个体或团体怀旧疗法的实施根据不同护理诊断采取不同的模式,但都需要以怀旧疗法的基本原则为主轴展开治疗。实施怀旧疗法的基本原则:①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展环境,有经验丰富的专科治疗师、专科护士、心理医生等引导和参与;②实施的过程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效果评价需要选择恰当的客观指标;③对受试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的状况及过去生活经验有基本了解;④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提供关怀,注意受试者是否面临情绪压力而影响怀旧;⑤运用适当的怀旧工具,并且善于利用治疗性协商技巧;⑥采取采纳的态度,接纳其行为及价值观;⑦不随意中断话题,适时给予正向肯定及回馈;⑧接受受试者治疗后的改变[13]。

3 怀旧疗法分类

3.1 个体怀旧疗法

个体怀旧疗法是护理人员在评估对个案有正向及潜在影响的主题后,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运用咨商或治疗性会谈技巧协助个案回忆,主要治疗次数为6~12次,每次约20~30min[9-14],有针对性地对个案生命中特殊的事件进行深入怀旧。个体怀旧疗法中护理人员主要的担任角色是询问者、探索者及倾听者,尊重受试者的价值观,旨在促进个案的自我察觉及省视能力,提升其成就感和对自我的肯定,达到自我完整。个体怀旧疗法可分为四个阶段性步骤[13]:第一阶段为开始期,护理人员可经由眼神接触、脸部表情及口语表达关心及同情心,适时鼓励及引导其回忆,此阶段需提供受试者一定的时间去回忆,勿强迫回忆过去的创伤;第二阶段为融入期,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评估受试者回顾过去后的反应及处理负向情绪的自我能力;第三阶段为退缩期,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协助受试者有效地将负向情绪变成正向情绪及帮助其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第四阶段为结束期,护理人员可扮演主动倾听的角色,提升受试者自尊,增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此法较适合用于注意力不集中或不合群的受试者,由于对个体的关注和资源集中投入而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具有针对性,在护理之家、养老院等广泛应用。

3.2 团体怀旧疗法

团体怀旧疗法是种有结构性的团体过程,采取小组的方式进行,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模式是成员为10~15人[15],若心智功能障碍或混乱的老年人,则参与成员尽量少于6位,每周1~2次聚会,一般执行周数约6~10周,每次讨论时间为30~90 min,视成员情形作调整[16],可促进成员间的互动,达到群体治疗效果。团体怀旧疗法主要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提供社交的机会,与人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及支持系统,降低寂寞感,借由团体成员经验分享可刺激受试者做更深入回想,获得被认同感及归属感等优点[17],使受试者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在团体怀旧疗法中,护理人员的角色任务[18]是:①保持或维持团体完整;②避免成员流失;③有技巧地掌控团体的过程;④保护团体中的弱小成员;⑤运用团体的技巧。Haslam 等[19]对73名老年人进行有关怀旧治疗个体和团体活动的效果对照研究,发现团体干预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护理效果,有意识的怀旧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而且在小团体活动中参与分享可以促进健康。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团体怀旧疗法更适合在临床老年护理干预中应用,但对于干预人员的要求高,需具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及时观察并处理团体中各种不同的情绪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等。

4 怀旧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怀旧疗法是一种经国外大量研究应用证明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尤其适合应用于老年护理中。怀旧治疗相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心理干预方式来说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其并不涉及学习更多复杂的新技能;其次,这些回忆对于老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这使得老人在治疗过程中会感到很舒适;再次,对于治疗师来说,干预技术相对简单,能够被经过培训的护士或者学生所使用;最后,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是无害的。怀旧可以产生治疗效果的报导,早在1994年由Haight与Burnside[20]提出。随着国外有关怀旧疗法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逐渐着重于研究怀旧疗法应用于改善老年人认知、情绪、自尊等方面的临床意义。Hsieh[21]、Karimi[22]等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怀旧疗法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证明怀旧疗法是一种可实行的、有价值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症状。Bohlmeijer等[23]在2007年通过荟萃分析证实,怀旧疗法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995年Parker在研究中提出[25],怀旧疗法对于失智老人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正向之成效。随后众多研究[23-25]证实,失智老年人在接受怀旧疗法后,增进了老人们的沟通技巧与社会互动能力,借由怀旧重拾自我认同,并减缓失智的发展。此外,亦有研究关注于怀旧疗法对于降低独居老人之孤独感的成效[26]。随着研究的深入[27],怀旧疗法的功能着重强调在愉快回忆上,降低疏离与孤独感,增加社会化、正向回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在西方国家、日本、香港、台湾等大量研究证实,怀旧疗法对预防和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效果肯定[3,15,23]。

