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不同锻炼阶段运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3-01-10 03:48谢碧荣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预期体育锻炼

谢碧荣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健康促进是增进人们对健康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改变人们健康的过程[1].目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为Pender教授于2002年所修正的,其结构包含3个方面:个人特征及经验,特定行为认知及情感,行为结果.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健康领域中.跨理论模型由变化阶段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均衡决策、变化过程和自我效能等4个因素组成,认为身体活动的变化经历了5个阶段: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2].该模型多次在体育锻炼阶段研究中应用.有文献表明,70.5%的高校女教师认同运动锻炼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3],但同时也有报告显示,高校女教师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4].究竟何因致使高校女教师在认知和认同运动锻炼利处的前提下仍处于亚健康的状况?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试以跨理论模型对行为变化阶段的分类,通过健康促进理论中的核心部分为研究载体,探讨高校女教师不同锻炼阶段参与运动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使高校女教师能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参与率,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泉州市5所高校女教师为调查对象,委托各校工会,利用“三八妇女节”女教师集体活动的机会,随机发放问卷,共计发出550份问卷,回收问卷共计528份,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共计500 份,有效率为90.9%.

(2)测量工具.本研究选用了运动行为阶段量表、知觉运动利益量表、知觉运动障碍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具体内容如下:

①运动行为阶段量表.采用霍方文[5]在其学位论文中所运用的量表.该量表是国内外目前测量运动行为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量表之一,对于运动行为的阶段定义比较清楚明确,有很好的预测力.

②知觉运动利益量表、知觉运动障碍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3份量表均采用孙志伟[6]在其学位论文中所修订的量表.其中知觉运动利益量表信度为0.9,知觉运动障碍量表信度为0.83,运动自我效能量表信度为0.84.3份量表在修订后征求5位专家意见,量表的效度得到认可.因此这3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数据处理.运用spss18.0对问卷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个人特征与锻炼阶段分布情况

(1)个人特征分布情况.本研究被试的个人特征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在年龄分布上,以30~39 岁的人数最多(38.8%),以50岁以上的人数最少(16.0%);在教育程度分布上,本科人数最多(49.0%),其次为硕士及以上(40.2%),专科及以下的人数最少(10.8%);在婚姻状况分布上,已婚的人数(53.2%)多于未婚(40.2%)人数;在有无子女分布上,有子女的人数(56.8%)高于无子女(53.2%)人数.

表1 个人特征分布表

(2)锻炼阶段分布情况.本研究被试锻炼阶段分布为:前预期阶段的人数为85,占17.0%;预期阶段的人数为104,占20.8%;准备阶段的人数为123,占24.6%;行动阶段的人数为81,占16.2%;维持阶段的人数为107,占21.4%.

2.2 个人特征和锻炼阶段关联性

运用卡方检验,对高校女教师个人特征与锻炼阶段是否关联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高校女教师的年龄和有无子女上和锻炼阶段有显著关联,而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则无显著关联.笔者通过考察年龄、有无子女在锻炼阶段的观察次数和期望次数数据发现,29岁以下和30~39岁处于前预期阶段和预期阶段观察次数较多,而40~50岁和50岁以上处于行动和维持阶段观察次数较多,这和杨娜指出的在所有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中40~55岁年龄段人数比例最高[7]的结果符合;有子女处于前预期阶段和预期阶段观察次数较多,多数处于锻炼的无行动期.

25~40岁年龄段的高校女教师,正处于家庭和事业两相交困时期,不仅要应付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严格和频繁的业绩考核、硬性规定的职称要求,还要承担繁杂的家务,令她们无暇参与锻炼,处于锻炼的无行动期.40~50岁年龄段的高校女教师一般都处于副教授及以上的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整体科研水平较高,家庭和事业趋于稳定,具有较多闲暇的时间,且这年龄段的女性生理功能开始下滑,处于更年期疾病高危期,她们有意识通过适当的锻炼来延缓或减轻更年期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的不适.而对于有子女的女教师而言,受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影响,女性“相夫教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在孩子教育的责任上仍然占据重要角色,尽管她们认可锻炼对自我健康所带来的利益,尽管心里也渴望精神生活,但不得不经常性忘掉自我,忘掉体育锻炼.

