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2013-01-22 01:30连旭云
关键词:大漆漆艺漆器

连旭云

(浙江树人大学 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在人类器物发展史中,中国漆器为器物之学留下精彩的篇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性并使用漆器的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起,先民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造器物。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7 000年)的朱漆木碗和缠藤篾漆木筒是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漆器实物;战国秦汉的500 余年,漆器的制造和使用进入了鼎盛时期,造物意识、制作工艺、装饰手法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品种之多,说明漆器已在生活各方面广泛使用;唐代的金银平脱漆器、雕漆工艺等各种髹漆技法应运而生,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漆器也更加繁荣;到了明清两代,中国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漆器制品除了皇家自用外,还作为贵重礼品馈赠海外诸国。中国漆文化的繁荣,辐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周边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漆器是一种用生漆(非聚氨酯等化学漆)涂在以木、皮、竹、夹苎等多种材料为胎骨的器物表面而成的器物。漆器具有轻便、实用、耐酸抗腐蚀等优点。在当今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堆砌的生活空间里,漆器似乎已成为人们对昔日典雅生活的追忆,成为博物馆的陈列品供人欣赏。轻巧、方便、华丽的漆器,也渐渐淡出大众视线。

一、当代漆器艺术面临危机

中国四大漆器,如扬州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成都漆器和福州脱胎漆器,曾为世界漆器史载入庄重的篇章。但许多人对漆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美术馆里陈列的远古器物。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数十年里,福建漆器一直是足以代表我国工艺水平的国宾级礼品和大宗出口产品,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三宝”。①沈嘉禄:《<新民周刊>看点:漆之突围》,《大连日报》2010年5月23日,第B02 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漆器依然很风光,不少日本人来漆器名城福州学习观摩,从那里学到工艺,并发扬光大。到80年代,漆器与国内几乎所有的传统工艺一样,面临大面积市场萎缩的世纪末危机,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和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倒闭,扬州、苏州等地的漆器厂几乎遭致同样的命运,漆工下岗,漆器抛售,贱如柴薪。漆文化传承有过短暂的中断,直接导致今天民众对漆的疏隔与轻慢。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收藏家纷纷到大陆低价收购福州传统漆器,为此,媒体发出哀鸣:今后要看中国漆器,只能去日本了。①沈嘉禄:《<新民周刊>看点:漆之突围》,《大连日报》2010年5月23日,第B02 版。

漆器发展的这种颓势很快得到关注,各地方政府相继作出对策,对漆器行业进行保护。如福州漆厂,重新召集了漆工和技术人员,展示漆器制作工艺流程窗口,普及漆器制作工艺供游客参观,设置产品陈列室,展示历代大师的作品等进行宣传、推广漆器,效果显著。

漆器生产线得到保护了,但产品的设计,无论是器形还是表面描绘髹饰,始终没有进一步推进和改善,器型与图案被不断复制,审美也严重滞后。显然,漆器的发展不仅要保证漆工和技术人员,更需要有创新意识的器物设计人员,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出新颖的设计方案,满足市场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于是各大美术院校在新世纪里,如潮般设置了漆艺专业及相关课程,但学生毕业后都不愿干这一行,原因有三:其一,漆器产品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工艺复杂,整个工艺流程纯为手工制作,极费工时,同时对技术要求又高,一件漆器须上几十道漆,阴干时对气候的要求也很高;其二,大漆对皮肤的过敏性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大漆工程中容易过敏,奇痒数日或更长);其三,现在的就业结构和就业观问题,家长和孩子相对轻视手工劳作的职业。与此相对比,日本社会对传统工艺很尊重,漆艺师很受尊敬。

出于对传统漆器的喜爱与尊重,漆艺收藏爱好者跑遍文物商店,传统漆器被淘尽,价格节节攀升,而作为生活器具的漆器在市面上很少,更别说走进大众视野了。

二、漆器技艺应恪守的德行

1.坚守大漆材料,维护漆器的高贵。生漆,或称“大漆”,或尊称“国漆”。大漆成膜后温润含蓄,多用于艺术品创作,是天然环保的,对人体无害。大漆一直与我们的生活与记忆如胶似漆地粘在一起,比如祖辈父辈们留用的家具器物等。但在现代,急于物质的商业社会现实生活中,会出现漆艺家一味屈求,去适应市场低俗而顽固的要求,为了减短制作周期和成本,大量使用腰果漆和化学漆。化学漆、塑料胎的伪漆器,直接影响漆器的质量和中国漆文化的声誉。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邀请福建省著名漆艺家唐明修先生,在该校开设中国第一个纯粹的漆艺专业。中国漆文化的根,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出第一只漆碗时,便昭示天下:中国是漆的故乡。唐明修虔诚传授中国漆文化及漆技艺。2010年8月,唐明修曾代表中国去美国国会图书馆,专门介绍中国漆文化。中国的漆艺至今仍恪守坚定不移的文化态度与立场,用天然大漆创作精美的作品,漆艺工作者不能因临时和暂时的利益趋势破坏漆器的高贵品质。②[日]柳宗悦:《工艺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 页;第92-93 页。美的器物拒绝粗劣与媚俗,力求经济效益与艺术审美理想结合,漆器更是如此,否则会使大众对它失去信心。③[日]柳宗悦:《工艺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 页;第92-93 页。

2.漆器坚守“民众的工艺”定位。当我们穿梭在各大美术馆,欣赏大量经典绝世的来自远古祖先的各种材质的器物时,很少会在器物上找到该作者的留名,因为它们来自日常生活,是“民众的工艺”,这与“贵族的工艺”或“个人的工艺”不同,后两者属于奢侈品或个人主观表达,它们可以大胆减弱器物“用”的功能。④[日]枊宗悦:《工艺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8-79 页。而“民众的工艺”,制作者不一定是少数优秀的个人,而是被称为凡夫的众生,在“功用性”和“观赏性”之间,做到美轮美奂。令人吃惊的器物之美产生于民众之中,这一点历史早已见证。

三、漆器艺术在当代生活中的融入

中国漆艺家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是漆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回归生活,与民众进一步亲近,使其成为日用品而非奢侈品。漆器不仅需要艺术化,还需要生活化,这是漆器发展的根本。艺术设计观念的突破,才能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才能走进大众消费。家无论多大,温馨就好,软装饰更考验主人品味。无论如何,漆器已经不仅仅是用器,也成为装饰品体味家的格调。

中国漆器的复兴,已经进入当下历史与文化的双重机遇期,漆器复兴之路还很漫长,无论生活化还是艺术化、时尚化,齐头并进才能推进,复制前辈的东西显然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了,培养新生消费群体至关重要。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审美理念引导下,简约、时尚的设计理念有望使漆器回归生活。在日本,接待贵客才会选择精美漆器摆放食物,那是最高的礼仪。历史反复证明,市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从流通意义上说,漆器是高度艺术化的商品。

漆器艺术是材料技术与装饰绘画的艺术,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载道的载体。无论是材料、技术,还是造型、装饰,漆器艺术放在当代文化艺术语境中观照时,都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随着生产方式、文化取向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嬗变,漆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位。我们热切地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漆器艺术的复兴和强盛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在通过各方与漆艺家们的共同努力后,选择挖掘、整理、保护与继承、创新、发展并举的生存之道,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漆器精品。

[1]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大漆漆艺漆器
重庆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李凤作品
现代漆艺首饰的趣味与创新设计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蒲美合作品选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