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教授运用清热化滞疗法治疗小儿积滞的经验

2013-01-22 12:52熊欣黄伟王雪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食积脾胃小儿

熊欣, 黄伟, 王雪峰

积滞病名首见于《婴童百问·积滞第四十九问》。“积”指聚集、堆积,“滞”指停滞、滞留。积滞是儿科常见的脾系疾病之一,由于小儿内伤乳食,停宿中脘,积聚不化,中焦气机不畅所致。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疼痛、嗳腐呕吐、大便溏泄或秘结为主要特征[1]。相当于西医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吾师王雪峰教授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小儿积滞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现总结如下。

1 王雪峰教授治疗小儿积滞的学术思想

1.1 病因病机的认识 对于积滞的发生,王教授认为是小儿先天脾胃虚弱与后天喂养失宜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儿如初生之嫩芽,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多,但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把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不完善的,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营养物质需要量大与脾胃功能薄弱的矛盾决定了小儿积滞的易发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唯恐其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在孕期就补充过多的高蛋白、高热量之品,导致小儿先天内热较重;加之后天父母过度宠爱,不注重味蕾的培育,使得许多小儿只吃肉不吃菜,肥甘厚味不易消化,脾运失健,导致积滞发生;食积蕴积脾胃,久必化热,又可变生他证,如食积化火所引发的咳嗽、汗证等。

1.2 治法治则 治疗上王教授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以“健脾和胃,清热化滞”为其基本治则。实证以祛积为要,偏热者辅以清热;积滞较重,或积热结聚者,当通腑导滞,泻热攻下,以期积去而脾胃和。导滞之品多易攻伐伤正,应中病即止,以平为期。属虚实夹杂者,宜佐以健脾,积滞重脾虚轻者,宜消中寓补;积滞轻脾虚重者,宜补中寓消,以达“养正而积自除”之目的。积滞消除后,又当调理脾胃以善其后[1]。对于本病王教授还擅长运用针灸推拿的外治疗法,内外合治,针药并举,事半功倍,疗效奇佳。

1.3 调理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在潜方用药方面,王教授推崇明代世医万全的学术见解“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注重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主运化水谷精微,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常用焦三仙、鸡内金、莱菔子、白术、茯苓、山药、砂仁、陈皮等健脾利湿,行气消食之品。

2 典型病例

董某,女,4岁,2012-12-10初诊。以“腹胀、不思食、便干2个月,加重伴咳嗽3d”为主诉就诊。家长代述患儿自幼体质虚弱,易感冒、咳嗽,夜间为甚。近2个月来,腹部胀满,不思饮食,便干量少,臭秽状如羊屎,2~3日1行。3d前因吃自助烧烤而多食,出现腹部胀痛加重,口气酸臭,咳嗽,重时偶有呕吐,呕吐物多为痰涎,或夹杂食物残渣。平素睡前喝奶,手足心热,夜寐不安。遂来就诊。诊时证见:腹部胀痛,纳呆,便干结,已3日未行。咳嗽,呕吐痰涎,纳呆,形体偏胖,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查体时可触及腹部粪块。中医诊为积滞,火嗽,此乃食积化火犯肺所致。以枳实导滞丸加减化裁为方治疗(大黄、枳实、厚朴、黄芩、黄连、茯苓、白术、焦三仙、瓜蒌各10g,枇杷叶、桑白皮、芦根、旋覆花、木香各6g,生龙牡30g)。7剂,水煎服。

2012-12-17二诊。患儿大便量多略干,腹痛减轻,纳眠好转,咳嗽减轻不伴呕吐,舌质红,苔腻微黄。上方减大黄、枳实、厚朴、芦根、旋覆花、黄连、加莱菔子、山药、玄参、麦冬、白芍各10g,桔梗、鸡内金、五味子、陈皮、佛手、砂仁、甘草各6g。8剂,水煎服。配合实施捏脊、刺四缝外治手法。捏脊时肌肉放松,从骶尾部长强穴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二、三节将患儿的背部皮肤捏起,双手交替捏脊至大椎穴,如此反复进行3次,在第4、5次时,每捏3次后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次,最后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双侧脾俞、胃俞、肾俞各3~5次;针刺四缝时,点刺后挤出黄水或少量血液,每隔2d点刺1次,捏脊4次配合刺四缝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012-12-25三诊。患儿咳嗽及腹痛消失,食欲恢复,睡眠安好,大便正常,面色红润有光泽。为巩固疗效,嘱其节制饮食,避免多食,睡前2h禁食。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少食肥甘厚味,保证菜肉比例1∶1以促进胃肠蠕动;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适当运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

3 讨论

小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食管和贲门形成的夹角即His角较大,生理上的不足就决定了小儿易于发生胃食管返流,出现呕吐、反酸等症状。本例患儿素有睡前喝奶的习惯,胃部过度充盈;长期便秘又可使腹内压增高,这些因素均可破坏正常的抗返流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及食积的发生。食积引起的咳嗽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食积与咳嗽相互影响,使得疾病缠绵难愈,反反复复。朱富华等[2]提出食积诱发小儿咳喘的机制是:食积可使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百分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到非特异性免疫,诱发感染而发生咳喘。故单从肺论治,选用宣肺止咳化痰之品往往效果不佳且易反复;肺脾同治,认清疾病本质,除积为本,疗咳为标。由于幼儿进食往往不知饥饱,睡前喝奶对于小儿来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依赖情结,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听之任之。古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王教授出诊时经常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达到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境界。

本例患儿形体偏胖,神疲乏力,属形盛气虚之体,但体内因有实邪,故不能补。予小承气汤轻下热结,粪块排出后腹部胀痛得以缓解;肺与大肠相表里,六腑以通为用,腑气得通肺气得降。如《内经》所云“客垢不除,则真元难复。”辅以桑白皮、枇杷叶、桔梗宣降肺气;久咳不已少佐五味子以收敛肺气;黄芩、黄连清泻肺胃之火,苦寒直折;木香行脾胃之气止痛,兼可制约黄连的苦寒之性;焦三仙、莱菔子、鸡内金消食除胀和胃;白术、茯苓、山药、陈皮、佛手、砂仁、瓜蒌行气燥湿健脾祛痰,培土生金;芦根、旋覆花降胃气止呕;热病伤阴用增液汤滋阴;芍药、甘草柔肝止痛,肝脾同治防土虚木乘。纵观全方,消补兼施,清热化滞,收效较快。现代医学证明,捏脊能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加速血液循环[3];针刺四缝能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并可使血清钙磷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钙磷沉积增加,有助于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4]。

王教授认为小儿脾胃功能薄弱,每遇乳食积滞常实中夹虚,虚中夹实,故应消补兼施。若不知其理,逢积便消,遇滞即导,常有犯虚之戒。故在用药上一定要注重顾护脾胃,恢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生理功能。另外配合针灸推拿,内外合治,效若桴鼓。

[1]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96-299.

[2]朱富华,王豫梅,刘爱华,等.食积诱发小儿咳喘的机制初探[J].陕西中医,1991,12(8):377-378.

[3]温乃元,王锦,张飞香.捏脊和摩腹手法治疗小儿积滞症1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2):24-25.

[4]俞惠华.捏脊、刺四缝加中药治疗小儿积滞100例[J].新中医,1998,30(11):21-22.

猜你喜欢
食积脾胃小儿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常见病三验方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