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丽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英语语音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作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英语语音课程从新生入学时就受到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指出:开设英语语音课是传授和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必要基础,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语调知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发音要领、语流规律、语调功能,基本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1]23该课程以实践性为特点,课堂教学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主要通过语音教授、仔细听辨、着力模仿、问题纠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整体提高英语语音水平。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实践中语音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少学生仍存在母语语音负迁移、无法克服语音石化等问题,有的到了高年级甚至出现语音回退现象,英语语音课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当务之急是依据《教学大纲》中的语音教学要求,建立和完善英语语音教学评价机制。从有关文献资料看,对英语语音教学评价机制的探讨较少,已有的个别研究缺乏深入、系统研究,或侧重概念分析,或没有建立“学”与“教”的双向动态评价模式,或没有进一步从规范层面思考机制建设问题,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本文尝试从反思目前英语语音教学评价机制的缺陷入手,在充分考虑语音教学评价各种要素的基础上,多维度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对英语语音课程的教与学有所帮助。
《教学大纲》是英语语音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它虽然提出了英语语音教学考查要求,但仅指出“应考查大纲规定的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相应技能、检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因课程而异”[1]14,即只对语音教学评价内容作出较为明确的规定,而对评价主体、方法等缺乏具体要求,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够强。因此,高校大多各自为政,按自己的经验做法来评价英语语音教学。
现行英语语音教学评价方法基本可分为诊断性和终结性两大类。前者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和“诊断”,多数是在语音教学开始前进行一次语音摸底测试,但往往只“诊断”不“治疗”或重“诊断”轻“治疗”,学生对自身的语音问题也不甚了解。[2]9后者是在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语音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主要表现为考试分数,比较直观,但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和纠正自己的语音问题,只能起到为评价而评价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语音评价工作呈碎片化。一方面,评价工作没有贯穿整个语音教学过程始终,大多只注重语音课程教学的开头和结尾,忽略了对语音教与学过程的关注,对教学情况缺少动态的跟踪检测。另一方面,评价的各工作要素相互脱节。特别是语音问题评估、信息反馈、教学决策、效果评价等衔接得不够紧密。
目前的英语语音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几乎是唯一主体,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相称,与教学基本规律也不相符。同时,由于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评价过程,他们对自身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只能被动接受检测结果,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挫败感;教师对自己的语音讲授问题也了解得不全面、不清晰,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不利。
教学评价机制是围绕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和运用学与教信息的基础上,教学主体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目的等要素和环节的有机耦合。[2]7要改变英语语音教学费力、低效的现状,提高语音课教学效果,必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密切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各要素间环环相扣、多角色参与,将教学问题分析、信息反馈、决策制定、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推动英语语音评价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2]57-63
基础评估与反馈指导是语音教学评价的逻辑起点,应由教师在某个教学周期开始时实施。因为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语音状况有所了解,及时找出问题和对策,才能正确施教。这个环节应以摸底性测试为基础,旨在了解学生的语音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发现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纠正。它包括前后紧密衔接的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语音状况考查。以考核学生英语音素、重音、语调、语流、节奏等语音情况为出发点,设计测试题项,用音频文件方式保存学生的朗读录音,由两名以上教师进行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同时,以语音评价表和学生朗读录音的音频文件为主要内容(师生各执一份),为学生建立个性化语音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语音学习过程和具体问题。此方法可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每次使用时对照之前记录,着重关注未解决或难解决问题,并积累相应档案记录,对学生语音形成全面了解。
二是逐个信息反馈。基础信息获得后,教师应及时将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反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应通过课堂教学问题提示、课外个别或集体谈心和座谈等适当方式,向学生逐一反馈语音情况,倾听和了解每个人的教学需求。语音情况反馈应以正面鼓励为主,辅以问题点评,让每个学生既获得充分自信,又清醒地认识自身语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语音资料,准确分析和掌握个性问题、归纳和了解共性问题,结合学生的语音教学诉求,全面审视教学工作,为提高语音授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是有针对性地教学和指导。教师在全面准确掌握教与学的需求后,应围绕解决学生语音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有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做出选择性考量,有效纠正语音问题、回应学生诉求,提高语音教学效果。同时,在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具体方案,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语音驾驭水平。
用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理论来看,语音教学评价是一个互动过程,师生可以通过互相反馈获得对方的教和学的信息并制定下一步教学和学习计划。[3]15这就要求将教学评价贯穿于语音教学过程,触及教与学的每个细节,关注学生学习此课程的态度、情感和努力、反思、进步等情况,以体现语音评价的人文关怀;教学评价应以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和彼此互动为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旨在共同解决语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工作。坚持把学生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能动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动和组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评价结果为主动评价自己的学和教师的教,积极监控语音教学活动,以提高语音学习效能感。
