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和麻杏薏甘汤合方治疗夏季猪湿热病

2013-01-23 05:46:55李敏玲李双锋
中国猪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洛南县三仁汤湿性

李敏玲 李双锋

(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畜牧兽医站,陕西洛南 726107)

三仁汤和麻杏薏甘汤合方治疗夏季猪湿热病

李敏玲 李双锋

(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畜牧兽医站,陕西洛南 726107)

本文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从中兽医角度研究了生猪湿热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并通过两个具体治疗案例分别描述了湿热病症状、治疗方法和效果,最后对湿热病和风寒外感、温热病进行了分析鉴别,以供读者参考。

猪;湿热病;三仁汤;麻杏薏甘汤

中医《温病学》教材《温疫》篇讲到:“不同的外界环境形成的疫疠病邪不同,雨湿偏盛则性偏湿热,暑热偏盛则性偏燥热。因此,温疫有湿热疫和暑燥疫之分。”书中讲暑燥疫用清瘟败毒饮治疗,湿热疫用达原饮治疗。湿热疫和暑燥疫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疫病。湿热疫是湿邪致病,暑燥疫是暑热致病。因为湿性阴寒,湿热病是标热本寒,为伤寒病范畴,也属于温病学的研究对象;暑燥疫的暑热是火之性,火性急迫,火燥万物,火可以使万物在瞬间化为灰烬,所以其发病急,死亡率高。而湿热病因湿性重浊粘腻,其发病缓,病程长,死亡率低,其本质是寒症,虽高烧不退却易化寒而死,死后舌苔白而湿润;暑燥疫属于温热病,死后舌面干燥,多死于粪便干结堵塞肠道的急腹症。

2007年夏季陕西省洛南县暴发大规模的猪疫情,根据实际经验,笔者认为该夏季疫病主要是湿热病,又叫湿温病。若具有传染性,则为湿热疫。患湿热病的猪舌苔白而粘腻,湿郁化热后,舌质红而舌面白腻;重症寒湿病例舌苔黑腻,用开口器打开观察,猪嘴里犹如趴着一条黑鱼,用手指触摸舌面,其滑腻感非常明显;若是白腻,舌面上有水银色的粘腻物,明亮泛光。

1 湿温病的临床表现

病初一般食欲正常,无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常常高达40℃或41℃以上,粪便略干或有腹泻,有的鼻孔流清涕;重症病例有呕吐或腹泻现象,有的卧地不起,稀粪自肛门顺流而下。这类病例较难治疗,多数食欲废绝,急性者会衰竭死亡。轻症转为寒湿者,会出现耳蓝或皮肤颜色变化。此皮肤颜色的变化不是温热病的血热妄行,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患湿热病的猪皮肤颜色有浅红、深红、蓝紫色三种变化,浅红和深红是发热较盛,寒湿症为湿热所致,皮肤呈蓝紫色。

2 治疗措施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检查舌苔以辨别寒热,蒲辅周说:“苔白属寒,主表,苔黄属热,主里,粘腻为湿之证据”。表证是外感热病发病的第一步,发病之初要么是麻黄汤证候,要么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候,应以《伤寒论》为指导,采用发汗解表之法。猪虽然没有汗腺,但不用此法难以解除表证。表邪不解,化热入里,即转成白虎汤证候,或大承气汤证候。猪的湿热病因湿性阴寒,难以化热入里,转为温热病的极其少见。湿热病是湿邪致病,湿性阴寒,寒邪易伤阳气,病猪的体温下降,或者低热不退,表明阳气已严重不足,应依据苔腻的程度,适度使用附子温振阳气,使其寒湿退尽。当病猪出现蓝耳或者腹泻时可以使用大剂量的真武汤。