表2 个人特征在锻炼阶段卡方检验简表

*为P<0.05,**为P<0.01,***为P<0.001(下同)

2.3 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在锻炼阶段的差异情况统计

表3数据显示,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在锻炼阶段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知觉运动利益方面,维持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与行动阶段,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认知和感知到参与身体锻炼活动对其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收益越多者,越容易参与体育锻炼,并处于一个长期且稳定的维持阶段;在知觉运动障碍方面,前预期阶段和预期阶段高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说明高校女教师感知影响其自身进行身体活动的因素越多者,越不容易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处于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与准备阶段,这些运动障碍受主观感觉(如时间、动机、精力等)和周围环境(如活动设施和场地条件、周围人群运动参与率等)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运动上的价值取向;在运动自我效能方面,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与预期阶段,维持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说明高校女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身体活动的主观判断越肯定,越容易参与体育锻炼,并且处于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与维持阶段.

表3 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在锻炼阶段方差分析简表

备注:1:前预期阶段.2:预期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

2.4 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对锻炼阶段的预测

采用多元逻辑回归的方法,选择维持阶段为参照组,对高校女教师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所处的锻炼阶段进行预测,结果如下:在知觉运动利益方面,控制其它变量可以预测高校女教师处于前预期阶段(OR=0.267*,CI=0.074~0.889)与预期阶段(OR=0.190*,CI=0.054~0.478),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评估参与运动锻炼可获得的利益程度越高,越不可能处于前预期阶段与预期阶段;在知觉运动障碍方面,可以预测高校女教师处于前预期阶段(OR=2.215*,CI=1.023~4.812),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评估参与运动锻炼遇到的障碍程度越多者,越可能处于前预期阶段;在运动自我效能方面可以预测高校女教师处于准备阶段(OR=0.342*,CI=0.148~0.965)和预期阶段(OR=0.334*,CI=0.139~0.782),说明高校女教师主观判断在不同情境中,对自己能够克服而持续锻炼的把握程度越肯定者,更不可能处于准备阶段和预期阶段.

3 结论

(1)高校女教师个人特征与锻炼阶段有显著关联的是年龄和有无子女,而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则无显著关联.

(2)高校女教师运动行为认知和情感在锻炼阶段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知觉运动利益方面,维持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与行动阶段;知觉运动障碍方面,前预期阶段和预期阶段高于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运动自我效能方面,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与预期阶段,维持阶段高于前预期阶段、预期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

(3)高校女教师知觉运动利益,可以预测不可能处于前预期阶段与预期阶段;知觉运动障碍,可以预测可能处于前预期阶段;知觉运动自我效能,可以预测不可能处于准备阶段和预期阶段.

4 建议

(1)在制定健康促进的计划和运动行为规划上,应重点考虑40岁以下有子女的高校女教师,适当推行亲子互动的活动,在运动场所设置儿童活动室,使其在参与锻炼时无后顾之忧.

(2)在运动知觉利益上,应对处于前预期阶段与预期阶段的高校女教师加强运动锻炼结果的认知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和强调下述功能来诱导参与运动,如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降低紧张和抑郁,获得精神享受,建立自尊心,增加社会交往等,促使其行为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从而过渡到准备阶段甚至是行动和维持阶段.

(3)在知觉运动障碍上,应对处于前预期阶段的高校女教师通过决策权衡来帮助她们正确分析影响运动行为转变的原因和障碍,当在运动行为转变过程中遇到负面影响的时候,应适时和她们一起分析心理和周围环境改变的应对措施.

(4)在自我效能上,针对处于预期阶段和准备阶段的高校女教师,可借鉴Prochaska[8]和吴丽萍[9]的方法,通过制定相应运动锻炼计划(包括内容选择、强度、持续时间及频率等)和自我健康促进评价体系,循序渐进地使之在进行身体活动的主观判断中得到自我肯定.

(5)建议高校通过制定和落实健康政策、营造健康的支持环境、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对高校女教师进行个性化和综合性的干预,发展及提高女教师的运动技能,有效维护和促进女教师的健康,逐步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促使其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其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邱建国,张永军.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中年人群体育健身行为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21-24.

[3]郭新玲.乌鲁木齐市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4]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R].2011.

[5]霍方文.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理论下的男大学生锻炼态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孙志伟.基于健康促进理论下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0.

[7]杨娜.对保定市高校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8] Prochaska J M.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pplied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 Workplace[J].J Health Psychol,2007,12(1):198-200.

[9]吴丽萍,李亚洁.行为转变理论在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09,16(8):12-14.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预期体育锻炼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
析师一致预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