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凉山州为我国毒品和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之一,中学生面临毒品和艾滋病的双重威胁,坚持在凉山州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凉山州;中学生;防艾;禁毒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毗邻,是境外“金三角”毒品由云南输入内地“四川通道”的第二道关卡。凉山州是我国毒品和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之一,青少年面临毒品和艾滋病的双重威胁。全州总人口473万,包括彝、汉、回、藏等14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取居区。全州中小学生80余万人,占总人口的近18%,在凉山州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意义重大。
一、凉山州毒品犯罪及艾滋病疫情现状
凉山州州域面积6.01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是3000米的山地,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被列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家虽然加大扶贫支持力度,但由于地区长期积贫积弱,要改变贫穷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加上凉山地区是我国文化教育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而该地区历史上曾广泛种植鸦片,曾是深受毒害的地区,现在州内的彝族聚居县,还存在以提供吸食毒品为招待贵客为最高规格待遇的现象。毒品犯罪者大都是边远山区文化层次低的人,毒品贸易被视为贫穷的凉山地区农民的致富的“金钥匙”,许多贩毒分子在牟利过程中,为鉴别真伪,纷纷陷入吸毒深渊。正是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经济文化落后与民族习俗等多种原因,凉山州有9个县市属于毒品重灾区与次重灾区。
毒品的重灾区往往也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凉山州也是我国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疫情占四川省报告疫情的56.35%,而且艾滋病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静脉吸毒共用针具所致的交叉传染率高达64%。
我国政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经费主要由中央财政、地方政府投入、国际社会投入三方面组成。2005年5月启动“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后,四川省成为项目地区率先在凉山州开展工作,为凉山州制定了艾滋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
二、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中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染上毒品、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是禁毒防艾教育的重点人群。中学生很容易染上毒品、感染艾滋病,其主要原因有:(1)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仍处于发育阶段。(2)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3)好奇心强。(4)对社会认知水平不高,易被坏人利用。(5)识别与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不强。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禁毒、防艾工作,教育部颁布有《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政府发布《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十分重要。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毒品、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起到制止中学生因不了解而误入歧路。中学生是一个家庭、家族、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他们准确地看到毒品、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从心灵深处去感悟与体会,掌握了禁毒防艾知识。同时向自己的家庭成员、朋友、邻居进行禁毒防艾知识的传播,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由于凉山州是毒品与艾滋病的重灾区,所以在彝族地区进行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禁毒的意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手段等知识非常重要,由于本地区教育文化较落后,通过中学生这一文化群体将禁毒防艾知识在文化较低的群众中进行传播,对于凉山州预防毒品流行,减少艾滋病疫情传播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在凉山州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因为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以下的特征:(1)涉毒区域由农村向城镇发展蔓延。(2)涉毒方式由隐蔽转向公开。(3)吸贩毒者低龄化、低素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的比率高达64%,艾滋者感染者不仅出现在性服务人群、采供血人群中发现,而且在学生中也有检出感染者,感染人群趋向多样化,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加速传播的趋势。因此,坚持在凉山州中学生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有利于减少中学生中出现吸毒者,避免中学生因缺乏防范而感染艾滋病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自2005年启动以来,项目正顺利开展进行。2007年支持凉山州教育局对西昌、昭觉、布拖三县市先期开展中学生进行禁毒防艾生活技能培训,2009年又将项目扩展到了全州,目前已经覆盖全州212所中学。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禁毒防艾教育
对中学在校青少年进行禁毒防艾教育,是凉山州州委、州政府依据目前面临的毒情和艾滋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遏制我州毒品与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开展这一工作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1.搞好中学教师禁毒防艾培训工作
为了配合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搞好凉山州禁毒防艾工作,自2005年以来,凉山州教育局先后培训了一批教师,数量已达415名,分布全州十余县市,为在全州中学生开展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修订中学生培训教材,督导各县市开展培训工作
截至2010年4月,全州已在212所中学正式开设了中学生禁毒防艾生活技能课程。凉山州教育局多次针对中学生禁毒防艾培训教材进行修订,并正式出版发行。已经印发了高中教材20800册,初中教材70300册,教师用书1000余册。凉山州教育局还针对全州各县市开展的禁毒防艾工作进行了督导,并定期上报《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记录表》,以确保这一工作的成效。
3.将禁毒防艾教育与四川省地方课程结合进行
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在全州中学开设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课程的通知》(凉教[2010]23号),要求全州所有中学将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每周一节列入课表。初中从四川省地方教育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中安排12课时,高中从地方课时《生活技能》中安排10课时。
4.通过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禁毒防艾知识竞赛等手段扩大宣传
结合学校的广播、宣传栏开展禁毒防艾专题栏目,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禁毒防艾宣传。利用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搞好学校的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搞禁毒防艾从我作起的签名等活动加强宣传,扩大宣传面。定期举行禁毒防艾的知识竞赛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5.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对学生家长进行禁毒防艾的宣传
学校每学期各年级都将开家长会,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展板进行禁毒防艾的宣传,由学生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从而扩大禁毒防艾的宣传面,达到以学生带动家庭,多个家庭最终带动整个社会参与的效应。
6.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片
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加深对培训教材知识的理解。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年的坚持,凉山州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仅2009-2010学年下期,凉山州121所中学禁毒防艾教育课程覆盖了非毕业年级在校中学生,合计培训中学生9万余名;2010-2011学年上期,禁毒防艾教育合计培训中学生达12万人。对中学生进行培训,这一群体必将对凉山州的禁毒防艾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教育是遏制凉山州毒品与艾滋病蔓延的一种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唐伟.当前凉山州毒品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对策[J].中国刊法杂志,2009(12).
[2]周文瑞,孙雪.2010年凉山州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调查[J].亚太传统医药,2011(8).
[3]王丽娟,罗绮群,郑晓燕.中学生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0(4).
[4]莫色打尔,王忠,邓凤等.凉山州HIV_AIDS流行特点与对策分析[J].2008(35).
(作者单位:西昌市第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