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新进展

2013-01-22 19:33:05刘京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学者税收

张 霄 刘京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最先在西方国家兴起,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在蒂伯特模型的基础上,国外学者针对财政竞争的研究一般在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框架内进行。受国外学者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研究也一般围绕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展开。

一、财政竞争理论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到目前为止,财政竞争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大部分学者均是以Breton定义的“竞争性政府”为基础,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给出了财政竞争的定义。Breton定义的“竞争性政府”认为,政府是竞争性的,竞争性是政府的内在属性,竞争关系普遍存在于政府内部之间、政府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1](P120)。

国外学者中主要是美国学者较多的使用财政竞争的概念,国内学者中较早定义财政竞争且比较有影响的是钟晓敏,他认为财政竞争主要是国与国或一国范围内的地方与地方之间,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等手段,来改变本国或者本地区的政策环境,以便为本区域吸引到更多的外部资源,财政竞争的目的是加快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发展[2]。本文借鉴此观点,并在该观点的前提下展开述评。目前学者们对于财政竞争表现形式的认识已基本趋于统一,他们认为财政竞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公共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

二、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缘起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国外最早开始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学者,蒂伯特(Tiebout)提出的“用脚投票”理论将该项研究推向新阶段,随后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下面介绍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文献。

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所有者为了逃避政府课以的重税,会将可移动资本从一个地区移往另一个地区[3](P408)。这种关于“资本税”和“可移动资本”的理论成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研究的起点,为研究该思想打下基础。

蒂伯特提出的“用脚投票”(voting with feet)理论也被称为蒂伯特模型(Tiebout model),该理论设置了6个严苛的假设条件,居民可以根据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税负的组合,来自由选择那些最能满足自己偏好的地方定居。该理论因严苛的前提假设条件而存在争议[4]。这是最早的关于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研究。

亚当·斯密最先论述“资本税”和“可移动资本”时,只是将它作为税收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形描述出来,蒂伯特才真正开始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研究并形成了理论,并针对这个理论展开了论述,虽然很多学者批判蒂伯特模型的6个假设条件太过严苛而无法实现,但正因为存在争议的“用脚投票”理论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时间不长,公认的起点是樊纲等人提出“兄弟竞争”、“父子竞争”[5](P154),至今也仅二十余年。蒂伯特模型对我国学者研究财政竞争理论的影响很大,很多学者都是在“蒂伯特”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财政竞争展开研究。

三、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新进展

(一)国外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新进展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分为公共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早期的学者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财政竞争。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越南、印尼和贝宁的财政竞争现象。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

1.公共支出竞争。大多数学者都很注重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水平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注重分析公共支出竞争的类别。Keen M.和 Marchand Maurice构建了一个竞争模型,认为在非合作均衡的基础上,控制税率不变,协调减少地方公共投入,相应增加迁移地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将可以增加社会整体福利[6]。Rainald Borck、Marco Caliendo和 Viktor Steiner认为,在德国的相邻市县间存在着显著的策略模仿,即邻县每增加一欧元支出,自己的县支出将增加0.22欧元。另外,在几乎所有的支出类别及其子类别中都存在着显著的互动[7]。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之间因为一些可移动资源而进行的财政竞争可以成为地方政府间公共支出策略互动影响的一个解释。

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影响的研究也有所发展。Rainald Borck对Keen和Marchand的观点进行了拓展,着重研究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构成的影响。他们认为,辖区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公共产品的提供来体现对异质性劳动力技能的倾向[8]。Rainald Borck的研究结论深化了财政竞争对于公共支出结构影响的研究。

财政竞争对教育支出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现在有学者进一步将国际范畴内的人才流动考虑进了财政竞争的研究框架。Hartmut Egger、Josef Falkinger和 Volker Grossmann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双边(两国)模型,来检验高素质人才在国际间流动的前提下,公共教育支出造成的财政竞争所带来的影响[9]。统计结果显示,双边协议能解决公共教育支出不足的问题,但同时若实施的是非合作协议,则可能会阻碍迁移,甚至造成迁移的反向流动。

