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双汇收购案 喜忧参半
《中国猪业》编辑部
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的价格拟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供应商,美国猪肉巨头史密斯菲尔德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发各界关注。目前有两种观点并存:一种观点认为,双汇收购案背后有资本力量推动,而且收购一旦完成,这家国内企业巨头可能建议政府改写瘦肉精禁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双汇此举的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通过收购,双汇可以获得国外公司的资源、品牌、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做大中国市场。
众所周知,“瘦肉精”在中国是被禁用的。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联合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类物质。2007年7月,中国曾经因为美国猪肉含有“瘦肉精”而停止从美国进口猪肉。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国共检出33批次近千吨“洋猪肉”中含有莱克多巴胺,其中从美国进口的问题猪肉占到近半数。但这个数字在全部进口猪肉中毕竟占比很少。据商务部统计,我国2012年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及副产品有50余万吨,史密斯菲尔德是其中主要的出口商。
在美国,“瘦肉精”是可合法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这样难免让人认为:一旦双汇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将有强烈的动机游说政府放松乃至取消“瘦肉精”禁令,而若“瘦肉精”禁令以直接或变相的形式遭废弃,那么我国猪肉产品安全的不确定风险将大大上升。
另有业内人士爆料,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在香港的一家控股公司罗特克斯公司持有双汇发展73.26%的股份,作为双汇的重要股东,高盛的“双重”身份被认为是此次双汇收购的重要推手。因为对于双汇来说,花70多亿美元去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价格确实不低,如果背后没有高盛集团的财力支持,不太可能完成收购。
但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双汇此番收购不仅能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而且可以获得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方面,双汇通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获得国外猪肉资源,有利于减轻双汇的原材料供应压力,对中国的猪肉供应亦有战略意义。同时,在当前中国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双汇通过收购将史密斯菲尔德品牌引入中国,在中国销售“放心猪”,无疑前景可期。
另一方面,双汇缺乏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肉制品,而史密斯菲尔德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通过此项收购,双汇可以获得后者成熟的技术,开发中高端肉制品,提高利润。再则,此次收购事件势必会给国内其他肉制品企业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定位在中高端的企业。若此次收购成功,凭借史密斯菲尔德在欧美市场上的地位,中国肉制品也将一步步进入欧美市场。
一家远在美国的肉类企业,到底能给中国市场带来什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