一是引导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对照发音标准和自己的语音记录,进行自我评价,着重发现问题、设定和修正学习目标、寻找和调整学习策略。值得强调的是,合适的语音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语音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语音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由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过了语言学习关键期后很难真正达到母语者的语音水平,因此语音学习目标应切实可行,即具备稳定性、可懂性和交际性,而不盲目追求或放弃其中某一种特征。[4]学生自评可结合语音学习日志,全面认识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明确语音学习的目标。
二是引导学生互评。学生相互评价,融入评价过程,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评价标准并建立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取长补短,提高对语音学习的信心,并增强其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实践中,学生可组成3到5人的语音学习小组,分别提出语音评价意见建议,和教师共同制定评价细则,作为语音评价的依据。在课内,主要评价组员参与课堂活动时的表现,查找同学在听录音跟读、练习绕口令、学唱英文歌曲、观看短片并配音、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过程中的语音问题,并互相反馈;在课外,互相督促完成语音学习目标或练习计划,帮助解决语音学习遇到的问题。
三是引导学生评教。改变语音评价中仅由老师评学生的单项传统思维和做法,建立双向评价模式,在改进教师语音评价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语音评价工作,着力指出教师的“教”与自身语音学习要求不相适宜、不相符合的问题,提出有关意见建议,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音学习要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评教可以通过问卷和座谈方式发表自己对语音教学的看法,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诉说需求,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3]22-29
(2)强化教师的主要评价作用。一是改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特别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英语语音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语音状况及个体差异,全面考虑学生的基础、进步和问题及努力程度,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以确保客观、全面、公正。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延伸评价工作的触角。课内,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记录衡量学生在语音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课外,应通过各种形式,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观察和考评学生的努力和表现,帮助和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语音学习,及时向学生反馈其进步情况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努力弥补课堂评价工作的不足。二是重视教师自我评价。语音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教师自身的语音水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教师应有勇气对自己的语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适应性评价,并针对语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持续学习和运用语音理论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三是开展教师互评。建立教师互评机制,如: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作用,组织语音课教师互相听课,着力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意见建议。通过互评,教师在相互听课、交流和切磋中,发现学生的语音学习和教师语音教学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共同研究教学事项,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结果检测、规律探讨,是一个语音教学周期(通常为一个学期)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性工作,是一定阶段整个语音教学评价体系中的终结性环节。抓好这个环节,不仅是形成完整评价工作链条的重要任务,也有助于对学生语音水平形成最终的准确性认识,检视语音教与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这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对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终结性测试、终结性评估和一般性评估。
对学生语音知识和能力的终结性测试,主要用来检查一个周期教学工作结束后学生的语音学习效果情况。就操作方式来说,应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语音能力的要求,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口头和书面相结合,以实际表现为主、理论知识为辅,通过卷面考试了解语音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即兴表达考查他们在实际交际中的语音水平,二者所占总成绩比以3 ∶7为宜。同时,应改变“一锤定音”式的测试方式,可综合学生语音档案中的成绩记录,设置一定权重,形成最终量化性评价。
对教师“教”的结果的终结性评估是语音教学结果检测的重要一环。学生最后的语音知识和能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语音知识和技能讲授,以及学习指导效果,要善于从学生那里反观和审视教师综合素质、语音教学与指导工作的成绩及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学生的语音档案袋,记录了学生的语音基础与学习进步轨迹,不仅提供了学生语音学习的全景式回顾,也为分析“教”的效果提供了基本依据和佐证,应充分加以利用。
对语音教学规范的一般性评价是更高层次的评价工作。它既应联系一个周期的教学实际,又应超越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对既有语音教学工作规则进行深入评估。它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小结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研究影响语音教学成效的主客观因素,认清教学工作新要求。特别应围绕评估和研究完善语音教学规范,不断总结教学工作新经验,探索语音教学工作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以理论创新推动规范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健全语音教学规则,推动英语语音教学水平的提升。
综上,英语语音教学评价应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将评价机制贯穿教学始终,让评价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完整链条并逐步推进。在实施英语语音教学评价机制时要做到过程与结果、动态与静态、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各种评价方式互为补充,才能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有效,对教学形成良性反拨。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