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先天性白内障是小儿视力障碍和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占失明原因的第2位[1]。中国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0.4%,新生盲儿中约30%为白内障[2]。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时期,如不及早实行手术,将会对患儿成人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终身残疾。目前对于婴幼儿白内障患儿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已相当普及。早期应用手术治疗,术前合理计算出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植入符合儿童生理需要的晶体,使患儿视力得到正常发育是治疗的关键。现将辽宁省友谊医院眼科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141例患儿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01/2012-12辽宁省友谊医院眼科先天性白内障患儿141例(186眼),男72例,女69例;年龄2~14岁,平均(5.7±4.6)岁;其中2~5岁112眼,~14岁74眼;双眼45例(90眼),单眼96例(96眼);术前患儿视力<4.0 125眼,4.0~4.6 61眼。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2)年龄2~14岁;(3)与家长签订术后随访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角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术前有视网膜脱落及不能手术的其他系统疾病。
1.5 治疗方法 全部患儿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电脑验光、眼压、A/B超等检查。采用托吡卡胺眼液进行散瞳,能配合患儿行角膜表面局麻,年龄小的幼儿则需联合全身麻醉。透明角膜切口,长3.5mm,做平行隧道至角膜缘前1mm穿刺行前房,注入黏弹剂,连续环型撕开前囊,水分离后超声吸出晶体,注入黏弹剂后植入人工晶体,环型撕开后囊膜,吸出前、后房黏弹剂后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所有患儿均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晶体为PMMA-体型,光学区直径从5.5~6.5mm,总直径12.0~13.5mm,人工晶体度数欠矫0.25~5D[4]。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及地塞米松,术后每日局部使用托吡卡胺眼液活动瞳孔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持续2周。双眼白内障患儿双眼分别行手术,间隔时间不超过3d,手术方法相同。术后第1天、第3天、1周、3个月至半年行裂隙灯、验光、视功能等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
1.6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术后矫正视力情况及并发症。
2.1 患儿术后矫正视力情况 术后矫正视力>4.7共56眼(30.1%);4.0~4.7共109眼(58.6%);<4.0共21眼(11.3%)。
2.2 并发症 瞳孔区晶体前絮状渗出15例(8.1%);角膜内皮水肿26例(14.0%);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9例(4.8%)。
儿童期是建立视功能的关键时期,其视功能的发育是在出生后1年内既建立固视反应,固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出生2~3个月,直至9岁左右。一般认为1~3岁是视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宜尽早进行,生后2~3个月进行为最佳期,单侧白内障也可更早一些。由于婴幼儿的眼保健时机相对滞后,一般在生后2~3个月内实施手术治疗的并不多,这也是本研究中患儿年龄偏大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结果中,术前测得患儿视力<4.0共125眼;4.0~4.6共61眼。术后矫正视力>4.7共56眼(30.1%);4.0~4.7共109眼(58.6%)。因此,笔者认为,即使超过视发育的最佳时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还是不应放弃。
目前,飞速发展的眼科显微技术及不断创新的人工晶体材料,使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白内障患儿的视觉功能也获得较好的治疗。如何选择符合患儿的人工晶体成为目前医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眼是成人眼的小型化,随着儿童身体的持续发育,眼的形态也发生变化,这就使人工晶体眼存在近视化的发展趋势,年龄越小,变化越显著。因此,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度数决不能按照患儿现有的屈光参数简单地选择人工晶体度数[5]。而应考虑儿童长远的屈光需求,结合患儿的年龄,以欠矫10%~20%为宜。
本研究中因笔者在手术时撕开后囊膜,随访中患儿瞳孔中央撕囊区未发生后发障。非撕后囊区以外的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达到100%,但因其对视力影响不大,未做其他处理[4]。手术后1周瞳孔区晶体前絮状渗出15例(8.1%),角膜内皮水肿26例(14.0%),通过药物处理,1周内以上症状消失。人工晶体植入局限性粘连9例(4.8%),使用阿托品散瞳后拉开,其他无并发症发生。面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单纯依靠手术治疗是不能使患儿的视力完全恢复的,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有效的屈光矫正、坚持遮盖与弱视训练,才是彻底治愈先天性白内障、重建视功能的关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06-1616.
[2]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9.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82-2383.
[4] 刘晶,温克征,马哲.儿童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8,27(2):97-98.
[5] 何守志.重视研究人工晶状体个性化选择新趋势[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