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秀丽
惠民县中医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桂枝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体会
綦秀丽
惠民县中医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原文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实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虽有桂枝,非治伤寒,此治虚劳也,乃仲景心法。方中桂枝温阳气、助气化、通营血;芍药味酸性寒,调营和血、养肝敛阴,桂芍合用,温阳和阴;生姜、大枣助桂芍以和营卫、调气血;甘草调药和中,助芍药化阴养营。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重镇固涩,又可潜阳入阴,使阴精下泄,虚阳不能上浮,如是则阴阳相济,心肾交通,诸证可解。
本条主述阴阳两虚失精证治,“失精家”为过失精者,日久阴虚及阳,则下焦阳虚,见“阴头寒”,精血衰少,不能上荣而见“目眩,发落”。《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失去阳的固摄,阳失去阴的滋养,则阴阳间失去正常维系,心火不下交于肾,肾水无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神浮动,男子以虚阴挟火则失精,女子以虚阴挟火则梦交,故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龙骨、牡蛎固精。文中脉象描述为“芤动(主阴虚阳浮)”、“微紧(主虚寒)”,这两种脉象多见于阴阳两虚之证。另外,临证同种疾病可见不同脉象,如本条“失精家”可见极虚脉,也可见芤脉或迟脉,或芤动、微紧等。反之,不同疾病也可见相同脉象,如失精家或下利清谷、亡血者,均可见到极虚脉或芤或迟之脉,究其原因在于阴阳两虚。所以,应用桂枝龙骨牡蛎汤的要点是肝肾俱虚、阴阳失衡、阴阳两虚,在用药的同时应详察病情之久暂与轻重。笔者运用该方于多种疾病之中,取效甚捷,举例如下。
病案1 患者,李某,女,65岁。2008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心悸、肢体振颤1年余,既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于当年9月住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术后仍频繁发作心悸、振颤,发作时血压升高,稍活动其心率即达120~130次/min,并伴入睡困难。平素后背冷凉、多虚寒,曾服稳心颗粒、丹参片等未效。刻下症见胸闷、心悸、乏力,畏寒肢冷,纳差腹胀,面色少华,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迟而细,偶见结代脉。心电图提示: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辨证属心肾阳虚,气滞血瘀,治当温补心肾,通经活络,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12 g,白芍15 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2 g,人参9 g(先煎),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川芎15 g,枣仁30 g,柏子仁20 g。服药10剂,症状减轻;继服1个月,心率90~100次/min;再服药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min,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后以此方间断服用月余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本病日久,心肾阳虚,阴寒内侵,凝聚难解,渐成阴阳俱虚之态势,气血受阻,营运无力,脉失通畅,阴阳因虚而移位。用桂枝龙骨牡蛎汤通阳益心气,扶正散邪,能切中病机取效。
病案2 患者,宋某,男,48岁。2009年11月15日初诊。因烦劳过度,失眠年余,频发性早搏1月余。寐则乱梦,惊惕不安,头昏,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脉缓弱。乃心阴不足,心阳亏损,神不安舍。治宜益阴扶阳,养心安神。桂枝、甘草各5 g,白芍、远志、酸枣仁各10 g,龙骨、珍珠母各30 g,玄参12 g,丹参15 g。连服20剂而愈。
按语:心主血、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盖心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神志为其表现。烦劳过度,耗损心阴,伤及心阳,则神失其主,不能安舍,故见失眠乱梦,惊悸不安,头晕汗多。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酸枣仁、远志益阴扶阳,收敛心气,重镇安神,俾心阴足,心气充,神得安舍,则病愈。
病案3 患者,王某,男,20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阵发性怕冷寒战继之汗出2月余。患者素体虚弱,入学军训后过汗而出现乏力,阵发性心胸热、继之大汗,出汗较多,内衣可湿透,伴头晕耳鸣,夜里易惊,惊悸即一身汗,口中和,纳可,无头痛身痛,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略数。辨证为少阴中风营卫不和,方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 g,白芍12 g,炙甘草6 g,生龙骨、生牡蛎、茯苓各30 g,太子参30 g,防风12 g,水煎服。7剂惊悸汗出减轻,15剂痊愈。
按语:此证乃少阴病,系因体虚劳累过汗而致真阳内虚,卫阳失固而汗漏。中虚水饮上犯而头懵,心慌惊悸,心下满闷。汗多伤津,不能化血以养心窍则耳鸣。胃气真阳皆虚,既有营卫不和,又有水饮上逆而卫阳不固为主要矛盾,故以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养胃生津,交通精神而治惊悸。
病案4 患者,张某,女,35岁,教师。2011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余,时轻时重,日渐频繁。多发于月经期间,平素易感冒。刻下症见口舌灼热疼痛,时有莫名寒热,口干口臭,虽已初冬仍有微汗阵阵,口腔内侧黏膜、舌侧边缘、颊部黏膜均可见大小不等溃疡面,边缘突起,轻度充血,溃疡面有少许黄白色分泌物覆盖。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缓。辨证属气血两虚、湿浊内阻,治当益气养血,祛湿化浊,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药用桂枝9 g,白芍12 g,甘草6 g,生姜2 片,大枣3枚,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土茯苓30 g,紫草 9 g,佩兰15 g,川芎10 g,麦冬 15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复诊,疼痛已减轻,汗出消失,溃疡面分泌物消失,充血减。以原方再进7剂,口腔溃疡大部消失,上方去麦冬、紫草,加地骨皮15 g,生地15 g,再服14剂,诸症消失,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引发原因较多,常见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滞等。本例病程较长,久病入肾,肾气不足,“肾为守邪之神”(《难经·十四难》),故营卫失调,易感外邪,虽有虚火内炽,但表气不固,引动伏邪,又虽初冬汗仍出,且在经期发生较多。证属阴阳俱虚,营卫气血失调,只有用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浮阳,故能使阴平阳秘,病症痊愈。
临床运用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精神抑郁证、心肌缺血等属上述证机者,另外急、慢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炎、浅静脉炎、末梢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治疗。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3.019
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