也有学者专门从财政竞争的角度来分析福利支出。Fiva,Jon H.,Jørn Rattsø认为,若挪威的地方政府采取了旨在实现比邻近的地方政府更平等的收入分配的福利政策,将会产生蒂伯特效应,穷人将从他们原来的辖区迁入该地,而富人将迁出该地[10]。Fiva,Jon H.和Jørn Rattsø的贡献是初次将实际的个人标准福利支出从政治层面的福利支出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另外,Hartmut Egger、Josef Falkinger和Volker Grossmann认为,两国间若实施非合作协议,可能对移民模式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导致减少全球的福利产出[9]。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财政竞争给福利产出带来的影响尚未形成定论。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竞争。Arze del Granado,Martinez-Vasquez和Simatupang的研究结果显示,印尼2001年分权化改革的发生为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铺平了道路[11]。改革前后相比,地区政府和省级政府在政府总支出中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他们还发现了地区之间的支出存在标尺竞争的证据。Rota-Grazziosi和Foucault使用空间面板数据集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经常性支出方面,贝宁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策略互动。且市级政府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选举之前增加公共支出,和总统具有相同政治派别的市镇长官有较高的公共支出分配权[12]。

分析以上文献后可以发现,学者们研究发达国家财政竞争的范畴已逐渐扩大。而发展中国家如印尼和贝宁等,学者们认为公共支出竞争比较明显,甚至还在印尼发现了标尺竞争的证据。这些国家均经历了分权化改革,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成为财政分权能深刻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一个佐证。

这些学者的研究结论表明,蒂伯特模型依然深刻影响着国外学者的财政竞争研究,新经济形势下新的影响因素陆续被考虑进研究框架内,比如,非合作均衡因素,异质性劳动力因素,高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等。另外,对福利竞争的研究结论可以成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的一个参考。

2.税收竞争。税收竞争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财政竞争的另一个重要视角。税收竞争的类型主要有相对税收竞争和绝对税收竞争。国外学者研究发达国家的税收竞争主要是从相对税收竞争的角度切入,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竞争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

Karin Edmark和Hanna Agren针对瑞典的所得税进行了验证。他们利用税收竞争理论和标尺竞争理论进行了间接预测。他们认为,瑞典地方政府间的税率存在空间强相关性,但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税率设置的影响不大[13]。Teemu Lyytikäinen研究了芬兰地方政府间财产税税率的税收竞争,检验结果显示,芬兰直辖市的物业税税率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然而,早期采用了其他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税率是高度相关的[14]。Rainald Borck在研究财政竞争对公共支出构成的影响时,发现了间接的证据表明辖区政府通过向一些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税收优惠展开竞争[8]。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竞争也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De Melo利用1985~2001年的增值税数据发现,基于税收反应误差修正函数的基础,巴西各州存在横向税收竞争,巴西各州在各自临州的增值税规则改变时迅速做出反应[15]。Thomas的研究表明,越南激进的省级官员为了引进FDI项目,进行了激烈的税收竞争。为了竞争而承诺的很多投资优惠都超出了越南法律的允许[16]。Arze del Granado、Martinez-Vasquez和Simatupang认为印尼地区之间的税收存在标尺竞争[11]。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发达国家的税收竞争研究已逐渐深入,主要是针对财产税及其税率和所得税及其税率展开,已普遍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但空间计量方法的采用对统计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展开的分析,依然停留在验证税收竞争存在的阶段,和发达国家的研究深度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国内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新进展

国内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分权化改革。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随着中央向地方分权的改革日益深入,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日渐深化,有学者认为由此引起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财政竞争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的财政竞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最初主要是表现为税收竞争,后来发展到表现为公共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并重的阶段。

1.公共支出竞争。我国学者对公共支出竞争的研究要晚于对税收竞争的研究。在早期的支出竞争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是论证支出竞争的存在、衡量支出竞争的程度。钟晓敏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地区)的公共收入负担、公共产品提供水平情况实证研究了支出竞争的程度[2]。郑晓玲选取了东、西部地区各5个代表性省份来分析其支出结构的相似性,论证了支出竞争的存在[17]。

