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坤,李燕临
2012年对于我国内地的电视格局来说,无疑是重新洗牌的一年。2011年10月下旬广电总局“限娱令”(《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这使得娱乐节目时间长度缩短,节目内容整改,港台艺人今后报批上节目将受到限制,受此影响多档选秀类节目受到限制而选择停播。浙江卫视在保持优势节目的同时,对节目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调整,于2012年夏天推出《中国好声音》,该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仅从收视率一项指标看,2012年9月28日到10月1日,全天收视连续4天均列省级卫视第一,尤其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梦想巅峰之夜”全天收视高达1.299%,创造了卫视单天收视全新纪录。与此相类似的音乐选秀类节目还有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以及深圳卫视 《the sing off清唱团》。
中国音乐选秀始于1984年的“青歌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走红于2005年的《超级女声》(后变更为《快乐女声》)和2007年《快乐男声》。得益于电视以及网络媒介,参赛选手为观众所熟知,一些选手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团”。而“超级女声”的口号“想唱就唱,我最闪亮”则令节目成为普通人的狂欢,人们只需要一个麦克风就可以在电视上展现自己。此外,选手们的造型也影响了观众的审美。一时间音乐选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电视台出现,诸如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05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2007年)以及东方卫视《雪碧·我型我秀》(2008年)。虽然这类节目也有抄袭作品、内定名次等等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超级女声》的播出使得湖南卫视跃居成为地方卫视领军者的角色,“快乐中国”的理念深得人心,节目也改变了乐坛的发展走向,同时丰富了媒介形态。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分别是2005年和2012年最具代表性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它们作为同类节目具有许多共性,比如:选手都靠音乐实力证明自己,最后的赢家都会和唱片公司签约进而在乐坛进一步发展等等。然而7年过去了,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在节目理念、模式、社会影响效果以及制播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就是针对这两档有代表性的节目所做的分析。
作为四大电视节目形态之一的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1]。音乐选秀类节目起步较晚,2005年的《超级女声》正式播下了大陆地区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火种,其节目门槛极低,只要是女生,甚至不用考虑自己声音的好坏就可以参加节目的海选,这种理念使得节目覆盖了极大的人群。在比赛中,受众对自己喜爱的比赛选手产生心理认同感进而产生“代替满足”感,仿佛歌手晋级就如同自己达到成功,受众达到了某种自我确认,始终处在“快乐女声”节目“场”的气氛中。与此同时,当时的内地音乐选秀类节目还很少,节目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占据了巨大的收视市场。
随着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音乐选秀类节目也不断提升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选秀类节目的选手实力越来越强,其中不乏专业歌手以及“选秀专业户”,此外参赛门槛也越来越高。如《中国好声音》中的关喆是一名创作型歌手,曾为奥运会闭幕式以及上海世博会创作并演唱《北京北京我爱北京》《魅力上海》等音乐作品;金志文是专职的音乐编曲;平安曾为上海RELOAD乐队主唱,参加《中国好声音》之前就参加过《快乐男声》《我型我秀》等多个电视台主办的选秀比赛和品牌商举办的商业比赛。这些具有专业背景的选手提高了节目的整体水平,但却使得普通人失去了登上《中国好声音》舞台的机会。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类似的节目过多,制作方必须另辟蹊径才能受到关注。从《超级女声》开始,相似的节目很多,但是运作模式都比较相似,为了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度均需要从普通人中进行海选。《中国好声音》则将选手要求提高,没有或者不给观众展示海选的环节。但实际上观众看到的第一个内容——盲听环节中选手已经经过了导演组的挑选。其次,由于现在的媒介资源日益丰富,受众早已掌握了观看主动权,在选择节目上更倾向于选择更加精彩的内容,《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不少是专业出身,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声音的把握、气息的控制比普通人更好,这为节目提升了档次。
