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斌 陈日秋 季晓珍 郑晓霞 徐培颖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丽水 323000
西洛他唑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动脉闭塞症临床观察
叶 斌 陈日秋 季晓珍 郑晓霞 徐培颖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丽水 323000
2型糖尿病 慢性动脉闭塞症 西洛他唑 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指外周慢性动脉闭塞症(chronic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CAOD),以下肢动脉常见,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包括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等下肢缺血、坏死等症状为特点[1],目前尚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对大多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抗血小板药如西洛他唑、阿司匹林等可改善有症状性血管病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药物[2]。近年研究表明,他汀除降脂外还有抗动脉硬化、抗缺血、稳定及缩小斑块,抗炎等作用,也可用于本类疾病的治疗。本文观察西洛他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2型糖尿伴有PDA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45~65岁,平均(60.2±10.2)岁。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6±10.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7.6±3.4)年,平均PDA病程(5.6±1.3)年。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5± 13.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7.8±2.9)年,平均PDA病程(5.4±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mmol/L或OGTT中2hPG≥11.1mmol/L或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发凉、麻木,下肢下垂试验提示中度以上缺血,且伴有PDA可见证据[踝肱指数(ABI)<0.9];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出血倾向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应激状态等。
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西洛他唑片50mg,1天2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天。
观察指标:两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下肢下垂试验、AB(IABI=踝部动脉压/肱动脉压)。①下肢下垂试验:坐起,使肢体下垂,正常人足背静脉充盈时间<20s,发红时间<10s。如肢体发红在15s内不恢复者,为中度缺血;30s内不恢复者,为明显缺血;60s内不恢复者,为重度缺血。②ABI测定:ABI 0.9~1.3为正常;0.7~0.9为轻度狭窄,临床上可伴有间歇性跛行或无任何症状;0.4~0.7为中度狭窄;ABI<0.4,提示重度狭窄,可能会发生坏疽。
3.1 疗效标准 显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麻木消失,下肢皮温温暖,下肢下垂试验恢复正常,ABI恢复正常。有效: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好转,下肢皮温改善,下肢下垂试验及ABI好转,但症状均未完全消失。无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无好转,下肢皮温冰冷,下肢下垂试验及ABI提示未好转。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3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下垂试验及ABI比较 治疗组下肢下垂试验及ABI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下垂试验与ABI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3.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出血现象(颅内、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系)及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组出现轻度头痛1例,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对照组发生消化道不适3例,均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缓解。
2型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种代谢紊乱的疾病[3],可引起多系统损害,以血管并发症最为多见。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主要是高血糖导致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增加,多元醇代谢亢进,自由基产生过多,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导致动脉硬化,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下肢动脉疾病年死亡率4%~6%[4]。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或者绝经后妇女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者,发病率更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胰岛素抵抗及非酶糖基化[5]。常累及膝以下周围中小动脉,呈多部位节段性,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或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如严重缺血可发生趾、足或小腿溃疡、坏疽。故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重点是改善供血。西洛他唑为选择性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达到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活性的效应。国内外研究显示[6-7],西洛他唑对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抑制ADP、肾上腺素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初期、二期聚集和释放反应;与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能更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8],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血管保护性前列环素;同时西洛他唑还能扩张动脉进一步增加血流量[9]。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血清胆固醇外,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本组结果显示,西洛他唑联用阿托伐他汀对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下肢下垂试验、ABI测定结果也优于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2]廖伟光,谢治惟,陈仕章.ACEI(ARB)、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用早期干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29-230.
[3]李仁柱,王建生,高斌,等.2型糖尿病两种证型临床指标及血管并发症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2):1176-1177.
[4]林曙光.当代心脏病学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44-345.
[5]程丽霞,柳林,冯玉欣.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74-1075.
[6]Ikeda Y,Kikuchi M,Murakami H,et al.Comparison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ilostazol,acetylsalicylic acid and ticlopidine on platelet functions exvivo.Randomized,double blind cross over study[J].Arzneimittelforschung,1987, 37(5):563-566.
[7]郭美琦,黄繁嫱,吴维云,等.西洛他唑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出血时间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80-481.
[8]姚艳梅,郭剑华,王捷鹏.西洛他唑治疗经皮冠脉内介入术后对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随访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36(6):25-27.
[9]卢冬喜,于常英,张建东,等,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9,7(7):862-863.
[10]Amonso G,Van valdhuisen DJ,Tio RA,et al.Pathophysiology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circulating platelets;Implications for coronary revascular risation and treatment[J].AmJ Cardiol,2000,79(2):265-275.
2013-02-07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