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龄前儿童图书阅读情况调查与思考
——基于湖南省中东部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

2013-01-21 15:26课题组
关键词:图书儿童家长

课题组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农村学龄前儿童图书阅读情况调查与思考
——基于湖南省中东部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其自身发展、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被调查地区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基本情况,指出目前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阅读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提出若干建议。

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图书阅读;调查;思考

一、引 言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阅读比起任何其他的行为都更有力量释放你的潜能。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本性会得以更好地展现。”[1]对于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的儿童而言,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更能不断地促进他们自我认知和对外界的认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中,追踪分析千名儿童后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100,则4岁时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17岁的9年中获得的。[2]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往往在接受小学初等教育之前,而此时儿童早期阅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可见阅读对于人生成长的意义。

阅读对于学龄前儿童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阅读教育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进行了具体要求,其中在语言方面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引导幼儿多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接触,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培养其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并且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其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

近年来,关于学龄前儿童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技巧的提高等方面,针对该阶段儿童阅读特点的研究比较有限,其中对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研究调查更少。而农村学龄前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向学龄儿童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关系到农村整体人口素质的提升,关乎农村未来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塑造下一代新型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状况,为农村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出版社和民营书业开辟新的图书市场——农村学龄前儿童市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使出版物和农村读者能真正形成对接,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图书阅读情况的社会调查,调查涉及湖南省中东部农村地区,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9份,有效回收率为89.75%。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但是由于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特殊性:心智发展不成熟,识字量有限,经济不独立,极具成长性,此阶段儿童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与家长的引导与培养密切相关,所以主要锁定儿童家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1)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 ;(2)学龄前儿童父母对于早期阅读的认识; (3)学龄前儿童阅读消费情况 ;(4)学龄前儿童亲子共读情况; (5)学龄前儿童图书阅读偏好; (6)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7) 学龄前儿童阅读的社会环境。

二、结果分析

(一)被访问儿童的家庭基本背景信息

本次调查共涉及湖南省中东部地区4个县级市的附属农村地区:长沙市长沙县,衡阳市南岳镇,岳阳市平江县,娄底市新化县,地区分布广泛,取样均匀。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孩子年龄集中在3—6岁,每个年龄的孩子分别占总数的37.78%、27.22%、26.11%和8.89%。

在本次被访问儿童的家长中,母亲占多数,为49.44%,其次是父亲和隔代抚养的奶奶(17.78%),再次是爷爷(15%)。被调查的家长文化程度分布情况为初中文化以下的占27.78%、初中毕业的家长比例最大,达到32.78%、高中或者中专文凭占30.56%,而拥有大专或以上文凭的家长只占总数的7.78%,总的来说,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集中在初、高中文化程度,可以推论,他们对儿童早期阅读以及学龄前儿童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足,这个因素将从各方面影响儿童的早期阅读。

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约一半(49.44%)被调查的家庭的月收入在1500-3000元之间,30.56%的家庭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剩下的20%只有1500元以下的月收入。以长沙市为例,《长沙2010年统计年鉴》[4]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06元,同比2009年增长18.8%。湖南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2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310元,并正在逐年递增。数据和调查结果同时反映,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以及外出务工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增长,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之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付其他方面的开销。

(二)被访问儿童的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

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的学龄前儿童家长有着较为强烈的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意识,但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早期阅的读重要性以及可以开展阅读的年龄依然存在认识上偏差。据有关的数据显示,其中超过60%的家长认为在入学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12.22%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阅读习惯可有可无,剩下21.67%的家长则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以后再培养。在随机的口头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看不看书都无所谓,孩子喜欢看电视或者出去玩就随着他们性子,等正式上小学后再培养他们看课外书的习惯。更有很多家长简单地将阅读等同于上学,认为阅读就是看教科书、识字而已。

就儿童分阶段阅读而言,调查显示只有12.22%的家长对此有一定了解,剩下的家长只是曾经听说过(41.11%)或者完全不清楚(46.67%)。调查过程中的随机访问表示,大部分家长对儿童阅读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足,他们并不清楚每个阶段孩子独特的阅读特征、阅读需求,以及该如何有效地引导阅读。