自《超级女声》后,音乐选秀节目越来越多。如:江苏卫视《绝对唱响》,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山东卫视《联盟歌会》。但这些节目的制作理念相类似,播出效果很难再有当初《超级女声》的强劲势头。
2012年浙江卫视独具慧眼,将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原版引进。节目首先在“硬件”上就遥遥领先其他节目:原版转椅、高级音箱、大气又不失精致的舞台设计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其次,节目在理念上吸收原版节目的优点:将高高在上严肃的评委变成平易近人的导师;由评委选择选手晋级变为导师争抢自己喜爱的选手成为自己的学员;将原本明星和选手的关系由不平等变得平等,而当有两位以上的导师转身后选择导师的主动权又回到了选手这边;这种不确定性和戏剧性让节目更好看;当选手歌唱时,摄像机记录下了导师们手舞足蹈、陶醉其中等各种表情,甚至为其和声,观众看到了明星日常生活中的一面。这些都是国内观众所没有见过的,受众会对这种形式的节目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因此节目得到了关注。
早期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力图把选手打造成平民偶像,口号是“想唱就唱”十分亲民,这种与普通人相关的贴近性令观众感到“超级女声”就在身边。选手让人们记住的是他们的外形、张扬的个性,人们更多关注到的是选手个体。
而如今的音乐选秀节目里,已不单纯是唱歌,同时还为观众讲着一个个关于选手的故事。因此,导演组努力刻画出每一个学员的个性、经历。如:“90后个性女孩吴莫愁”、“情痴男生摇滚青年梁博”、“音乐小巨人金志文”、“来自大山,用世界声音唱出民族特色的吉克隽逸”,这些介绍词让原本比较弱的选手个人形象立体化,而学员也不仅仅代表着他们个体,他们的经历——如“北漂”“追求梦想”,让许多有着相同经历的观众产生认同心理,这一心理状态可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引起共鸣。
根据“沉默的螺旋”的观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和自己观点一致或者接近的意见时,就会努力表达自己,当遇见与多数意见相左时就会受到排斥。观众在接受电视带来的大众传播,同时也不自觉地进行着人际传播,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会给自己周边的亲朋好友介绍所观看的节目。人们为了和身边的人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不受到“沉默的螺旋”带来的冷落,会更多了解多数人所了解的话题。所以《中国好声音》的流行不仅有节目的爱好者之间口口相传,也存在着对节目不是很了解的人,出于弥补自己知识空白的原因而被动了解节目。
《快乐女声》对引领社会潮流,改变人们心绪状态产生了极大影响。但节目本身也有不足。节目为了追求眼球刺激带来的收视率,海选时评委常常对发挥不佳的选手报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在选择晋级选手时,更倾向于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唱流行歌曲的年轻人;评委的“毒舌点评”迎合了市场需求而置公序良俗与不顾。而“选票造假”“拜金”“小三”等话题让节目难逃批评。其直接后果就是误导了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误导社会风气。最终,在结束2011年《快乐女声》的全部赛事后,湖南卫视副总编辑、新闻发言人李浩终于开口,承认国家广电总局已经通报,停止湖南卫视2012年举办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而其他卫视均表示2012年的选秀不受影响,将照常举行。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应该引起文艺工作者的重视。“议程设置”即媒介为受众安排的话题决定受众谈什么想什么,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换言之,媒介难以决定受众怎么想,却能决定受众想什么。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电视娱乐节目中低俗化倾向,因为这种影响在娱乐节目中是隐性的,这种“濡化”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水中盐,花中蜜”虽然看不到,却实实在在存在。所以音乐选秀类节目内容应该谨慎选择,要使之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审美习惯,这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好声音》很好地把握了选秀类节目正确的导向。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盲听,评委坚持用声音去评价选手的强弱,这种形式的选拔忽略了选手的外貌、背景、经历。当声音成为唯一标准时,就相当于告诉人们只有通过努力唱好歌曲才是强者,这是节目传达的第一个观念。其次,节目的目的是寻找好声音,而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认可的好声音,所以节目组淡化了最后的决赛比拼,改名为“中国好声音梦想巅峰之夜”,除了四位学员的比拼演唱还包含前期被淘汰选手的演唱,明星助阵演唱,在将近5个小时的表演中给观众呈现更多的是狂欢的喜悦而不是比赛的冷酷。第三,节目彰显对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传递正能量。节目在“中国好声音梦想巅峰之夜”一期中,为之前参加过比赛的优秀选手进行了颁奖,奖项有“天籁的回响”“活力的激荡”“美丽的光芒”“心灵的歌者”等,营造一种大团圆的结局,并向来自宝岛台湾的盲人街头歌手张玉霞颁发“心灵的歌者”奖杯。这一举动既彰显了海峡两岸骨肉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又表现了全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传达了很积极的影响。