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支出竞争进行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总量竞争和分类别支出竞争开始成为研究财政竞争的重点。邵军认为,我国的公共总量支出和建设支出存在显著竞争效应,而教育支出缺乏显著竞争[18]。李永友和沈坤荣的研究结论则显示,我国财政总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文教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了不同策略互动关系,其稳健性也有所改变[19]。李涛、周业安的研究表明,各省份人均实际财政支出总量和分类别支出竞争都存在策略互动特征。其中,支出总量和行政费用支出的竞争表现为空间溢出,而其他的分类别支出,比如基建支出、教科文卫支出等的竞争都表现为策略模仿,并具有路径依赖特征[20]。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论证支出竞争的存在和支出竞争的结构性、地域性差异也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伍文中根据收敛性标准证明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支出竞争,并衡量了地区间支出竞争的结构性差异[21]。王丽娟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我国29省(市、区)1997~2009年间的财政支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支出竞争存在明显异质性[22]。

通过分析以上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学者研究支出竞争的时间不长,最初主要是实证分析支出竞争的存在。这几年,学者们已逐渐将关注的焦点转向分类别支出竞争和支出结构的研究。

2.税收竞争。国内学者早期对税收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成因和竞争程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沈坤荣和付文林,他们研究了中国各省份1992年和2003年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结果显示,中国预算内的各个地方省份宏观税负呈现空间溢出[24]。作者认为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是其原因,但他们没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运用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也是近几年来税收竞争研究的一个趋势。郭杰,李涛认为,中国各省税收子类别的策略互动关系有所差异,表现为策略模仿的税收子类别有增值税、财产税和企业所得税。而表现为空间溢出的税收子类别有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当年的子类别税收对往年税收存在路径依赖的有营业税、财产税和各种费等[25]。

通过以上的文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关于税收竞争的观点并未达成一致,甚至有学者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显然,税收竞争研究尚需继续规范、深入的开展。

四、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国内外学者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方法演进是类似的,都大约经历了“规范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三个阶段。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源于亚当·斯密,他最先采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对可移动资本和资本税进行了理论论述[3]。20世纪30年代计量经济学正式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出现,也迅速成为经济学家们进行财政竞争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学者们开始利用各种经济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论证财政竞争及其相关问题,推进了财政竞争研究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一些欧洲学者开始进行空间计量经济研究,由于财政竞争是发生在一定区域空间内的经济现象,学者们逐渐将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引入财政竞争的研究。并且逐步根据空间经济的特点开发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比如,最大似然估计(ML)、工具变量法(IV)和系统广义钜估计(GMM)等等。先进的研究方法自然能促进财政竞争研究的深入,但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中空间权重设置方法的不同,使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数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统计结论具有差异性。Teemu Lyytikäinen就在自己的文章中表明了这一点[14]。由此可见,空间计量方法尚需谨慎使用。

国内学者在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时,最先采用的也是规范分析方法,或者也可以称为定性分析方法。比如,开启国内学者研究政府财政竞争先河的樊纲等人提出“兄弟竞争”、“父子竞争”时所采用的方法。国内直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有学者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该问题。比如钟晓敏、郑晓玲等。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将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引入我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研究。邵军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性进行了经验研究[18]。李涛等将空间计量模型引入对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的实证分析[20]。周东明认为财政分权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26]。李涛、黄纯纯等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来检验税收竞争与经济增长的效应[27][28]。研究方法的演进推进了我国财政竞争研究的深入,也证明了我国省际间确实存在财政竞争。

总之,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一种趋势。空间计量方法是专门用来分析空间区域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它具有的特性将能更准确的刻画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

五、简要结论和启示

国外学者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研究已经规范化、系统化。在理论研究上已逐渐成熟。但他们分析的理论前提大多是联邦制下的财政分权理论,与我国国情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也并不完全适合用来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但可以成为国内学者研究财政竞争的一个借鉴。国内学者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时间不长,但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推动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的深入。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第一,我国学者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很多观点是承袭国外学者的思路。但国外学者研究的理论前提一般是联邦制财政分权理论,我国却是单一制下政治集权和财政分权的结合。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研究,需要的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政体性质和财政体制特征,形成本土化的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理论体系。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金融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都应成为分析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理论基础。

