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中的“坏蛋们”

2013-01-05 09:20:54
现代阅读 2013年1期
关键词:黄世仁松井大坏蛋

好人和坏人是电影中永远的主角,尤其在那个政治被“左右”的60年代里,几乎任何影视作品都要受到二元论的指导,好人极好,坏人极坏,有血有肉的中间人物只能做无关紧要的陪衬,在电影中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当好人越来越被脸谱化的时候,坏人却因为演绎得神气活现,变成了最能挑动人们第三神经的元素了。

陈强、刘江、葛存壮、陈述、方化是新中国影坛最著名的“5大坏蛋”。

陈强:《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仿佛陈强生来就是一张“坏蛋脸”。

由于陈强把这两个人演得太坏了,以至于在幕后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当时有很多冲动的观众,顺道儿把陈强和这些“坏蛋”联系在了一起,陈强因此还吃过不少苦头。一次,陈强在某地演出《白毛女》,他趁演出间隙出去闲逛时,被一群前来观看演出的小学生看到了,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认定这人就是那个作恶多端的“黄世仁”,就一个劲儿地向他扔石头,搞得陈强哭笑不得,躲闪不及,好在老师赶了过来。在老师的勒令下,学生们才停止了这次“暴行”。还有一次,陈强正在台上表演得专心致志,一位愤怒的观众突然操起手中的水果就往台上砸,“黄世仁”顿时变成了“乌青眼”。更要命的是,一位士兵在看《白毛女》时被剧情感动得一塌糊涂,差点拔枪把舞台上的“黄世仁”给毙了。

方化:演“松井”的他也是“5大坏蛋”之一。方化在《平原游击队》中塑造的日本军官形象惟妙惟肖。

年轻时,方化亲眼目睹过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毒刑拷打,自己也亲身经历过日本鬼子毒鞭的滋味,当时就埋下了对日本侵略者深深的仇恨。没想到时隔多年,他自己竟然要来演绎这些可恶的日本军官。为了尽可能地还原阴险毒辣的日本侵略者形象,方化充分调动往昔的回忆,将自己在沦陷区见到的一张张丑陋的嘴脸画在墙上。为了演好“松井”,方化还阅读了大量日军侵华资料及大量日本民族的历史,想从更深的内心挖掘“松井”的复杂心情。渐渐地,有着“铁青色的脸,像饿鹰一样的眼睛,眼睛里布满血丝,有一种总想要吃人的可怕神情”的“松井”就出现在了银幕上。

《平原游击队》中“松井”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但这在电影圈内并没有给方化带来多少荣誉。不久后,毛泽东要到长春电影厂视察,亲切接见《平原游击队》中的演员。当其他人都在因为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见而欢欣鼓舞时,方华却提前收到通知,被“恩赐”放假一天,在第二天毛主席接见其他演员时不准露面。尽管他很想见到毛主席,但上级的命令如山,方化只得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宿舍里,独自承受心里的难过。更荒唐的是,“反右”期间,长春电影厂为了凑齐上级分派下来的“右派分子”指标,竟然突发奇想,可笑地拿“松井”与方化“对号入座”,让方化一夜之间变成了“右派分子”。在无数次批判中,方化忍无可忍,质问人们把他打成“右派”的理由。而得到的回答却是一句令人愕然的滑稽之谈:“你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还像日本鬼子,你没有反动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么像吗?”这种把演员跟角色之间画起符号,抓起来批判的行为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惊叹太不可思议。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它就是这样发生了。

刘江:有人说演反面人物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都演反面人物。老演员刘江就心甘情愿地演了一辈子“坏蛋”,可谓是一个“反面人物专业户”。

说起刘江,第一个蹦到眼前的形象便是《地道战》中的汤司令。马肚子下汤司令的龅牙、山田队长玻璃瓶底似的厚镜片眼镜,丑陋而经典地组合在一起。汤司令的经典语录是:“高,实在是高!”影片播放后,这一句话在当时极为流行。

坏人不好演。为了演好角色,刘江在汤司令这个日本鬼子走狗的身上下足了功夫,用他自己的话说,影片中的汤司令是他对当年在哈尔滨看到的一系列汉奸、伪军、地头蛇、乡棍、地痞流氓的综合提炼,刘江说:“我就把他设计成一条狗,一条日本人所养的哈巴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恶心。”这么用心演出来的汤司令,不令人“恶心”才怪呢。以至于后来有人重演“汤司令”时,声称“不敢超过刘江”。后来,“汤司令”又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客串,摇身变成了“胡汉三”,同样也是个人尽皆知的大坏蛋。“胡汉三”也有一句经典名言:“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话一时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葛存壮:他也是当年的“反一号”,《红旗谱》中的地主恶霸冯兰池,《矿灯》中的日本经理岛田,《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龟田队长、《南征北战》中的蒋军参谋长、《柳暗花明》中的造反派头子、《大清炮队》中的清军守备叶守信……10个指头数不过来。

葛存壮一辈子演过的坏蛋很多,而现实中,他也常常一不小心就成了“坏蛋”,让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客人来访,临走时却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急得这位朋友团团转。结果呢,找来找去找了半天,这位客人蓦然回首,发现他的鞋子正是被葛存壮“盗”走了。葛存壮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说呢,怎么今天穿这鞋子有点紧。”惹得那客人哈哈大笑。还有一次,葛存壮还差点当了“小偷”。那天他去商店买日用品,把自己的黑包挂在车把上就走进了商店。这时,他身边来了另外一个人,低着头在那边挑东西。葛存壮买完东西,顺手拿起身边的黑包就走。直到他走出商店,赫然发现自己的黑包分明就挂在自行车上,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好在自己先发现了,要不然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生活中经常冒冒失失的葛存壮,在思想上极度严肃,一点都不敢怠慢,哪怕是一闪念的思想,也要向党汇报。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认真劲儿,又让他在写入党申请时“汇报过了头”,差点被扣上“怀疑国际共产主义”的帽子。不管怎么说,葛存壮这位“坏蛋”是充满了喜剧色彩的“坏蛋”,坏得很可爱。

陈述:陈述演过《渡江侦察记》的敌方情报处处长、《铁道游击队》中的岗村、《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的“黑帮老大”。

陈述虽然在银幕上是个大坏蛋,现实中却很苦命。晚年的陈述是躺在病榻上度过余生的,一个月1000多块钱的养老金难以为继,还要靠妻子开小吃店及到处借钱来治病,他因生活困顿几度想要自杀。2006年,这位电影老艺术家在昏迷了大半年之后安详去世,临走时一句话也没有留下。

太多的电影,太多的反面人物,他们都是形形色色的,都是特务、都是走狗、都是日本鬼子,在镜头中的面目却不尽相同。这些银幕中的“坏蛋”,还有安震江、刘季云、封顺、陈志坚等,对应到银幕上,他们就是《红河激浪》中的孙百岁,《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暴风骤雨》中的韩长脖,《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

这些反面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摘自经济科学出版社《趣说中国六十年·光影华年》作者:王月亮)

猜你喜欢
黄世仁松井大坏蛋
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舞台形象塑造探究
当代音乐(2022年4期)2022-04-29 09:23:38
时间爷爷是个“大坏蛋”
找出大坏蛋
北风吹
诗选刊(2019年8期)2019-08-12 02:29:36
时间爷爷是个大坏蛋
两个大坏蛋
“黄世仁”与“杨白劳”原来是为了违约金
法庭内外(2016年1期)2016-04-16 14:10:49
丑时三刻
丑时三刻
杨白劳的前世今生
杂文选刊(2007年13期)2007-02-11 1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