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仲华
六大茶类由于原料采摘标准不同、加工工艺不同导致其成品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六大茶类都含有茶多酚 /儿茶素、氨基酸 /茶氨酸、咖啡碱、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无机元素、维生素类等功能成分,但各茶类中功能成分的组成及其比例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功能物质组成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茶类对不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为此,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尤其是国外 )关于不同茶类保健养生功效比较研究的论文基础上,特别介绍了不同茶类对心血管疾病、癌症、口腔疾病及骨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差异。
Mineharu等对亚洲国家 76979位不抽烟、无冠心病和癌症史、年龄在 40~79岁的人群调查研究发现,绿茶、红茶、乌龙茶、咖啡和咖啡因能显著降低人体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每周饮用1~6杯、每天饮用I~2杯、每天饮用3 ~5杯和每天饮用>6杯绿茶的受试者与未饮用绿茶的对照受试者相比,心血管病发病比分别为:0.34,0.28,0.39,0.42;每周饮用 1~6杯和每天饮用 >1杯乌龙茶的受试者与未饮用乌龙茶的对照受试者相比,心血管病发病比分别为:1.00和0.39;饮用红茶的受试者与未饮用红茶的对照受试者相比,心血管病发病比无显著差异。Ramadan等研究了红茶和绿茶水提物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发现,两种茶类均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显著调节和治疗作用。一项调查中国12个省14212位人群的研究发现,饮茶习惯与中风成显著负相关。具有饮茶习惯受访者与无饮茶习惯的受访者相比,发生中风的比值比 (RO)为 0.60;其中饮用绿茶发生中风的RO为 0.35,其中饮用红茶发生中风的 RO为0.24。Lorenz等研究发现,红茶与绿茶一样能强力刺激细胞内NO的产生、血管舒张和增强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及其磷酸化的效果,因而红茶具有与绿茶相似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
Record等绿茶和红茶对UVB照射无毛小鼠诱导皮肤癌的抑制作用发现,红茶能抑制上皮组织黑色细胞的形成,而绿茶无此效果;绿茶和红茶均能显著抑制 UVB诱导的无毛小鼠皮肤刺瘤和皮肤癌的产生但红茶效果好于绿茶。对 13项关于绿茶、红茶与乳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发现,与无饮用绿茶习惯的受访者相比,绿茶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的比值比为0.78;而红茶个案数据与群体队列数据存在矛盾,但个案数据显示,红茶与乳腺癌发生风险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0.91,这些结果表明,与红茶相比,饮用绿茶更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Kaur等的研究也发现,绿茶中儿茶素和红茶中茶黄素抑制T抗原转基因小鼠模型乳腺癌的发生。一项涉及 60000人关于结直肠癌风险与绿茶、红茶的关系研究发现,经平均 8.9年的跟踪记录,与无饮茶习惯受访者相比,男性受访者患结直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31,女性受访者患结直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为0.89。而无论性别,饮用红茶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无明显相关性。Tang等对22项关于肺癌与饮茶的关系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每天饮用 2杯绿茶能显著降低18%患肺癌的风险,而红茶对肺癌无明显抑制作用。Henning等综述了红茶和绿茶预防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人体、动物试验发现,绿茶在防治前列腺癌方面比红茶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Zheng等对 24项包含 7376个食道癌案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具有饮用绿茶习惯的受访者患食道癌的风险与无饮茶习惯的受访者相比降低 23% 而红茶对食道癌无明显抑制效果。Lu等人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可促进尿道上皮细胞 MC-T 11内肌动蛋白重塑,抑制尿道上皮细胞 HUC-PC细胞内由香烟致癌物质 4-氨基联苯诱导的肌动蛋白解聚作用和 4-氨基联苯对 MC-T I 1细胞的致死作用。随后,他们还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通过诱导核纤层蛋白 A/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扩散。另有报道指出,红茶提取物和茶黄素可通过抑制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达到抗癌作用,33mg/mL的红茶提取物处理Hela细胞22小时后可抑制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 73% 的活力,从而有效抑制子宫癌Hela细胞的生长(IC50:29mg/mL)。
龋齿、口腔溃疡、牙周炎等是口腔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中龋齿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在我国,龋齿发病率约为40%,其中儿童高达80%,成年人为60%~70%,老年人为 52%。龋齿等口腔疾病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传统治疗方法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在清除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口腔的微生态平衡,因此开发能控制而不是消灭致病菌或可消除特异致病机制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体外试验中,李鸣宇等发现茶多酚对龋病相关细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变形链球菌、奈瑟氏菌、口链菌,咽喉主要致病菌:肺炎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菌、乙型链球菌以及牙周病相关细菌:坏死梭杆菌、牙龈卟啉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变形链球菌比远缘链球菌敏感。
茶多酚能使致龋链球菌JC-2活力下降(杀死细菌需多次用药,作用 90min不能完全杀灭 ),还能抑制该菌对唾液覆盖的羟磷灰石盘的附着,强烈抑制该菌葡糖苷基转移酶催化的水溶性葡聚糖合成,减少龋洞数量。给感染有致龋链球菌 JC-2的大鼠喂饲致龋食物和含或不含茶多酚,发现茶多酚显著减少龋害,喂饲茶多酚水也使龋齿发生率下降。
绿茶和红茶提取物和多酚类对由变异链球菌产生的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茶黄素及单没食子酸酯和双没食子酸酯在1~10 mmol/L浓度时具有中等抑制活性,EC,EGC, EGCG的抑制活性较强。
不同的茶类对各个阶段的抑制效果不一样。含儿茶素多的绿茶比乌龙茶、红茶抑菌效果好,与此相反,红茶、乌龙茶抑制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强于绿茶。乌龙茶的 45% 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抑制葡糖基转移酶活性的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红茶及茶多酚能抑制牙周病相关菌的生长及牙龈卟啉菌蛋白酶的活性,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14~113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