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燕,熊 文,季 浏
(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体育部,上海 201620;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62)
体育管理体制问题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结构清晰、逻辑科学的体育管理体制,有助于促进体育事业的进步,反之则会制约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改革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进程中的重大举措。科学认知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是展开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研究的基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体育管理体制成为了我国体育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目前我国体育理论界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宏观层面,主要有“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体制”两种提法。关于“体育管理体制”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1)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1];2)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的机构与组织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3];3)体育管理体制是为实现体育目标在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组织和运作的制度[3];4)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体育系统内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4];5)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对整个体育事业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和有关的社会组织的形式和构架[5];6)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在对体育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权力分配方式和在一定管理制度规范、约束下展开的运行机制的总称[6]。
近几年,体育理论界提出了“体育体制”这一概念,并有用“体育体制”逐步取代“体育管理体制”这一定义的趋势。从已有文献来看,体育体制定义的表述包括以下几种:1)体育体制是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管理体系与制度的总称[7];2)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它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责、权、利划分及处理其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以及体育管理制度[8];3)中国体育体制就是新中国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系统[9]。
在中观层面,我国体育理论界学者针对体育管理系统的管理主体的特点提出了“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的定义。前者是指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10],后者则指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国家对于体育事业单位活动所采取的各种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等的总称[11]。另外,我国体育理论界的学者还在中观层面针对体育管理系统的管理客体分类提出了“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等定义。
还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界定。如在群众体育领域就有学者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三资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等概念;在学校体育领域也有学者提出了“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的定义;在体育产业领域则提出了“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体育管理体制具有多种属性:1)制度;2)体系;3)方法;4)形式;5)架构;6)准则等。已有研究中“体育管理体制”的定义多采用构成定义的方法,其反映定义范围内事物构成的种差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领导隶属关系等。据此,我们可以推理出“体育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内涵(表1)。
表1 “体育管理体制”概念内涵
从已有研究中对“体育体制”的界定来看,体育体制同样具有多种属性:1)管理体制;2)制度;3)机构;4)准则;5)管理组织系统。已有研究中“体育体制”概念多采用关系定义的方法,其反映事物内涵的种差主要包括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和与国家管理体制有关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其内涵(表2)。
表2 “体育体制”概念内涵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在对“体育管理体制”概念的内涵进行解析时,我们发现定义中包含的体制、制度、机制三个词的含义及其中间的逻辑关系在已有研究中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将“体育管理体制”概念的含义理解得更透彻,本研究对什么是体制,什么是制度,什么是运行机制,体制与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探讨。
《辞海》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体制”进行了定义,认为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如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12]。从体制与制度的联系来看:1)体制是属于中观层次的制度,即体制制度(表3),为基本制度服务、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2)宏观层面的根本制度是国家阶级性质的本质体现,决定着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及其发展方向,是体制构建的根基、依据和出发点;3)微观层次的具体制度是体制的组成部分,是构建体制的基础;4)体制的稳定和发展都必须依靠一套包含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范围、彼此相关联的具体制度规范来调整和维系。
表3 制度的分层
从体制与制度的区别来看:1)基本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是不能变化、必须坚持的。而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是可以改变和完善的。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基本制度下,体育管理体制可以是政府主导的体制,也可以是政府-社会共同管理的体制。2)体制的制度必须以宏观层次的根本制度为依据,但体制是由一系列微观层次的具体制度按一定的联系组合而成的。3)并不是只要把制度放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体制。体制只存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具备上下级层级关系的管理系统中,如果这种上下层级关系不存在,那么体制也不存在。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12]。运行机制是指组织或者机构在进行工作、开展活动时,其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式及其条件。理解“机制”这个概念,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事物存在的前提。这就是说,只要事物的各个部分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作方式。
从机制与体制的关系来说:1)在具体某个体制内部,机制是体制内涵的一部分,机制从属于体制。2)机制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总结和提炼人为设定,并在体制运行过程中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采用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的多种方式或方法的有机集合。3)机制有好与坏、完善与不完善之分。机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是以其它体制构成要素的存在为前提的。4)体制和制度是机制的外在表现形式,机制是体制和制度发挥作用的内在规律。5)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类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不能简单地以“1+1=2”的逻辑来加以解决。体制与制度不可以全部分离,而应相互交融。制度可以规范体制的运行,体制可以保证制度得到贯彻。
体制与机制的区别在于,虽然在体制内部机制是体制的组成部分,但不同的体制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同一体制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机制。机制的外延并不会在同一体制内全部表达出来。机制的外延主要包括经济机制、市场机制、动力机制、经营机制、创新机制、财务机制、约束机制、管理机制等。
图1 体育管理体制内涵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体育管理体制”的内涵应 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本质属性上说体育管理体制具有多层属性,包括制度属性、体系属性、架构属性等。2)从构成来说,主要包括机构设置、权限划分、领导隶属关系、运行机制等。3)从载体来说,主要存在于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存在上下级关系的组织中。4)从功能上说,体育管理体制是体育管理机构、体育管理的权限和职能、体育管理的领导隶属关系和体育运行机制的联结点,是发挥体育管理体制的功能、完成体育总目标的桥梁和纽带。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关于“体育”的划分在中国体育理论界有两种观点:部分学者根据《体育法》中对体育的划分认为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3 部分构成;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体育应该划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4 个领域。关于“管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很多种。如根据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文化管理、教育管理、卫生管理等;根据管理的场所,可以分为学校管理、医院管理、企业管理等;根据管理的手段则分为行政管理、法律管理、社会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关于“体制”,管理学领域将其划分为了组织体制、程序体制、管理体制、统治体制和真理体制5 个部分。
国务院最新出台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体育产业领域时也是将其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作为平行概念提出来的。因此,我们认为在管理实践中从“体育”的角度划分体育管理体制的外延应包括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产业管理体制4 个部分;从“管理”的角度划分可分为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体育事业管理体制、体育企业管理体制和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4 种。
图2 “体育管理体制”外延示意图
关于“体育管理体制”与相关制度、体制的逻辑关系,本研究认为体育管理体制是社会分领域的体制制度体育体制的下位概念,从属于体育体制。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卫生体制以及其它社会分领域体制一起构成整个社会体制。社会体制是从国家层面进行划分的体制类别之一,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一起构成我国的国家体制。国家体制的构建是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的,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据。社会体制的所有下一级体制以及下下级体制都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影响和约束,更不可以违背国家根本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目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体育管理体制”概念的界定、“体育管理体制”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是研究体育管理体制的根本性问题。从已有研究来看,体育理论界各位学者对“体育管理体制”、“体育体制”概念外延的理解并不清晰。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已有研究中“体育管理体制”概念的基础上,对“体育管理体制”的内涵、外延及“体育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国家体制、国家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为体育管理体制的系列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吕树庭,商执娜.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9-15.
[2]苗治文,李刚,秦椿林.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735-736.
[3]赵子江.我国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社会化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6(2):30-33.
[4]贾志强.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179-1181.
[5]柳伯力.对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9(1):1-4.
[6]张显军,种莉莉.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2008 年奥运会后改革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6(7):11-1.
[7]郝勤.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8]李荣芝,唐文兵.2008 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7-10.
[9]戴敬东.中国体育体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0-14.
[10]张学飞.组织目标视角下的中国体育行政体制改革[J].体育学刊,2010.
[11]王爱丰,陈勇军.经济体制转型与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18-20.
[1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551-1857.
[13]胡科,黄玉珍.重新认识体育举国体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