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笛秋郭盈魁贺国安
(1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2;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00)
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刘笛秋1郭盈魁2贺国安2
(1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2;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00)
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决定着养殖业者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母猪的选育、营养水平、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因素
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人们总结出“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一广泛被接受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公猪在养猪业中占据的核心地位。但是,在现代化规模养殖模式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母猪的生产性能直接决定着养猪业的效益和发展。不难理解,尽管有很好的公猪,若没有优秀的母猪与之相配,那么公猪则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是说公猪的价值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并且,在规模化养殖中,母猪的饲养量巨大,若每头母猪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点儿生产性能,那么对整个养殖业做出的贡献将是巨大的。因此,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是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有学者曾做过计算,以一个养殖场饲养1 000头母猪为例,若每头母猪窝产仔数平均提高0.1头,按年产2.2胎计算,则每年可增加仔猪数220头,可见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母猪的生产性能包括产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泌乳能力和断奶仔猪存活率等,理论上讲,以平均每胎产活仔10头计,每头母猪每年可产仔22~25头。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养殖场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营养、饲养管理和疾病等,除此之外还有这些因素的一些综合效应。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养殖业者提供实际性的参考。
猪场每年必须通过引种或选留,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母猪,用以更新年老体弱及繁殖性能低下的母猪。因此,能否选留或引进繁殖性能优良的母猪对猪场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后备母猪的选留主要是在断奶前后、40~60 kg体重的种猪和配种前后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母猪的选留直接决定着配种后母猪的生产性能是否优秀。在进行母猪选留之前必须要对其父母代性状进行筛选,要求父母代(包括父母代全同胞和半同胞)不能有遗传缺陷(例如疝气、单睾、隐睾和带有氟烷基因等),难产率低,母性好和繁殖性能优秀等。在断奶前后选择时,主要是进行窝选,要求其全同胞和半同胞中没有遗传缺陷,公母猪比例适中,同胎中的全同胞个数越多越好,并且全同胞和半同胞中公母比例应适中,若公母猪比例过高,则其配种成功率较低。在体重为40~60 kg选种是母猪选留的关键时期,要求母猪具有该品种的固有特征,有效乳头达7对或以上,且没有瞎乳头,体态丰满、线条流畅,阴户呈一定角度向下倾斜且向外生长可有效降低难产率,四蹄与地面充分接触,行走时步伐正常,体魄健康无疾病等。配种前是选种的最后一道关卡,此时要结合生产实际制定选择指数,剔除指数以下的后备母猪,坚决淘汰有生长缺陷、疾病和性器官发育不好的母猪。产仔后,也要进行选择,淘汰那些子代有缺陷,难产率高和配种率低的母猪,以降低经济损失。总之,母猪的选留涉及的内容较多,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繁殖性能优异的母猪,从而提高饲养的经济效益。
母猪日粮中的营养水平,例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不仅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例如产仔数、断奶后再发情和利用年限等,而且间接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例如断奶前的增重和成活率。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母猪在不同饲养阶段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营养因素对母猪繁殖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影响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的分泌从而对卵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另一种是直接通过卵巢对滤泡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起作用。因此,营养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母猪在不同时间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供给营养时必须结合母猪不同生产阶段而进行。
2.1 能量水平
后备母猪在150日龄以前可以进行自由采食,但是在150日龄以后必须对其饲料中能量水平或者能量浓度进行适当的控制,若任其自由采食或不降低能量水平,则会在配种时因为机体过于肥胖而降低配种成功率,并且容易造成因体重太大而发生肢蹄损伤,直接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和产仔性能。并且有研究表明:150日龄至体成熟这个阶段,后备母猪的采食量降低20%并不会影响初情期的到来。但是在后备母猪初配前半个月需进行催情补饲,可促进后备母猪发情、排卵和配怀成功率。整个妊娠期不宜采用高能量的饲料,若饲喂能量水平过高容易导致母猪体重增加和体脂肪沉积过多,不仅影响母猪在泌乳期的采食量,而且间接影响仔猪的断奶重和延迟母猪再次发情。母猪在哺乳期内对能量的需求较高,泌乳所需能量占母猪总能量需求的65%~80%,当能量供给不能满足母猪的泌乳需求时,泌乳母猪会动用体内储脂,母猪体重将会严重下降,从而影响再次发情以及下一胎的生产性能,因此泌乳期的母猪必须采用高能量的饲料。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或降低母猪的能量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其采食量来进行调整。
2.2 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蛋白质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直接产生的,并且缺乏蛋白质可以通过添加超推荐量的蛋白质进行补偿,因此,日粮中氨基酸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众多氨基酸中精氨酸和赖氨酸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巨大。L-赖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常见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碱性氨基酸,属于天然营养素,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在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可以被修饰为多种形式的衍生物,饲粮中一般都比较缺乏,必须添补才能满足畜禽的需要,因此,赖氨酸对于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赖氨酸对母猪产仔窝重和产仔数都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猪哺乳期的日粮中赖氨酸含量从0.6%~1.51%时,下一窝产仔数可从10头增加到稍多于11头。精氨酸同样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碱性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仅可以促进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而且可以代谢产生脯氨酸、谷氨酸、瓜氨酸和多胺等,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另外,精氨酸是合成NO的唯一底物,NO作为细胞信使的作用及其广泛,例如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标准(NRC,1998)中给出的泌乳母猪精氨酸需要量为0.99 g/kg·天。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外源性精基酸可以通过增加母猪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从而增强胎盘内环境的稳定性并减少胚胎死亡率,有效改善初产母猪的泌乳能力,在妊娠早期添加精氨酸则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的窝产仔猪平均数和产活仔平均数,同时也满足了胎儿对精氨酸的需求。关于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拮抗尚无统一的结论,一般认为由于精氨酸和赖氨酸都是碱性氨基酸,两者在体内均是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且载体相同,因此二者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是猪仅表现出氨基酸的不平衡,这是由于猪能将过量的精氨酸和赖氨酸较好的排至体外。