在国内,冯辉等[28]在2010年将结构式团体怀旧应用于长沙市社区老年人中,研究中选择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干预者,对社区抑郁症状筛查阳性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怀旧治疗,治疗后干预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显著减轻,情感平衡能力增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证明了由社区护理人员实施团体怀旧治疗进行干预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并制定出团体指导者操作指南,以供社区护理工作者在老年抑郁症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中参考。史蕾等[29]也对广东某省级养老院量表筛查出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老人进行个体怀旧治疗的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研究选择在养老院工作的健康保健员作为干预者,对抑郁老人进行为期6周的怀旧治疗,治疗后干预组老人的抑郁症状显著减轻,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证明了怀旧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在国内养老机构中实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另外,在我国的一些养老机构,也有将怀旧疗法用于改善痴呆老人的研究,但目前尚缺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0]。

总而言之,怀旧疗法对协助老年人增进自我了解、提升自尊、增进社会适应及降低抑郁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实。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国内老年护理服务多集中在满足老人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较少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文化背景及老年人心理健康等特点,探索怀旧疗法在国内的应用,提高老年人群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是当前提高和完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 程红根,张乐.透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瞭望,2006,47:24-25.

[2] Wang JJ.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ood status of older institutionalized adults in Taiwan.Int Geriatr Psychiatry,2005,20(1):57-62.

[3] Cotelli M,Manenti R,Zanetti O.Reminiscence therapy in dementia:a review.Maturitas,2012,72(3):203-205.

[4] Batcho KI.Nostalgia and the emotional tone and content of song lyrics.Am JPsychol,2007,120(3):361-381.

[5] Sedikides C,Green JD.On the self-protective nature of inconsistency-negativity management:using the person memory paradigm to examine self-referent memory.J Pers Soc Psychol,2000,79(6):906-922.

[6] Albrecht G,Sartore GM,Connor L,et al.Solastalgia:the distre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Australas Psychiatry,2007,15Suppl 1:S95-98.

[7] Wildschut T,Sedikides C,Arndt J,et al.Nostalgia:content,triggers,functions.J Pers Soc Psychol,2006,91(5):975-993.

[8] Werman DS.Normal and pathological nostalgia.J Am Psychoanal Assoc,1977,25(2):387-398.

[9] Sellers SC,Stork PB.Reminiscence as an intervention:rediscovering the ssence of nursing.Nurs Forum,1997,32(1):17-23.

[10] Bulechek Q,Butcher H,Dochtennan J.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cation(NIC).Lowa:Medinfo,1995:1368.

[1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4-512.

[12] Romaniuk M,Romaniuk JG.Looking back:an analysis of reminiscence function and triggers.Exp Aging Res,1981,7(4):477-489.

[13] Chao SY,Chen CR,Liu HY,et al.Meet the real elders:reminiscence links past and present.J Clin-Nurs,2008,17(19):2647-2653.

[14] 侯青云.活动治疗在长期照护机构中的功能.台湾老人保健学刊,2005,1(2):43-51.

[15] Chao SY,Liu HY,Wu CY,et al.The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depression,self esteem,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J Nurs Res,2006,14(1):36-45.

[16] Ashton D.Therapeutic use of reminiscence with the elderly.Br J Nurs,1993,2(18):894,896-898.

[17] 张俊喜,林静宜,许佩蓉.怀旧治疗对护理之家老年住民忧郁状况之影响.台湾保健学刊,2007,3(1):65-82.

[18] 吕宝静.怀旧团体介入方案对增进社区老人福祉成效之初探.台湾社会工作学刊,2012,10,119-152.

[19] Haslam C,Haslam SA,Jetten J,et al.The social treatment:the benefits of group interventions in residential care settings.Psychol Aging,2010,25:157-167.

[20] Haight BK,Burnside I.Reminiscence and life review: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Arch Psychiatr Nurs,1993,7(2):91-98.

[21] Hsieh HF,Wang JJ.Effect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Int J Nurs Stud,2003,40(4):335-345.

[22] Karimi H,Dolatshahee B,Momeni K,et al.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ve and instrumental reminiscence therapies on depression symptoms reduction in institutionalized older adults:an empirical study.Aging Ment Health,2010,14(7):881-887.

[23] Bohlmeijer E,Roemer M,Cuijper S,et al.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a meta-analysis. Aging Ment Health,2007,11(3):291-300.

[24] Parker RG.Reminiscence:a continuity theory framework.Gerontologist,1995,35(4):515-525.

[25] Lai CK,Chi I,Kayser-Jones J.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specific reminiscence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well-being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dementia.Int Psychogeriatr,2004 ,16(1):33-49.

[26] Liu LJ,Guo Q.Lonel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Qual Life Res,2007,16(8):1275-1280.

[27] 历宝兰,黄松林,许秀月.重建失忆长者记忆中的城堡-怀旧团体工作研究.台湾健康照顾研究学刊,2010,1(8):1-20.

[28] 冯辉,高婧,袁群,等.团体回忆治疗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422-424.

[29] 史蕾,王惠珍,高钰琳,等.回忆治疗对养老机构中抑郁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25-27.

[30] 刘祚燕,胡秀英,龙纳.痴呆的回忆疗法研究现状及发展.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08-1810.

猜你喜欢
团体受试者疗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