发病前期,症状较轻,一般使用《温病条辨》的三仁汤,它是芳香化湿的代表性方剂。可在其中加入麻黄和甘草,配成麻杏薏甘汤和三仁汤的合方,药物组成如下:麻黄20 g、杏仁30 g、生薏仁30 g、白蔻仁30 g、厚朴30 g、半夏20 g、通草10 g、滑石20 g、甘草10 g,也可再加20 g苍术,常将淡竹叶弃之不用。方剂所列剂量是50 kg左右的猪一天药物煎熬剂量,若制成散剂,可按50~100 g/头·天剂量进行拌料饲喂。因为湿邪非温不化,故方中除滑石和生薏仁微具寒凉之气,其余为辛温之药。麻黄、杏仁的作用是宣发肺气,因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宣肺可以通调水道,用滑石、通草淡渗利湿,以利湿邪由小便而出;用白蔻仁、厚朴燥湿健脾,温运中焦之脾胃;用半夏燥湿化痰,以防湿热酿痰。全方上中下三焦同治,使湿邪去而发热自除,具有轻热芳香宣化功能。

病例1:2010年8月,洛南县镇姜村姜某饲养的9头猪发病,注射治疗效果不明显。猪体重有50 kg。用开口器检查可见舌白略腻,湿邪轻微。由于阴霾弥漫,气候潮湿闷热,当属湿热病。故用麻黄100 g、杏仁150 g、薏苡仁200 g、白蔻仁200 g、厚朴250 g、半夏150 g、通草100 g、藿香100 g、甘草50 g制成散剂拌料,每天一剂,连用7天。可将白蔻仁替换为苍术。约半月后,大部分生猪病愈,但其中一头猪仍不进食,舌苔呈红色,体温38.2℃,此为湿郁化热,用辛温燥湿药物治疗后,腻苔褪去。

病例2:2010年同期,洛南县草店村严某饲养的120多头猪发病,发病初期先注射治疗,再接种猪瘟疫苗,其效果不明显,20天后5头死亡。发病猪症状多呈眼睑粘连,其中一头僵猪腹泻,部分猪出现耳蓝现象,或全身毛孔布满出血点,或剧烈咳嗽。选择一头病猪,测其体温为39.4℃,行走困难,舌苔雪白如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试治:麻黄50 g、炮附子100 g、细辛50 g,第二天病猪略有食欲,耳朵颜色略退。

3 湿热病和风寒外感、温热病的鉴别诊断

秋季气候干燥,发生湿热病的机率较小,但入秋以后进入冬季,气候寒冷,多发风寒外感,需要用麻黄汤发散风寒,一些小猪、瘦弱的猪及老年母猪多发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证侯(少阴病),或麻黄汤证侯误用寒凉药转成少阴病,此为麻黄汤证侯向寒的方向转化;若向热的方向转化,则为是大青龙汤证侯。湿热病与风寒外感的区别是舌苔腻与不腻。

而温热病一发病即表现为里证,“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当用白虎汤清热生津。舌苔黄燥,或舌红苔黄,粪便干结者应及早使用大黄、芒硝泻下,将邪热由肛门导出体外。

4 体会

中(兽)医学将一年四季划分为五个时间段:春、夏、长夏、秋、冬。每年的7、8、9三个月为长夏时节,长夏为湿气当令,我国进入了雨季,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这种环境为病原菌的孳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之猪舍潮湿,造成了极为不利猪生长的外部因素。现今的猪是经过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其抗病力较弱,属于中医学上的阳虚体质,阳气不足,水湿内盛,水液代谢紊乱,使用中药治疗是调整其内在环境,消除病原微生物生存的有利条件。

S853.23;S858.28

B

1673-4645(2013)06-0052-02

2012-12-12

猜你喜欢
洛南县三仁汤湿性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18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自制负压吸引联合湿性换药在中小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
洛南县关工委慰问“五老”人员
下一代英才(2021年3期)2021-07-20 22:01:45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陕西洛南县北部冶金级白云岩分布规律及物性特征
矿产勘查(2020年5期)2020-12-25 02:38:42
农村党建如何破“地界”——洛南县基层党建的开放与兼容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0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洛南县阳光菌业创始人一一罗婵 创业是一种情怀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