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峰
(襄城县中医院,河南 襄城461700)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习惯不良;再如众多之人感冒及感染之后,滥用抗生素、激素,易于症状快速缓解,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大为下降,导致机体阴阳失衡。临床所见顽固性不寐大多由此而罹患,因此,笔者采用调理脏腑、温阳敛阳、引阳入阴等方法,使患者体内阴阳平衡而病愈。
不寐常因忧愁思虑过度,气血暗耗,阴血不足,阴损及阳;心阴阳两虚,神无所主,夜不能寐,昼无精神。过度使用抗菌素、激素,贪食冷饮,伤及肾阳,阳不守位,虚阳扰心,神无所主,夜不能寐,昼无精神。
例1 患者,女,5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失眠1 a,加重3个月。患者平素睡眠不太好,时常服用艾司唑仑片,近3个月来,服用艾司唑仑片无效,服中药30余剂效果仍不佳,前来就诊。症见:精神萎靡,语声低微,舌质淡白,畏寒善惊,六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阴阳两虚。治宜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敛阳安神,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炙甘草20 g,人参10 g,桂枝 10 g,麦冬20 g,阿胶(烊化)20 g,生地黄80 g,火麻仁10 g,百合15 g,半夏10 g,紫苏10 g,龙骨20 g,大枣10枚,生姜 15 g,米酒200 mL。先煎12味至500 mL,去渣,再加阿胶烊化,分2次温服。10月20日复诊,患者满脸笑容,诉服1剂,心悸止,当晚睡5 h,未服西药;第2剂服完,睡眠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1],药物组成: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治疗脉结代,心动悸。该患者失眠严重,服镇静安眠药效果不佳。笔者抓住心悸这一副症,虽然没有结代脉,仍用炙甘草汤加龙骨、半夏、百合、紫苏。龙骨收敛精神,半夏平跷脉之满溢,再者紫苏叶朝挺幕垂,百合其花朝开幕合,据此二者特性,俱能引阳归阴[2]。诸药合用,滋阴养血,通阳安神,故能2剂病愈。
例2 患者,男,62岁,2011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失眠1个月,加重1周。患者于2010年12月1日患感冒,头痛、发热,服消炎退烧药1周不愈,改输液10 d,用药不详。头痛发热已愈,但出现睡眠差,入睡困难之症。2010年12月20日晚一夜未睡,次日晚服2 mg艾司唑仑片能入睡,之后需不断加量,近1周来每晚服10 mg仍不能入睡,纳呆,精神不振,不时出现幻觉,特来求中医诊治。症见:精神差,两眼无神,问一答一,畏寒,手足冷,咽痛,咽部无红肿,口干,喜热饮,纳呆,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细。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阳虚湿滞,虚阳上扰。治宜补肾潜阳,燥湿运脾,给予潜阳丹加味。药物组成:附子10 g,砂仁15 g,炙龟甲10 g,炙甘草 10 g,龙骨20 g,人参10 g,远志10 g,苍术10 g,陈皮 20 g,半夏 10 g,干姜 10 g。2 剂,水煎服。12月22日复诊,服药1剂后,熟睡4 h,咽痛减轻,但精神仍差,附子加至30 g(先煎40 min),1 d 1剂,水煎服。12月24日三诊:服药2剂后,能熟睡6 h,饮食、精神均好转。继服3剂,众多不适消失,病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 潜阳丹为郑钦安所创,用于治疗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西砂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板二钱,甘草五钱[3]。郑钦安[4]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时壮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患者感冒后服用大量消炎药,损伤肾阳,阳虚不能守位,虚阳上扰,心神不安,阳不入阴故不寐。肾阳虚,脾失温养,运化失司,纳呆。咽部虽痛而无红肿为虚阳上扰所致;手足冷,舌淡苔白腻,脉沉细,为脾肾阳虚之象。方中附子、干姜、炙甘草温补下焦真火,砂仁纳气归肾,龟甲、龙骨敛阴潜阳,人参、远志安神定志,苍术、陈皮、半夏燥湿运脾,使阳气得复,湿邪得化,阳守其位。服药2剂,病情减轻。加大附子用量,疗效更佳。共服7剂,病愈。
[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4.
[2]张磊.张磊临证心得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16.
[3]郑寿全.郑钦安医学三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7.
[4]张存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