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逻辑语用学的定义,哲学渊源,研究对象等几个方面来简要阐述作者对于逻辑语用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理解。
关键词:逻辑语用学;哲学;语言
提及逻辑语用学,那么首先需要明确语用学这一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反映人们使用和理解语言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体系。
一、什么是逻辑语用学
逻辑实证主义对语用学的研究是非常早的,比如早起的卡尔纳普,而后美国逻辑学家蒙塔古肯定索引词语的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突破,他明确指出语用学的研究应当遵循语义学,因其主要与真值概念有关,但又不仅相关于一个解释,也包括使用的上下文。在这一观点指导下,蒙塔古与他的同事开始用数理逻辑,尤其是模型论的方法研究语用学,逻辑语用学也由此开始发展起来。
如果要对逻辑语用学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以元逻辑系统理论为基础,运用语用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形式化系统,及其表达方式与其所指称的对象,使用者这件关系的理论,寻求并建立沟通逻辑语形学,语义学与自然语言逻辑相互联系的逻辑语用描述系统及其基本原则。
二、逻辑语用学的哲学渊源
逻辑语用学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渊源的。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语用思维的发展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
自二十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尔纳普等把语用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只限于哲学领域。这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哲学家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这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正是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
1、二十世纪前半期的语言学转向。发生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语用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以语义学研究为标志,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学转向,主要以弗雷格、前期维特根斯坦,塔尔斯基和卡尔纳普等哲学家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人工语言学家认为,自然语言的意义模糊不清,所以应重构一种严密精确的人工语言,让这种所谓的科学语言中的语词对应于数理逻辑中的符号,以具备确切的涵义;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这种包括形式符号在内的理想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从而揭示语言的意义,认识存在与世界。
同期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受当时盛行的刺激-反应论的影响,从行为主义的角度考察意义问题,也成为了语用学的催生素,明确地提出将语言的理解者纳入语言研究范围,这个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它导致了语用学这个术语的提出:1938年,莫里斯在他的论文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从符号学的角度提出了pragmatics这个概念。至此,我们可以说,在哲学的土壤里,语用学萌芽了。
2、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语用学转向。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语用学转向,也是二十世纪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以奥斯汀、后期维特根斯坦、塞尔、格赖斯、奎因、戴维森等人为代表的日常语言学家和后分析哲学家为领军人物。他们借用语言语用学成果来建构哲学对话的新平台。
在这一历史时期,语言分析的技术工具日益成熟,为西方语用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技术上的可能。
在上述哲学与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下,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了。1977年第一部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1983年第一部语用学专著Levinson的Pragmatics的出版以及1986年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国际语用学学会的创立,这三件大事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得以确立。
三、逻辑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谈及逻辑语用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逻辑的研究对象,众所周知,逻辑学以思维为对象,传统意义上它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由于思维是人的大脑这种特殊物质的运动形式,它借助语言作为自己的载体或物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思维本质之一的逻辑,它的规律、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也必然要以语言作为自己的载体或物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逻辑语用学这一学科中另外一个关键词——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是交际情景中的话语(utterance),即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理解和产生。
由上分析,我们可知,逻辑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的应用,从而我们也就回到了原始的定义上,逻辑语用学是关于形式系统的一种使用理论,它研究公式与使用者以及使用者与公式所指之间的关系。
四、结束语
逻辑语用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语用学这一研究与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学科,一直是指号学研究中的三个组成部分里未被重视的一部分。而在当今逻辑领域,逻辑科学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将逻辑方法向自然语言渗透,这就把逻辑语用学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这种渗透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起适合于分析自然语言的逻辑语用学,缺少这一内容的研究,当代逻辑研究就无法深入。
参考文献:
[1]蒙塔古.形式哲学[M].耶鲁大学出版社,1974.
[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