具体到家长让孩子在正式上小学前阅读的主要目的,57.22%的被调查者认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识字和增长知识,不能让他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2.2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学龄前进行阅读纯粹是消磨时间,只有20.56%的被调查者认为早期阅读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调查说明,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家长很难正确理解儿童早期阅读活动对其成长的内在意义,而是从各自的功利目的出发过度强调其读书活动对于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仅仅将阅读视为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未形成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自觉的科学认识。

(三)被访问儿童阅读消费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向家长询问了关于儿童阅读消费的情况,包括购书频率、购书费用支出等问题。超过9成的家长会主动给孩子购买图书,其中14.44%的家长会经常购买,平均每个月2—3次,18.99%的家长主动买的很少,每年只有1—2次,但是大多数家长(占57.22%)则平均每月会给孩子购买一次图书或者两个月买一次。

至于对孩子图书阅读消费的态度,绝大多的家长(73.33%)表示只要孩子有买书的需要他们就愿意花费,21.67%的家长即使不大愿意为孩子的阅读买单,但是偶尔的支出仍可接受,只有5%的家长坚持认为现阶段为孩子的阅读花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这两方面调查结果看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阅读持支持态度,会主动为孩子购买图书也愿意为孩子的阅读花费。

具体被问到家长每月在孩子阅读上的花费时,调查显示,只有6.11%的家长每月会花费100元以上为孩子购置图书,11.67%的家长则每月会支出51—100元,而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中,孩子每月的图书阅读开销在50元以下,其中20元以下的家庭占了将近一半。

相应地,实际上的阅读开支决定了孩子拥有的图书书目。仅有14.44%的孩子拥有20本以上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剩下的孩子中50%只有5—10本,11,67%有11—20本,还有6.11%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图书。可见,家长对于孩子图书阅读的支持意愿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偏差,教育投资的程度不够。

(四)被访问儿童亲子共读情况

具体到农村地区亲子共读情况,调查显示,家长花在陪孩子阅读上的时间非常有限,33.89%的家长表示从来没有陪孩子一起读过书,而大部分的家长(48.89%)表示每天进行亲子共读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13.33%的家长会花上1—2小时,只有3.89%的家长有2小时以上的共读时间。

当被询问到陪孩子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37.78%的被调查家长表示他们只是单纯地在旁边陪着孩子,让他们自己看书,另外28.33%的家长会回答孩子的疑问,讲解一些生字。只有22.78%的家长会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参与孩子的阅读,会在阅读过程中给孩子拓展一些其他知识的家长更是少数(11.11%)。调查表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花在亲子共读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有,其掌握的早期阅读方法也比较落后,无法承担起有效的引导。

(五)被访问儿童图书选择

在问卷提供的多种图书选择标准中,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主要根据老师的推荐为孩子选择图书,其次是自己的决定和孩子的自主选择。他们很少从朋友或者当地书店获得优秀阅读材料的推荐。口头访谈中,我们甚至发现很多家长,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并不介意给孩子买盗版书或者是质量较差的图书,他们大多认为正版图书太贵,盗版图书并不影响孩子阅读质量。

从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偏好来看,他们倾向于形象性的故事书、卡通动画,直观性的图画书。[5]这些选择大体上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心里特征,即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反应比较灵敏,这种心理过程带有集体倾向。[6]此外,一些启蒙读物和益智游戏类图书也会被家长选入孩子的书单中。比如《365夜故事》、《三笔画》、《头脑游戏》、《左右脑开发100图》等。但是相对于城市地区的火热,幼儿英语、科普百科和一些时兴的玩具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高。总的来说,农村地区的儿童读物品牌较城市地区而言,明显不足,图书品种单一。

(六)被访问儿童阅读需求满足情况

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家长会通过当地书店给孩子购买图书,很少通过网络、学校或者社区图书馆等途径帮孩子选购图书,在一些没有书店的欠发达地区,家长往往是在超市开设的图书角购买图书。这表示,农村地区的儿童图书来源比较单一。

但是在调查中,几乎没有家长抱怨当地图书供应不足,绝大多数表示,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图书量一般,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即一般的普通读物都能买到。但是认为市面上图书比较丰富,最新出版的图书也有供应,每次都能买到想买的书的家长也只占总数的16.67%。可见,农村地区的图书供应基本能满足当地儿童或者家长的购买需求,但是市场上的图书供应却并不饱和,农村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触到最新最全的儿童读物。

