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妇产科基础护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3-09-17 09:21:40张翠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病区妇产科基础

张翠霞

(黑龙江省饶河县医院妇产科,155700)

我院妇产科基础护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翠霞

(黑龙江省饶河县医院妇产科,155700)

目的 了解分析基层医院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的现状,合理制订对策,提高临床基础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2-12妇产科病区的200例患者,调查其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另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入院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策的妇产科病区患者200例进行调查,评价护理对策的实施效果。结果 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护理意识淡漠,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基础护理工作劳酬不明和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平均达95.0%,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7.0%,实施前分别为73.0%和72.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密切护患关系的重要举措。

基层医院;妇产科;基础护理;质量;问题;调查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是对患者全方位护理的基础和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基础护理质量是加强医院发展和建设的根本[1]。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感受,对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论述,同时对一些安全隐患做可行性对策探讨。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成因,并为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做一前期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2008-01—2012-12妇产科病区的200例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5.8±4.6)岁,住院时间(13.5±2.6)d,留置胃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27例。另选择我院2011-01—2013-01收治入院的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策的妇产科病区患者200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6.1±4.3)岁,住院时间(14.8±3.5)d,留置胃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根据《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2]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护理部组织现场检查评价,随机抽查患者,逐项检查,合格率>90%为达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妇产科病区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护理意识淡漠,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基础护理工作劳酬不明和护理职业的忠诚度不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平均达95.0%,患者满意度平均达97.0%,实施前分别为73.0%和72.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护理方法改进前后其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情况(表1)。

表1 基础护理方法改进前后其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将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体系。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护理部在各个病区全面推行了责任主管护士这一护理服务新模式。其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具体如下。

3.1 宣传教育 医疗质量取决于全体医务人员的意识、意志和能力,医疗质量管理需要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层次、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科室的支持、各类人员的配合事关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必须对全体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由全体人员参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实施质量控制的系统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各类人员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掌握精神实质,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参与,从而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顺利实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3.2 健全组织构成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体系,成立医院持续质量改进指导小组和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小组,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及分工,开展多种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收集资料,持续质量改进领导小组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收集各项反映服务质量指标的数据资料,归类整理后找出服务质量缺陷。

3.3 质量改进的再实施 通过质量再改进的实施,采取有力的实际手段来促进和保证持续质量改进目标的实现,诸如设施设备的更新修缮、人员的技术再培训、相关规章制度的再修定等。

3.4 持续质量改进的监测与评价 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持续质量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3]。同时按照质量评价标准,逐月考评结果,严格奖惩兑现。

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责任主管护士工作任务重,工作责任更大,不仅是做好病区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联系医患双方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责任主管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是持续和动态的护理,能够全面掌握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而提高诊疗的针对性和护理服务质量[4-5];同时,患者有什么问题和要求时,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责任主管护士或通过责任主管护士找到相关的医务人员,问题往往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充足的床护比、合理的输液量的同时,改变排班模式,各班人员定位明确,使护理工作切切实实为患者服务。实行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和护理组长负责制后,完善了基础护理评估内容及工作流程,基础护理落实到位。采用表格式护理病历,减少了护士书写工作时间,使护士更贴近于患者。

通过试点前后的满意度调查比较,满意率明显提高。持续质量改进已成为一种新的医疗质量管理理论。通过实践,医院在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医院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6]。所以只有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大力弘扬“团结、创新、求实、奉献”精神,不断更新医院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才能推动医院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1]李友良.2 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7,23(4):69-70.

[3]陈玉萍,罗远芳,张帆.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7,22(1):15-17.

[4]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44.

[5]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6]乔晖,王欣然.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1005-619X(2013)05-0458-02

2013-03-11)

·病例报告·

猜你喜欢
病区妇产科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整式”基础巩固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