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乾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研究通过对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保定学院和黑河学院的部分学生及教师的调查与访谈,从多方面了解他们对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看法,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力争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本研究调查了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保定学院和黑河学院四所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同时又对这些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有代表性,调查数据真实可靠,作者还对赤峰市红山区、松山区和元宝山区的十八名中学教师(第一学历均为英语教育专业,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三年以上)、六名教学研究人员进行了访谈,进一步挖掘受试者的真实想法,检测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学生、高校英语教师、中学英语教师、教研员对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与意见.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三种形式,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主要基于笔者对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测试,再修改、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问卷调查采用了当场填写回收和填写后寄回的方法.共发放学生问卷140份,回收有效答卷120份,回收率为85.7%.访谈主要在高校、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中进行,采用个别调查、小组调查两种形式.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构想.
首先,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走访调查,拟定研究方案.然后,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成问卷表格,发放问卷调查表,访谈高校、中学英语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最后,整理、统计、分析问卷及访谈调查.
从课程内容与专业的相关程度来看,目前我国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一是英语专业技能课,这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等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包括综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还有英美文学、英语诗歌选读、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学术论文写作、修辞学、文体学等专业知识课;也包括与英语有关的其它专业(外交、经贸、法律、教育、科技、新闻、文化、军事、管理)知识课程,即相关专业知识课,如:中国文化概论、国际关系概况、国际法入门、西方政治制度等.二是公共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一些综合性文化知识,包括政治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体育等课程.三是教育类课程,主要是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师伦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育技术概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等.四是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社会调查等.
从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来看,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综合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语法、英美文学史及选读、高级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第二外语等.公共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专业选修课包括英文报刊、修辞学、文体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比较、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小说选读、二语习得导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史、英语测试学、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教师技能等.公共选修课各校开设不一,大体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礼仪与形象设计、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视鉴赏、戏剧鉴赏等.
作者对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保定学院和黑河学院这四所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种类进行了比较(见表1).
表1 英语专业类课程种类比较
从上表可知,这四所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种类差额达到9,专业选修课种类差额达到14.可见,专业课的设置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必修课比重偏大,选修课比重偏小,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由表2得知,20.8%的同学对英语专业类教材比较满意,66.7%的同学持不满意态度,只有12.5%的同学满意于现行的英语专业类教材.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教材内容陈旧、不具时效性、缺乏针对性,与基础教育所涉及的知识不太相符,文学性太强,没有使用价值.
表2 学生对英语专业类教材的看法
表3 学生对政治类课程开设种类的看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71.7%的同学认为政治类课程开设种类太多,有25.8%的同学认为合适,只有2.5%的同学认为开设的种类太少.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在公共基础课中,政治类课程所占比例偏大,可以适当地缩减政治类课程.
表4 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开设种类的看法
由上表得知,55%的同学认为计算机类课程开设太少,有37.5%的同学认为合适,有7.5%的同学认为开设种类过多.可见,计算机作为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一门工具学科,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识到社会信息化和教育国际化已经改变了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获取的途径.学习网站、电子邮件、数据库、QQ聊天是他们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主要方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全面素质、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通过对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保定学院和黑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比较(见表五、表六)得知,公共必修课种类差别不大,类型不多.公共选修课种类多而杂,而且学生都倾向于实践指导性质、生活常识类、带趣味性的课程,不喜欢理论课程.
表5 公共必修课种类构成表
表6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种类的看法
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提高文化素养,也就是说要坚持经典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统一的原则,既要强化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比较这四所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种类(表7)可知,它们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五门教师教育必备的基础课.但从总体来看,教育类课程开设门数不多、内容不丰富,师范性不十分突出.
访谈中一位教研员提出:我们需要的教师是一到校就能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英语语言知识丰富,语音、语调标准,教学操作性强,知识面广,懂的教育教学原理,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围绕这几方面进行.一位高校教师认为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是“英语+教育”,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师范性,在关注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同时,更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性.
表7 教育类课程开设种类
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变革、技术的更新对未来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了解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随着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未来教师不仅要掌握宽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教学、教育、诊断、评价、咨询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在开设教学法研究、学习方法研究、网络教学技术等理论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开设大量教师教学技能和策略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等课程.还可开设英语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中学教材阅读与习题练习等课程,以便让学生尽快适应教师教育角色.在设置教育类课程时,还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设教学设计课程、教育问题研讨课程、专题性的学习困难诊断和评价课程等,如:英语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微格教学与教学诊断、案例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教育实践课程是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的课程,是对师范生自我教学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对他们发现和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反思在校期间学习的不足,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
表8 对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调查
由表8得知,四所学院的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从设置门类来看,保定学院、黑河学院都设定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军事理论与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科实践课程,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只有黑河学院实行了分散教育见习,赤峰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没有安排教育见习活动,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四所院校的教育实习都集中在一个学期,这种安排便于管理,但缺乏反馈、强化、巩固的环节.对于一位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来说,一次性教育实习不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实习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美国的师范生除了进行十五周的教育实习外,还安排三周时间到实习基地给老师当助手,帮助他们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德国的师范生要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见习阶段.
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在访谈时这样说道:“在上大学期间,见习、实习时间短,没有学到实际东西,只感觉实习很新鲜.有些中学英语教师根本不放心放课,整个实习阶段就让实习生讲两至三节课,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精心的指导,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显然,学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这种实习流于形式,衔接性差,内容简单.
可见,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以确保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应丽君.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现行课程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12).
〔2〕季舒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及其政策审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