(七)被访问儿童的阅读习惯

问卷的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习惯,包括其阅读时间,阅读意愿,阅读表现等。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孩子每天看书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其中还有11.11%的孩子不会花时间阅读。农村孩子的阅读时间非常有限,这个比例与父母花在陪孩子阅读上的时间非常相似,可见农村孩子在阅读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

尽管阅读的时间有限,但是只有8.89%的孩子从来不看书或者一看到书就厌烦。49.44%的孩子迫于家长的压力,有事看书,剩下41.67%的孩子很乐意阅读并且主动找自己喜欢的书看。不管是迫于父母压力还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农村学龄前孩子还是会在平时进行一定量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是仍需进一步激发。

至于独自阅读时的表现,只有11.11%的被调查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能够坚持看完一本书,大部分孩子(56.11%)只能看一会,但是不能坚持看,还有一些孩子(32.78%)拿到书只是随意翻,在阅读过程中三心二意。心理学和行为学专家表示,幼儿的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情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但是时间不长;不过经过教育,幼儿能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控制注意的能力。[7]结合调查数据分析,可见农村地区孩子的阅读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八)被访问儿童阅读的社会环境

学龄前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激发都与其周围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此次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部分针对农村学龄前儿童阅读的社会环境展开调查。调查表明,同龄孩子之间互相借阅图书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并不常见,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家长表示几乎没有过互相借阅这样的情况,剩下的家长则表示自家的孩子只是偶尔会和朋友互换图书。相似地,幼儿园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在农村地区更是少见,67.22%的家长从来没有听说过或者参与过“亲子阅读”活动。有过类似活动经历的家长只占三分之一。

总的来说,家长们反映,孩子在阅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阅读能力不强,自己看不懂(47.78%),其次是孩子的阅读意愿不强,不喜欢阅读(43.89%)。而认为主要问题是时间不够或者老师没有有效引导的分别只占5%和2.78%。

三、调查结论

综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受自身文化程度和身份特征的限制,农村地区的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存在认识的偏差,往往片面定义儿童早期阅读,将其简单地作为儿童识字的过程,对其真正的价值认识不透彻,也不清楚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阅读发展特点以及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阅读的具体方法。

2.农村地区家长因为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其行动上对创造幼儿良好阅读环境的投入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家长对幼儿阅读支持意愿与行动之间的偏差,具体来说就是家长愿意花钱,但是实际上在亲子共读时间与费用的投入上均不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

3.具体到早期阅读的方法上,因为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家长观念比较落后,方法失当。即使对孩子阅读的投入充足,因为缺乏指导,开展的方法针对性较差,他们也很难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4.农村地区家长为幼儿选购图书主要是参照老师的标准与自己的教育观,并没有将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放在首位,所选图书不一定能真正契合孩子的天性。同时选书标准比较固定,很少获得来自书店或者朋友的最新信息。除此之外,当地书店是购书的主要来源,没有书店的地区则主要是超市的图书角,书的种类与质量都受到一定限制。总的来说,相较于城镇而言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的优秀阅读材料供给不足。

5.从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偏好来看,他们喜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图画书或者卡通动画书,情节丰富的故事书或者益智游戏。比起阅读他们更喜欢看动画片等电视节目,投入阅读的时间比较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被周围发生的动静转移注意。这些都符合幼儿具有多动、好模仿、虽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丰富等的特点。总的来说,农村学龄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不强,对父母的引导依赖比较大,有待科学方法引导阅读。

6.农村儿童阅读环境氛围缺失。不管是家长还是同龄的孩子之间都缺少阅读上的交流,这不仅将限制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也不利于家长交流方法和心得。另外幼儿园方面也很少开展亲子共读之类的活动,未能给农村的父母提供必要的指导策略,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不足。

7.总的来说,阅读意愿不强和阅读能力欠缺是目前农村学龄前儿童进行有效阅读的主要障碍,这与家庭环境、父母的指导、社会支持等都有着密切联系。[8]

四、建议与思考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而农村学龄前儿童是中国农村的未来,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素质和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升,关系到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否顺利开展,更关系到“科教兴农”国策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9]因而,在中国农村物质生活已经有了较好发展,但城乡差距并未缩小的语境下,探讨农村学龄前儿童阅读情况的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在充分认识到学龄前儿童阅读不足的基础上,现对今后提高农村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几点建议:

