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由此可见,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心理特点是吻合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堂;心理健康;兴趣教育;健康发展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博士曾带领一批研究生,作了一个关于中学生心理调查的课题。在接受调查的初一至高三的3000多学生中,躯体问题分数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19%;心理焦虑分数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27%;人际关系敏感分数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31%。强迫、冲动行为分数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为45%。农村学校由于受师资、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单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不现实。在目前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放矢,因势利导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是农村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可行、有效的途径,进而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进行肤浅的探讨:
一、精心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心理情感
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代数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立体几何教学内容,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内容,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等可能事件”这一节,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性问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例如:像必修2《空间几何体》等章节后面的阅读栏都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资料或背景知识、通过这些阅读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教材中探究拓展栏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繁琐,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教材中还有如测量旗杆的高度等需要学生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寓教育于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将来走入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都要讲究团队精神。在教学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融合学生之间的感情。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认真钻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二、充分利用中学心理特点,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
我们观摩过很多名师的公开课,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有一点不变的是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互动频繁,体现了教师良好的驾驭课堂和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大家细心就会发现:他的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且还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准确掌握和合理利用高中生心理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善疑、肯问、争胜等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比如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多年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意抓住学生争强好胜这一心理特点。例如一节课后,我通常布置一道思考题,哪一位学生第一个解决问题就能从我处领取一小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课堂上也有意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容易上当的问题、难题,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例如:若实数x、y满4≤x+y≤6, 2≤x-y≤4 求2x+y的取值范围。
解:4≤x+y≤6①, 2≤x-y≤4② 由①②同向相加可求得:6≤2x≤10③
由②得 -4≤y-x≤-2 将上式与①同向相加得:0≤y≤2 ④
由③+④得 6≤2x+y≤12 以上解法正确吗?为什么?
本环节通过巧布“陷阱”,采用看似没问题的问题(即不等式学习中的典型“病案”)让学生质疑解惑、积极探索,引发争强好胜之心,找出病根所在。此主要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导情引思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来引入可以通过用简单线性规划来解决此类问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诱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体验,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而且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善于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学习心理环境
日本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经研究他认为:“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1)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既无需担心集体的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也不必拘泥于惯例,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的学习活动,形成个人独立学习与同学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诱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高三一节立体几何复习课上,我板书了一道立体几何题的解答过程,宣布“假如你是老师,请为本题给出步骤分”(总分10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给分的合理性,我参与了争论,最后达成一致。突然有一名学生发问“老师,结果没有带单位”,“我改正”;一会儿又一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的解答是错误的”,“错在哪里?” “第一步 点的坐标应为(1,3,2),你写成了(3,2,1)”。学生一片嘘声,“老师还会出错啊!”结果给了我0分,我的故意出错,有意设置陷阱,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纠错中得到教训:“提高运算能力,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解题中经常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个符号、一个数字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有些相当“听话”的学生,将抄好的过程进行了修正,大呼“上当”。“一波未平,一浪又起”,全体同学在矛盾和兴奋的交织中,在一连的错误和挫折中,面对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排除、查找、验证、批判,整个课堂悬念迭出,学生充当了一回阅卷老师。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奉送真理”,即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也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会写“立体几何”的解答过程(如何写过程、写哪些)。挫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个有趣的探险活动,难免有曲折反复,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要敢于质疑。总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上。而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思维、情感、人格精神互动的过程。只有创设积极的心理氛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创造精神和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探索、体验,去发展自我,从而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秀霞.营造“支持型”课堂气氛[J].职业,2010(26).
(作者单位:邳州市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