第二,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我国学者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理论及现象运用的多是规范分析方法。最近几年才逐渐有学者使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该问题。笔者认为,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虽是国际学术研究的趋势,但计量分析过于强调数理推论,设置的变量无法涵盖全部影响因素,并存在无法避免的误差项,导致很多研究结果无法形成定论。实际上,国内一些学者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分析相同的问题时,得出的结论却有差异。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规范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是应该并重的,应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

第三,国内学者研究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时间不长,财政竞争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目前而言,财政竞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那么,目前研究财政竞争的重点就在于研究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但现有研究支出竞争和税收竞争的文献,因为各种原因,得出的结论有自相矛盾的,也有互相呼应的。总体来说,对财政竞争的研究尚处于观点纷争的阶段,需要继续深入。

第四,财政竞争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需要深入拓展。财政竞争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的复杂的经济现象,并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加深对财政竞争的研究,以扩大它对经济发展的正影响,抑制它对经济发展的负影响。

[1]Albert Breton.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钟晓敏.市场化改革中的地方财政竞争[J].财政研究,2004,(1):21—30.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4]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416—424.

[5]樊纲,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6]Keen M.,Marchand Maurice.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Pattern of Public Spending[Z].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Discussion Papers,1996.

[7]Rainald Borck,Marco Caliendo,Viktor Steiner.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Spending:Theory and Evidence Evidence[J].FinanzArchiv:Public Finance Analysis,2007,(7):264—277.

[8]Rainald Borck.Fiscal Competition,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and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Spending[Z].Deutsches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Discussion Papers,2005.

[9]Hartmut Egger,Josef Falkinger,Volker Grossmann,Brain Drain.Fiscal Competition and Public Education Expenditur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1):81—94.

[10]Fiva,Jon H.,Jørn Rattsø.Welfare Competition in Norway:Norms and Expenditures[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6,22(1):202—222.

[11]Arze del Granado,Martinez-Vasquez,Simatupang.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Indonesia[C]//Thierry Madiès,Jean-Jacques Dethier.Fiscal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311,2010.

[12]Rota-Grazziosi,Foucault.Interactions in Public Expenditures in Bénin[C]//Thierry Madiès,Jean-Jacques Dethier.Fiscal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311,2010.

[13]Karin Edmark,Hanna Agren.Identifying Strategic Interactions in Swedish Local Income Tax[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8,63(2):849—857.

[14]Teemu Lyytikäinen.Tax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Evidence from a Property Tax Reform in Finland[Z].Spatial Economics Research Centre Working Papers Series,No.0082,2011.

[15]De Melo.Tax War in Brazil[C]//Thierry Madiès,Jean-Jacques Dethier.Fiscal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311,2010.

[16]Thomas,K.P.Subnational.FDI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Case of Vietnam[C]//Thierry Madiès,Jean-Jacques Dethier.Fiscal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311,2010.

[17]郑晓玲.财政竞争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规范[J].地方财政研究,2007,(6):15—22.

[18]邵军.地方财政支出的空间外部效应研究[J].南方经济,2007,(9):3—11.

[19]李永友,沈坤荣.辖区间竟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J].经济研究,2008,(5):23—32.

[20]李涛,周业安.中国地方政府间支出竞争研究——基干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2):12—22.

[21]伍文中.基于收敛性标准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存在性检验[J].财经论丛,2011,(5):16—22.

[22]王丽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异质性研究[J].财贸经济,2011,(9):11—18.

[23]李涛,周业安.财政分权视角下的支出竞争和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8,(11):3—15.

[24]沈坤荣,付文林.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J].经济研究,2006,(6):24—32.

[25]郭杰,李涛.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11):21—32.

[26]周东明.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30—35.

[27]李涛,黄纯纯,周业安.税收、税收竞争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1,(4):22—41.

[28]张函,邓雪龙.财政政策动态效应与价格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检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78.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学者税收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重型机械(2020年2期)2020-07-24 08:16:16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中国航海(2019年2期)2019-07-24 08:26:40
学者介绍
税收(二)
新少年(2016年4期)2016-11-19 14:22:49
税收(四)
新少年(2016年6期)2016-05-14 11:59:22
税收(三)
新少年(2016年5期)2016-05-14 03: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