除了普及教育、提高公民整体文化水平这些很迫切的问题外,社会还可以广泛地在农村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为农村地区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便利。比如,建立农村公共图书馆,添置一些利于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儿童读物,并使用有效的宣传策略,使农村地区的孩子能接触到这些图书;定期提供导读服务、开展交流服务、举办展示服务, 让图书馆在农村儿童和优秀读物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专家为家长在选购图书时提供专业的指导,举办家长讲座,为农村地区孩子家长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从幼儿阅读习惯分析,幼儿具有多动、好模仿、虽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故其图书阅读以图多、图大的图画书、故事书为主。根据儿童这样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版社在策划上应该多关注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强的图书,善于挖掘或者培养市场上潜在的儿童读物创作者,一来可以激发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兴趣,二来可以为自己打开儿童图书市场找准切入点。出版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要培养一批适合于为农村儿童写书的作者,他们必须熟悉农村生活,了解农村儿童的心理特征,阅读习惯,能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并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同时,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出版部门在图书制作上要坚持惠农政策,坚持实惠、便利、质朴、好用的总原则。[10]图书价格、装帧设计等都应当因地制宜,必须要让农村地区的家长接触得到好图书也买得起。

从平时的观察来看,虽然国家政策上注重“三农”问题的建设,在农村图书的投入上也较大,然而总体而言,出版社将精力集中在农村科普书的出版上,幼儿读物即使有,主要针对的也是城市地区的孩子,农村地区处于考虑的边缘地带,符合农村地区特点的幼儿出版物少之又少。政府应该加大在优秀幼儿读物上的投入,将农村幼儿读物做成公共产品,由政府买单,通过农家书屋等方式向农村儿童免费发放,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政府首要的任务应该是解决农村孩子没书看的现实问题,以出版物为载体,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未来主力军的阅读能力,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对儿童早期阅读产业予以必要的指导和扶持,加快社会化服务链条的形成,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和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市场化的手段有效地促进早期阅读发展。[11]

从幼儿园方面来说,首先应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幼儿图书阅读的教学与引导工作;在教学中,采取寓教于乐、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的方法;科学地规划幼儿图书阅读时间表,保证他们有效地阅读时间;多方面选购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同时,可以定期开展与家长的交流活动,多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读物,开办一些相关讲座指导家长如何科学引导孩子阅读等等。在有了社会和幼儿园等多方的支持后,农村地区的家长应尽快走出早期阅读的认识误区,在充分认识其价值和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人文阅读环境。比如,坚持科学的亲子共读,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感受阅读氛围,通过鼓励的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并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等。

除此之外,还必须促进社会组织在这一领域的不断成熟发展,发挥社会组织的教育功能,为儿童早期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研究基础。总的来说,改善早期阅读现状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系统与文化工程,政府、社会、教育机构、出版机构和社区等应主动承担各自的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在把握农村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与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并且注重社会化阅读氛围的营造,从民族素质提升、新农村建设和未来新型农民塑造等使命出发,使社会各界树立起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共同致力于改善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的早期阅读状况。

[1] [美]贝克·哈吉斯.阅读致富[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 张汉强编著.青少年阅读心理学概论[M].武汉: 武汉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77-79.

[4] 长沙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编.长沙统计年鉴·2011[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 袁 萍,田卫梅.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6):127-128.

[6] 龙 吟,孙 诚.幼儿心理与行为透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

[7] 赵陆燕.少年儿童早期阅读行为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 126-128.

[8] 郝振省.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9] 周国清.农村出版传播的文化担当——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谈起[J].长沙大学学报,2009,(1):109-111.

A Research and Ref l ections on the Reading Statu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Areas——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Human province

Research Group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among children especially those in rural area is crucial. It contributes to their self-development, enhances national quality and narrows the educational ga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This article,based on survey, analyses the current reading statu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rtain area, points ou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l problems, and then makes several suggestions.

rural area; pre-school children; book reading; survey; ref l ection

G23

A

1673-9272(2013)06-0175-05

2013-09-12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出版传播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编号:10A080)。

课题负责人:周国清(1964-),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课题组成员:张吉雅,陈培瑶,王文娟,张丽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学生。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图书儿童家长
图书推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