《超级女声》的制作方是天娱传媒。公司于2004年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依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优质资源,由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全资控股。这种子公司的身份下,公司制作《超级女声》不参加利润分成。广告收益归电视台,制作公司的利润是封顶的,因此他们需要考虑在电视台给予的制作费内拿出多少作为成本,为了提高利润空间,制作公司会有意识地节约成本,节目的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是星空华文传媒公司的灿星制作。现在的灿星制作总裁田明说:“《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到目前为止,我国卫视的制播分离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电视台将节目交给电视台以外的人做,但是电视台掌握着节目的选题策划,只是把摄像、剪辑、编导让外人完成,其控制权还是属于电视台;第二种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模式,即制作公司先独立完成一档栏目的创意、策划、设计、拍摄、后期制作,然后将拍成的样片给电视台的负责人观看,电视台负责人会预估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吸附力再考虑是否购买[3]。
《中国好声音》所代表的第三种模式就是节目在制播分离上的创新,指的是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灿星制作和浙江卫视之间有一道线的约定,低于这道线灿星制作赔偿,高于这道线二者分红。它的优势在于上不封顶,如果节目很成功,广告价格翻倍。节目收视率越高,获取的利润越大,双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另外,它不会限制投入,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增加投入。所以,我们能看到节目背后一组惊人的数字:播出80分钟的节目,每期素材录制1000分钟以上;“中国第一贝斯手”之称的王笑冬,以及多次为那英、孙楠伴奏的键盘手刘卓等组成了阵容强大的乐队;现场音乐总监更是由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担任,整个舞台所用设备可以供三万人欣赏,甚至比演唱会更好,其催生根源都是制播分离所带来的压力和动力[4]。
音乐选秀类节目经过多年发展在2012年又达到了一个高峰。我们在看到这类节目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首先,电视从业者什么时候能成功创作出我国本土的音乐选秀类节目,而不仅是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电视节目版权而获得成功。电视台拥有资金,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固然证明在发展,但是仅“输血”不会“造血”,最终我们自己的创意理念会被扼杀,优秀节目会被国外牵着鼻子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没有我们自己民族文化土生土长的优秀节目是令人遗憾的。其次,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选秀类节目依然告别不了煽情、履历造假等负面新闻,我们注意到,《中国好声音》等其他音乐选秀类节目都是真人秀,我们不能苛求节目如同纪录片一样真实,但应该有底线即有目的性地选择报道事实,不能欺骗观众。
我国音乐类选秀节目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如今又站在了一个高点,我们应该更加呵护节目,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防止过度商业化以及炒作破坏这种良好局面,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健康发展。
[1] 李建秋.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及叙事模式[J].新闻大学,2008(9):62-63.
[2] 林泽平.论网络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卫视频道自制节目的品牌创新[J].中国传媒科技,2012(8):84-86.
[3] 灿星总监分析好声音[EB/OL].[2012-11-7].http:∥sn.ifeng.com/shanxizhuanti/jiemizhongguohaoshengyin/ziliao/detail_2012_08/02/273550_0.shtml.
[4] 看“好声音”这样炼成[EB/OL].[2012-11-7].http:∥news.hexun.com/2012-09-03/14539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