2.3 维生素
维生素是动物维持机体健康和正常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尽管其需要量很小,但是在母猪的繁殖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和核黄素等都能对母猪繁殖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母猪缺乏维生素A时发情不正常、难产、流产,对于初产母猪则表现为发情较晚、卵巢发育不良和胚胎死亡率较高等,并且与β-胡萝卜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更佳;维生素C可以有效缓解高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应激,从而提高受胎率;在妊娠期到哺乳期的饲料中添加超过NRC(1998)推荐的44 IU/kg,可显著增加产仔数并且减少泌乳期乳腺炎和子宫炎的发生率;叶酸可有效降低胚胎和胎儿的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胚胎和子宫内膜组织内的瘦素受体系统,从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但是叶酸在机体内的代谢较为复杂,受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母猪的生理阶段和胎次的影响;核黄素可以通过母体转移给胎儿,因此在妊娠早期添加核黄素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其缺乏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泌乳期食欲低下和体重减轻,发生在妊娠期则表现为胎儿早产和死胎,新生胎儿出现畸形、弱仔率升高。因此,给母猪供给足够的维生素可有效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从而提高产活仔数,并且能够促进新生仔猪较好的发育。
2.4 微量元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不仅能够通过调节母猪体内生殖激素以影响其繁殖性能,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影响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功能,并且微量元素可以以辅助因子的形式参与母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酸的代谢和合成。铁、钙、磷、硒、铜、锌和锰等可有效改善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和母体与仔猪的免疫能力。虽然母体的铁不能通过胎盘屏障由子宫转运至胎儿发挥作用,但是铁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当母猪缺铁时会因为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容易造成胎儿缺氧,并且铁是母猪体内储存最多的微量元素;当母猪体内钙磷比例较低或缺乏时,会影响母猪受胎率并且容易流产,母猪对钙磷需求量较大,可将饲粮中钙磷比例维持在(1.5~2):1左右;锰参与胆固醇及其前体的活化,其缺乏会引起性激素合成障碍从而导致母猪发情周期不正常,出现木乃伊和早产现象;缺乏锌则会影响前列腺素、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素的合成,导致母猪发情延迟并容易流产等,并且由于锌参与机体众多的代谢过程,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铜、锌、锰和硒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先天性免疫功能;铜、锌和锰等微量元素可与母乳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结合,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及获得性免疫功能。但是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添加超过推荐量(NRC)的微量元素不但会导致环境污染反而降低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有机微量元素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吸收利用率高、生物学效价高、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养殖业。
饲养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包括圈舍设计和布局、饲养密度、管理制度、卫生状况和防疫免疫制度等等。后备母猪可分群饲养,有利于发情,但是必须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猪体受伤和发育不良,且地板必须坚实无缝隙以防止造成母猪肢蹄疾患,必须保证适量的运动,以保证其有健康的体魄和生长发育良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栏舍的设计和布局都必须科学合理,能保证通风通光和防寒降暑的要求,圈舍应定期进行通风通光以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过高,导致母猪患病而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分别是17~20℃和11~15℃,因此必须进行防寒降暑将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防止热应激,热应激可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和内分泌紊乱,从而使得其发情、排卵和胚胎发育受到影响,造成母猪繁殖能力降低,有研究表明:在30℃以上时母猪的窝产仔数仅为6.7±3.14头,而在30℃以下时则可达9.3±2.96头。猪场应建立健全的防疫、免疫制度,包括定期进行场内消毒、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消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等。饲喂前必须严格检查饲料是否霉变,严禁饲喂霉变的饲料,霉变饲料容易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或死胎。
应激分为长期应激和短期应激,其中短期应激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影响,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与时间下还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良性作用,但是强烈的应激则会导致母猪流产、死胎和初生重降低等,应激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母猪的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因此建议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例如禁止在圈舍内大声喧哗、暴力对待母猪、圈舍内尽量减少人员来往和为其提供安静的环境等。母猪的机体健康直接影响其繁殖性能,因此必须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和及时治疗,对于两个疗程不能治愈的母猪应当坚决淘汰。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主要包括:蓝耳病、呼吸系统综合症、细小病毒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综上所述,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较多,影响机制纷繁复杂,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其不同的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育、营养搭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免疫措施,才能使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好,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F326.33
B
1673-4645(2013)06-0041-03
2013-04-15
作者介绍:刘笛秋(1973-)男,汉族,湖南益阳,兽医师,研究方向为猪的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