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的能力

2012-12-31 00:00:00刘永双齐书春
群文天地 2012年16期


  为了使孤儿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在生活及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也应如此。
  所谓的自立自强的能力,就是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集体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在学生团体中的领导能力,在公众场合中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一高标准呢?这就要求生活辅导教师在生活中、活动中大力倡导自立自强的能力,一丝不苟、具体落实。
  一、在活动中指导,强调自立自强的能力
  无论是在文体活动中,还是在艺术作品大赛中,教师都必须以开拓创新的、自立自强精神为统帅,教育引导学生,大讲自立自强的意义和校本教材中的名人事迹,使学生心存高远,学有榜样。坚持活动前教师指导,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六种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活动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具备自立自强能力的甜头。
  二、在生活中,坚持自立自强的能力
  教师经常对学生讲:平日你们可以学习借鉴自立自强的人和事,注意运用,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生活中,在参加各种比赛中,必须坚持“独立思考”,拿出过硬的“独家产品”。因此,当学生为迎接50年校庆拿出参赛作品“神州六号”模型,学校“新食堂”模型后,我们生活辅导老师指导学生,共同构思设想,动手完成作品。为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我们的作品都在不断的修改中完成,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得到发扬光大,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三、在取得成功时,大力弘扬自立自强的能力
  每当在参加长春市举办的“足球比赛”、“卡拉ok”比赛、“合唱比赛”中传来获奖的喜讯时,群情激奋之际,我们生活辅导教师总是反复向学生“道破天机”:“请记住,这是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精神的又一次胜利!”通过回忆参赛经过和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荣誉,使同学们从中受到启迪,让自立自强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根。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在一年年为学校培养的花苗的劳动中,在为同学爱护和平而饲养的“和平鸽”的日日夜夜里,在自力更生为鸽子解决食物种麻籽的劳动中,同学们的自立自强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我们生活辅导教师抓住这“活的教材”引导同学分析比较、揭示奥秘:由于创造性地学习自立自强的能力,在生活中,就能异彩纷呈取得丰硕成果。同学们谈心得,讲体会,最后仍归集到一点,即:自立自强的能力威力无穷。无论是现在的角逐,还是将来的竞争,都需要有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无往而不胜!
  四、从吸取教训中,努力强化自立自强的精神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教训往往更能教育人。尽管我们生活辅导教师反反复复进行自立自强的培养教育,但由于孤儿学生年龄参差不齐,不能自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小便失禁,造成拉裤子、拉被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自立自强能力得到提高,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及时给小同学讲自理能力的品德课,特别是给低年级的孤儿学生进行示范教育,让小学生晓之自理自立的道理。
  二是雪中送炭、解决疑难。对那些身体欠佳的学生,既不苛求责备,也不冷而视之,而是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的具体方法。
  三是充分运用反面典型,吸取有益教训。
  孤儿学校既是一所学校,又是一个家庭。在生活中,既有大同学,又有小同学。在生活中,大同学带小弟弟、小妹妹,给予他们一些帮助。但个别大同学也有欺负小同学的现象。如:大哥哥在吃饭时,好吃的食品留给自己多吃,而分给小同学的少。这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生活区老师及时找那个同学谈心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分析危害,指出努力方向。终于使他从羞愧和后悔中,用他现身说法,使大家受到了该学生“不该那样做”的教育,使那个同学改正错误的同时,也教育全体同学自立自强,团结友爱。
  总之,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带信奉领下,全校孤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自立自强能力的培养教育,不仅取得了近期的效应,更重要的是为孤儿学生长大后步入社会,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培养了自立自强的能力,磨砺了自立自强的意志,培养了自立自强的才干。
  (作者单位:吉林省孤儿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