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与“膏肓穴”浅探

2013-01-22 00:57刘晓东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左传黄帝内经素问

刘晓东

(华东疗养院康复医学科,214065)

“膏肓”与“膏肓穴”浅探

刘晓东

(华东疗养院康复医学科,214065)

对“膏肓”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提出“膏肓”为“胰腺”,“膏肓穴”不同于“膏肓”的论断。在中医文献阅读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唯书,不唯上。

膏;肓;膏肓;膏肓穴;膏肓腧

在古代文献中,膏肓作为病证名、人体部位名,又作为腧穴名被记述,资料丰富[1]。“膏肓”在中医学界争论已经上千年了。当下中医养生对“膏肓穴”非常重视,但常常有人将“膏肓”和“膏肓腧”混为一谈,现据中医经典对“膏肓”进行如下探讨。

1 “膏肓”的由来

1.1 “病入膏肓”的记载 “病入膏肓”是中国著名的成语,《左传·成公十年》记载: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生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这个部位既不可灸,又不能行针,药力也达不到。

现在普遍认为“膏肓”为“心之下膈之上”这个观点主要来源于《说文解字》[2]。《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完成于汉安帝建光二年(121年)。《说文解字》对“膏”字解释为:“肥也,人脂。”对“肓”的解释是“心下膈上”。可以推断这是现代对“膏肓”解释的出处,但这一解释不符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说法。

1.2 《黄帝内经》关于“膏”和“肓”的论述

1.2.1 《黄帝内经》中和“膏肓”相关的文字 “膏”相关有20处,一处为通假字,通“高梁”的“高”,其余有3种意思如下:《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五藏生成:“白如豕膏者生”这里“膏”指的是“脂肪”。《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脖一。”脖是气海穴的别名,在脐下三寸位置。指“膈”[3]。《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九篇——卫气失常“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肉坚,皮满者,肥。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指“纵腹垂腴”这样的体型。

1.2.2 《黄帝内经》中“肓”相关有12处基本和现代的腹部大网膜概念类似 《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十篇——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十三篇——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腹”。《黄帝内经·素问》第五十二篇——刺禁论:“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黄帝内经·灵枢》第十九篇——四时气:“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

“膏肓”作为一个词在《黄帝内经》终未曾出现。也就是说“膏肓”一词并没有同时出现过。《左传》只是提出了一个空间位置,至于是否有器官只是后人的理解,但这个地方可以生病,而且当时的医生没法治疗。所以对“膏肓”生病我们还是得从《左传》入手分析。晋景公得的是什么病?从病因、病情、病程几个角度后世医家推测心脏的问题有一定的道理,很有可能是冠心病——情绪不稳定、失眠、多梦,生了一年的病才猝死。

《左传》为何不直接对心脏疾病进行论述而搞一个复杂的“膏肓”出来呢?从发病的细节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是“胰腺炎急性发作”——晋景公是看见煮熟的麦子才腹痛、如厕、再掉入厕所死亡的,从这一点上有“胰腺炎急性发作”的样子。古代对胰腺的认识是不够的,《医林改错·脏腑记叙》中才有“胰子”的记载,背部腧穴中也没有“胰腧”。《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散膏”就是指胰脏[4]。有学者认为“膏肓”是十二指肠壶腹部[5],这个位置和胰腺接近,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晋景公就是得的胰腺炎,“膏肓”就是胰腺。“肥甘厚腻”也是胰腺炎发作的重要因素和“膏肓”的本意接近。

2 膏肓穴的认识

《针灸甲乙经》在背部旁开3寸的穴位中没有关于“膏肓穴”的记载[6]。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有《灸膏肓俞法》[2]。对“膏肓穴”的具体描述如下:“膏肓穴,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昔秦缓不救晋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肓之下,针药所不及,即此穴是也。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王唯一《明堂铜人灸经》对“膏肓穴”的描述来源于《千金方》的相关内容,对体位和穴位的描述基本一致。孙王二人都把“膏肓穴”和“膏肓”认为是同一部位,对秦医缓的医疗水平不屑一顾,其实质倒也未必如二人所想。

后世认为“膏肓穴”是“强壮穴”用于治疗肩背疼痛和虚证。如:《资生经》说“久嗽最宜灸膏肓穴,其次则宜灸肺腧等穴,各随证治之。”《灸法秘传·劳伤》说:“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肓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现代使用磁共振技术对膏肓穴针刺深度进行探讨,为临床操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7]。

综上所述“病入膏肓”的“膏肓”应该是一个脏器——胰腺,“膏肓穴”的位置和功用历来是确定的——T4棘突旁开3寸。我们对“膏肓”和“膏肓穴”应该分时段研究:“膏肓”应该往前看,对“膏肓”的认识应该从《左传》和《黄帝内经》去解释或者只看《左传》,就事论事。“膏肓穴”应该是后人命名的,也经过临床检验的,其位置和功效应该是明确的。不可把“膏肓穴”和“膏肓”的功能等同,同时我们也不可把“膏肓”一词拆开解释。“膏肓”和“膏肓腧”之间由于古人对胰腺的不了解,并不一定有功能联系,否则秦医缓也不会束手无策。“膏肓”位置的探讨就解剖学其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对我们中医的学习有启发作用。我们在中医学研究中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了解后世医家的学说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在经典中探寻事物的真相。

[1]刘学春.膏肓图文考[J].中外医学研究,2012(5):150.

[2]李鼎.膏肓与膏肓俞[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43.[3]李鼎.何以膏肓一误再误[J].解文说字,2008(2):51.

[4]黄福发,黄福忠.中医对“胰”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142.

[5]高也陶,时善全.膏肓的解剖部位:十二指肠壶腹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1):31.

[6]传世藏书·子库·医部[M].海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6495.

[7]李小陵,王丰,姚家琪,等.应用磁共振成像测量直刺膏肓穴安全深度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21-22.

1005-619X(2013)05-0475-02

2012-11-09)

猜你喜欢
左传黄帝内经素问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